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區-福海宮

  我們的祖先都是在二、三百年前,從大陸沿海地區渡過「黑水溝」(臺灣海峽)來臺灣的渡海移民,在祖先們落地生根之後,來自各個不同地區的人們(移民),就會將原來老家的守護神帶在身邊祭拜,例如:漳州人拜開漳聖王、泉州人拜廣澤尊王、清水祖師、客家人與潮州人拜三山國王等。大園也有許多地方風俗與信仰,小朋友一定有跟長輩到過廟裡,是不是有許多規矩要遵守,例如:以廟為主位左進右出、祭祀的順序、拿香的方式、供奉的祭品、金紙的種類和燒金紙的順序等。 國門之都 ~在大園 大園家鄉話古今   小朋友!我們的家鄉大園區是位在桃園市的西北方,周圍的鄰居有:東北方的蘆竹區,西南方的觀音區,南接中壢區, 西北為臺灣海峽。   因為桃園國際機場就在我們區內,所以,大園可說是我們的國門,不管是外國人坐飛機來臺灣,或是我們坐飛機出國或回國,大部分都要經過這裡,因此政府積極規劃並建設為「航空城」。   我們區的大園里本來叫做「大坵園」,因地形平坦,開墾時可以規劃成大塊的田地而得此地名,原來是一大片旱田,種植蔬菜和甘藷為主,後來才改稱大園。以前,還有一座城堡喔! 在一百多年前,閩南漳州人遷移到大園居住,為了防禦外人入侵,就在住家四周圍築起土石城牆,後來,在日治時期拆除, 現在我們雖然看不見大坵園舊城遺址,但長輩會提起,現在的消費市場附近是城後,中山南路是南門,中華路郵局附近是北門。   大園區在更早前的開墾歷史是大約三百年前,有一位來自福建省漳州府的拓荒英雄—郭天光,他率領一群勇敢的鄉民, 來大園從事開墾工作,將當時仍是一片荒地的大園,建設成美麗的莊園。   小朋友,你知道嗎? 大園還有一個位於大園國小內的尖山遺址,是屬於史前遺址,文化類型屬新石器時代的圓山文化晚期,存在距今2500 至3300 年囉!已等於是一級古蹟了! 風俗信仰永流傳   我們的祖先都是在二、三百年前,從大陸沿海地區渡過「黑水溝」(臺灣海峽)來臺灣的渡海移民,在祖先們落地生根之後,來自各個不同地區的人們(移民),就會將原來老家的守護神帶在身邊祭拜,例如:漳州人拜開漳聖王、泉州人拜廣澤尊王、清水祖師、客家人與潮州人拜三山國王等。大園也有許多地方風俗與信仰,小朋友一定有跟長輩到過廟裡,是不是有許多規矩要遵守,例如:以廟為主位左進右出、祭祀的順序、拿香的方式、供奉的祭品、金紙的種類和燒金紙的順序等。   假日和爸爸媽媽來一趟大園的廟宇巡禮,小朋友可以從本區大園里大觀路上供奉感恩大帝許真人的仁壽宮出發,再到五權里的五福宮,然後到內海里的貴文宮、田心里的仁德宮,還有埔心里的福隆宮、北港里的富文宮、海口里的福元宮、沙崙里的保安宮、竹圍里的福海宮等。 輔信王公佑鄉民   早期來到桃園開墾的先民大部分是漳州人,所以在當年最熱鬧的竹圍街庄上,以漳州人為主的先民就把家鄉的守護神— 開漳聖王的軍師輔信王公,供奉來竹圍祭拜,就是我們今天最主要將介紹的「竹圍大廟」—「福海宮」。 第一章 歷史沿革 要了解「褔海宮」就要從祂的歷史說起 香火鼎盛祝融不敗金身 ~~ 福海宮 建廟原因   福海宮主神為「輔信王公」,在地鄉親俗稱「竹圍王公」, 姓李名伯瑤,(信眾稱為大王公祖),其金身(神像)在清咸豐三年(西元1853 年,民國前59 年,距今約168 年前), 航海家陳氏為弘揚輔信王公之聖德及信眾膜拜之方便,冒險度過重洋,前往福建省漳浦縣墩上社輔信王公祖廟,欲迎奉金身回台祭祀,雖然經輔信王公聖杯允許,但當地人民不肯答應, 且唯恐金身失蹤,派人刻意守護。   陳氏在糧食已空、金錢耗盡,無計可施的情形下,只好無可奈何的駕船返台,沒想到,船行到大海中,突然遇到狂風巨浪襲擊,陳氏嚇到昏倒。朦朧中有一位道人在陳氏面前說「既秉志而來,何無功而返?」(你既然有心要來迎回我的金身, 怎會沒完成就回家了呢?) 陳氏正準備跟他解釋墩上社的地方人士不答應的情形,忽然眼前一陣閃光,那位道人就不見了。陳氏醒來時,發現他的船居然又回到墩上社港口,於是在船上呼請輔信王公「是否願意赴台?」,仍是聖杯允許。   陳氏覺得很驚訝,離開船,登上岸,前往輔信王公廟,當時有許多墩上社的信眾在護衛,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躺在地上,有的靠在門邊,看守很嚴,但卻都睡著了,陳氏立刻就懂輔信王公的意思,就把金身恭迎上船,回到台灣。

Read More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