市長的話

深耕在地、深度走讀、深化共感、放眼國際

        桃園市是個友善且人口快速成長的青春之都,雖然以連綿不斷的台地為主,但可貴的是仍擁有壯闊遼遠的山海地景,舉目所及在河川、海岸處的瑰麗自然、生態環境更令人心神嚮往;在232 萬人的大家庭裡,更孕育著多元的族群融合、豐沛的特色場館與雋永的文化活動,因此,桃園實為自然景觀、新舊文化並陳的都市,13 個行政區各有特色,建構出「桃仔園」獨有的自然與人文底蘊。
        112 學年度為落實本市「重地方」的教育政策,並延伸傳統的靜態紙本閱讀體驗,特以「閱讀家鄉,以書帶路」為理念,以「行動性」為原則研纂「讀桃園」在地學課程套書,深化各區教材內容落實「有目標的走讀」,逐步引導桃園囝仔打開自己的五官六感探索家鄉環境,關懷在地歷史文化,展現社會參與之核心素養。
        2015 年,聯合國宣布「2030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s 包含17 項核心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然而「讀桃園」在地學課程正提供一個落實SDGs 的絕佳契機,藉由各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索式、參與式教學策略與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以實地體驗來建構知識,也深化課堂所學與情境脈絡的連結,使其對所學有所知、有所感、有所用。更期許學生透過體驗學習,在了解桃園這塊土地風土民情之時,打開創意、善意的眼睛,逐步形塑問題意識並實踐對環境良善的公民行動。
        走出校園、走入社區,當學習的範疇不受限,桃園囝仔的視野亦將大無限,透過桃園在地學課程引領學生深諳「在地自然、文化價值」,祈盼因其獨特且迷人的特質,成為「走向國際」的世界公民,讓世界品味桃園的活力與幸福感,實現深耕在地、放眼國際的教育目標。

市長 張善政

市長的話

探索在地、走踏學習、關懷人文

         桃園市是臺灣最具發展潛力的年輕城市,充滿能量與活力,具閩南、客家、原住民、新住民等多元族群,孕育出豐厚的人文底蘊;此外,桃園臨山面海地景豐富,有山地地形、臺地地形、河川地形及海岸地形,從大溪往復興的山線,到橫跨蘆竹、大園、觀音和新屋等區的海線,以及楊梅、龍潭等區的丘陵,13區各有特色,文化薈萃且多元發展。
        延續本市109學年度推動的國小在地化「品桃園」的課程,110學年度編纂「賞桃園」套書,教材內容包含在地故事、自然生態、產業觀光及人文古蹟,串連13區獨特景點,發展有深度的在地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探索家鄉產業,關懷在地人文風情,培養環境關注與社會參與,讓課堂與生活結合,展現桃園特色與承傳文化的教育價值。教材更結合數位科技供行動載具App導覽、360度環環景影像及AR擴增實境體驗,透過科技就能身歷其境,讓學習無所不在。
        深耕在地,展望國際,推動國小在地化課程讓桃園的孩子對成長的環境產生情感的連結,喜歡、認同並珍惜家鄉的美好。透過教育,桃園囝仔能持續深耕與傳承,培養國際競爭讓世界看見桃園豐沛的活力與生命力。

市長 鄭文燦

市長的話

學在地、話鄉土、傳民情

        桃園是一個多元發展、文化薈萃的城市,三百多年前先民篳路藍縷墾拓發展,如今更呈現族群文化多元的豐富樣貌。做為國門之都,桃園市致力於國際教育的推動,更重視在地文化之傳承。十二年國教課網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有感的教育就從身邊做起。
        本市109學年度推動國小在地化課程,以本市13區廟宇俗信仰文化為素材,以生動活潑的繪本教材結合學習桃園囝仔瞭解先民奮鬥的歷程,也體會廟宇建築文化結合社會、藝術、語文、品格與科技的跨領域課程。教結合AR數位智慧學習,運用APP行動導覽、親子共學,讓學習無所不在。
        教育與社區做連結,科技與人文共相映。深耕在地,展望未來,推動國小在地化課程讓桃園的孩子更具感恩心。桃園的下一代,在良好的教育中,獲得與國際競爭的豐沛實力,更實現桃園全人教育的美好願景。

市長 鄭文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