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區-壽山巖觀音寺

小朋友你知道「龜山」地名的由來嗎?一般來說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本區的地形是由龜山丘陵和林口台地合成的, 從空中往下看,丘陵的形狀很像烏龜的頭,台地則像烏龜的龜甲,故名「龜山」,這是漢人來台開墾後才開始為此地命名。而另一種說法是因本區壽山巖觀音寺前有一座形狀很像烏龜的山丘,當地的居民稱它為「龜崙嶺」,這裏是凱達格蘭族以前所居住的地方,也叫做「龜崙社」,後來將「崙」改為「山」, 從此就稱為「龜山」了。 追根溯源話龜山   家鄉是我們出生、成長或長期定居生活的地方,談起家鄉我們都會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和難忘的回憶。對於現在繁華熱鬧的龜山,你了解多少?你知道龜山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嗎? 龜山從前都住些什麼人?龜山區有那些特色?龜山以前的傳統產業是什麼?龜山后街上有那些老店及有名的小吃點心?龜山有那些文化古蹟?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龜山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   我們的家鄉龜山區,位置在桃園市的東北方,是桃園市通往台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為南來北往所必經之地。你知道嗎?龜山和新北市是好鄰居哦!龜山和新北市的五個行政區相接,可說是桃園市13 區裡面與新北市相接最多的行政區。 龜山地名的由來   小朋友你知道「龜山」地名的由來嗎?一般來說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本區的地形是由龜山丘陵和林口台地合成的, 從空中往下看,丘陵的形狀很像烏龜的頭,台地則像烏龜的龜甲,故名「龜山」,這是漢人來台開墾後才開始為此地命名。而另一種說法是因本區壽山巖觀音寺前有一座形狀很像烏龜的山丘,當地的居民稱它為「龜崙嶺」,這裏是凱達格蘭族以前所居住的地方,也叫做「龜崙社」,後來將「崙」改為「山」, 從此就稱為「龜山」了。   在清朝的時候,龜山隸屬於台北府,在民國初期則改屬新竹州,一直到民國39 年才改為桃園縣龜山鄉,後來民國103 年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桃園市」時,原龜山鄉的名稱就改為「龜山區」了。   龜山這個區域,大約在三百年前是平埔族原住民凱達格蘭族所居住的地方,一直到清朝雍正時期,大約西元1728 年, 才有漢人住進來,後來大家就逐漸融合在一起了。當時龜山的龜崙社和南崁社為早期龜山這個區域內的兩大平埔族部落,這兩個部落都是屬於凱達格蘭族。 龜山文化發展優勢 – 四多   在全球化的浪潮衝擊下,世界先進國家政府非常重視人民經濟生活的改善、教育水準的提昇及資訊科技的發達。而龜山區發展在地文化產業特色上,有許多豐富的資源。你可能不知道龜山區有許多的「多」,分別介紹如下: 在生態文化休閒的方面-擁有「台地及丘陵多」的特色   龜山區內的台地及丘陵面積佔總面積將近一半,蘊藏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具有發展生態文化休閒活動的優勢。 在教育文化發展的方面-擁有「大學多」的特色   龜山區內有六所大專院校( 銘傳大學、長庚大學、長庚科大、體育大學、警察大學、龍華科大等),高居全國鄉鎮巿之首,充滿了濃厚的文教氣息,具有推動人文教育發展的優勢。 在眷村文化觀光的方面-擁有「眷村多」的特色   龜山區傳統以林口台地的泉州人聚落以及龜山丘陵的漳州人聚落為主,戰後區內設有9 座眷村,其規模為桃園巿最大, 雖然許多眷村多已改建大樓,但仍保存「憲光二村」老舊眷舍, 也成立「眷村故事館」保留了眷村文化,成為了解眷村歷史的景點,具有發展眷村文化觀光的優勢。 在產業文化旅遊的方面-擁有「工廠多」的特色   龜山區內有許多的工業區和產業博物館,如華亞科學園區、龜山工業區…、林口酒廠、台塑文物館…,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有全台唯一的中央造幣廠( 製造貨幣的運作中心),讓龜山具有推動產業文化旅遊的優勢。 龜山的農業特產   龜山區內有許多的農作耕地,也用來種植水稻、甘藷、茶葉、苦茶樹及其他農作物,因而發展出許多龜山的農特產品, 像花卉( 聖誕紅)、綠竹筍、苦茶油、網室蔬菜及壽山茗茶,

Read More

No Comments

龍潭區-龍元宮

  「龍潭」地名的由來,與龍潭大池脫不了關係。據說, 這口大池塘水面遍布野生菱角,當時先民稱之為「菱潭陂」,相傳泉穴有白石,即使歷經多次旱季,大池始終保持一定水量,倘若久旱不雨,只要在潭畔祈雨即可天降甘霖,先民深感其靈驗,在此地建「靈廟」,後稱此潭為「靈潭陂」。後因有人在某日風雨交加夜晚,發現潭中有黃龍出沒,因此改名為「龍潭陂」,又稱「龍潭莊」,龍潭的地名從那時開始沿用至今。 戀戀龍潭 ~ 乳姑山腳下的那些人和事 麼儕沒故鄉,麼儕沒想故鄉 故鄉係吾母,分涯來日夜想 龍潭係吾故鄉,發夢都會來想 龍潭吾故鄉,不時都來掛心腸< 客語發音> 鍾老和我們的故鄉 – 龍潭   各位小朋友,我們最近看過的小說《魯冰花》,作者鍾肇政爺爺,也被稱為「台灣文學之母」,知道嗎?他生長的家鄉正是我們龍潭。鍾爺爺把龍潭的周遭空間,一點一滴寫進他的文章裡,用一支筆書寫龍潭百年,現在讓我們跟著鍾爺爺的筆觸所至一起更加認識我們的家鄉- 龍潭。 龍潭地名由來 乳姑山腳下,大埤塘水鮮 雪山李棟山,巍巍在天邊 兩百多年前,祖公來開荒 一堐堐黃泥塥,今哺日變良田 < 客語發音>   「龍潭」地名的由來,與龍潭大池脫不了關係。據說, 這口大池塘水面遍布野生菱角,當時先民稱之為「菱潭陂」,相傳泉穴有白石,即使歷經多次旱季,大池始終保持一定水量,倘若久旱不雨,只要在潭畔祈雨即可天降甘霖,先民深感其靈驗,在此地建「靈廟」,後稱此潭為「靈潭陂」。後因有人在某日風雨交加夜晚,發現潭中有黃龍出沒,因此改名為「龍潭陂」,又稱「龍潭莊」,龍潭的地名從那時開始沿用至今。   鍾爺爺不只一次在小說中提到乳姑山,在另一著作《濁流》中,乳姑山甚至幻化成主角的慾望投射,土地的陰性形象象徵了吸引主角的親密連結。從龍潭大池望向乳姑山, 是座「有著優美曲線的圓形小山」,登上山頂則可將整個龍潭市街盡收眼底,甚至在天氣明朗的日子,「臺北附近的一群火山- 七星山、大屯山、觀音山等都可以在烟雲縹緲中隱約望見。」對鍾爺爺來說,乳姑山是我們家鄉的標誌性地景,也是他筆下寄予對故鄉關愛與思情之處;而那些發生在乳姑山腳下的人和事,正是我們的日常~~ 鍾老筆下的龍潭 方圓三十里,禾串打滾浪 青青平陽地,筍筍茶心香 若人个樂園,若人个天堂 恁靚个龍潭,分涯來掛心腸 < 客語發音 >   跟著鍾爺爺小說《魯冰花》中描述代課老師郭雲天的學校,我們發現了鍾爺爺在龍潭國小教書的影子:「從校門到校舍通門,距離約有30 公尺寬,正中處有一座圓形假山,假山中心部分種著幾棵筆直的龍柏,周邊是杜鵑……」現在校舍雖然改建,但還能看見過去的格局喔!走出校門,正對面有條僅容納約2 人擦肩通行的狹窄巷弄「通學巷」, 是鍾爺爺教書時上下班必經之路, 一面牆新種扶疏植栽,

Read More

No Comments

觀音區-甘泉寺

  觀音區主要的信仰廟宇有位於草漯里保障宮、保生里溥濟宮及具有傳奇色彩的甘泉寺。保障宮興建於清咸豐四年(西元1854 年),主祀媽祖。廟中媽祖金身據說是安奉於船上的船仔媽,相傳於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50 年),由福建湄州分靈, 極具歷史價值。溥濟宮供奉保生大帝為主神始於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 年),創建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保生大帝精通醫術,神威顯赫,為民消災解厄,庇護村民平安,是觀音地區之守護神,保生里因供奉保生大帝而得名,是里民之信仰中心。 觀音緣起 甘泉湧現 緣起觀音   各位小朋友,觀音是我們的家鄉,家鄉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我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同學和朋友都生活在這裡。有想過我們的家鄉為什麼稱作觀音嗎?清朝康熙、乾隆年間,福建、廣東的移民渡海來臺進行開墾,在阿公的阿公的時代,觀音是什麼樣子?他們如何辛勤拓墾建立了家園?   假日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來一趟觀音漫遊,從觀音街上的地標- 甘泉寺出發,品味觀音的源起,再往海岸線走去就能看到「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的國定古蹟白沙岬燈塔( 已於2021 年5 月10 日公告),周邊有古老的榕樹,環形步道, 蒼綠濃蔭,高聳直立,屹立不搖,訴說著引導海上船隻的故事。整個觀音海岸線,東北季風強勁,迎著海風不斷轉動的風機與海岸構成美麗的圖畫,草漯岸邊形成的沙丘景觀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觀新藻礁是桃園著名的生態及地景亮點,觀新藻礁已被劃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草漯沙丘已於109 年6 月公告為草漯沙丘地質公園。   觀音娘保佑的甘泉井、錯落於田園與埤塘間的三合院老屋、石觀音文化節、中元節祭典、海邊放水燈,凝聚了觀音人彼此間的情感及敬神感恩的心意,也展現出觀音的傳統與傳奇。 護鄉佑民的信仰中心   我們的家鄉觀音區,位於桃園市沿海。西面為臺灣海峽, 因地理環境與開墾時期種種因素,自然形成觀音、草漯與新坡三大發展區域,閩、客族群也在這三大區域中各自呈現不同的文化。   觀音區主要的信仰廟宇有位於草漯里保障宮、保生里溥濟宮及具有傳奇色彩的甘泉寺。保障宮興建於清咸豐四年(西元1854 年),主祀媽祖。廟中媽祖金身據說是安奉於船上的船仔媽,相傳於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50 年),由福建湄州分靈, 極具歷史價值。溥濟宮供奉保生大帝為主神始於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 年),創建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保生大帝精通醫術,神威顯赫,為民消災解厄,庇護村民平安,是觀音地區之守護神,保生里因供奉保生大帝而得名,是里民之信仰中心。   甘泉寺舊稱福龍寺,供奉觀世音菩薩。清朝時期,因黃姓農民拾獲一塊酷似觀音菩薩之石而得名,石觀音傳奇牽動地方命名,這是我們今天最主要介紹的大廟。 繼往開來故鄉情   觀音區昔日有「魚米之鄉」美譽, 隨著時代變遷,近年來設立觀音工業區、桃園科技園區;農業部分則朝向精緻休閒農業的開發,北環埤塘之旅和南環蓮園之旅,兩條自行車專屬道串連起周邊的蓮園場,騎鐵馬尋幽探古,與台南白河的蓮花齊名,因此有「北觀音、南白河」的稱號。現今,綻放清香的蓮花田、笑臉迎人的向日葵地,讓我們可以放慢腳步,體會觀音的真善美。 一共劃分為24行政區(里) 包括保障、草漯、草新、塔腳、樹林、富林、白玉、廣興、觀音、大潭、武威、保生、三和、坑尾、新興、金湖、藍埔、大堀、新坡、大同、廣福、崙坪、上大、富源等里。 舊稱石觀音,是位於臺灣 桃園市西部沿海的市轄區,東臨大園區、中壢區,南邊與新屋區相臨,西濱臺灣海峽。 第一章 歷史沿革 觀音區的命名與信仰中心甘泉寺有密切關係 甘泉湧現 甘泉寺

Read More

No Comments

蘆竹區-五福宮

五福宮原名「元壇廟」、「玄壇廟」或「元帥廟」。在清代, 南崁正好位於桃園台地北部海運路線與陸路路線地交會點上, 而五福宮所在地點就位於南崁地區漢人開墾先後建立五大庄的中心位置,三百多年來,五福宮已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其主神也分香至其他區域的信仰中心,如景福宮、仁和宮等。 五福臨門 鬼斧神宮 蘆竹五福宮   蘆竹五福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祂的開始源自於一個美麗的邂逅。傳說西元1681 年,明鄭的軍隊路過南崁時,一位士兵將他從家鄉攜帶出來,祈求神明保佑他安全的護身符遺忘在林子裡的樹梢上。半夜鄉民望見林子裡發出亮光,走進去發現是一個掛著的護身符,鄉民認為這是神明顯靈,於是他們砌建一間草廟奉祀神明,這位神明就是五福宮的主神趙公明。   大家可以想像三百多年前的蘆竹,一個遍布森林、沼澤的瘴癘之地,還時有原住民出草攻擊。已經冒著生命危險渡過險惡的黑水溝來到此地的漢人移民,又身處在這樣不可預知的險境中,他們內心會有惶恐不安,移民很自然想得到神明庇佑, 求得心理的安定感,趙公明在此一時刻到來,正如同漆黑的天際裡出現的一盞明燈,為生命帶來了希望。   在封神演義裡趙公明裡是一位騎著黑虎法力高強的武神, 之後演變成瘟神,最後成為一身戎裝、頂盔貫甲、黑面濃鬚, 一手執鐵鞭,一手捧元寶,騎著一頭黑色猛虎的武財神。   五福宮原名「元壇廟」、「玄壇廟」或「元帥廟」。在清代, 南崁正好位於桃園台地北部海運路線與陸路路線地交會點上, 而五福宮所在地點就位於南崁地區漢人開墾先後建立五大庄的中心位置,三百多年來,五福宮已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其主神也分香至其他區域的信仰中心,如景福宮、仁和宮等。   五福宮的祭祀範圍為南崁五大庄輪值,包括坑仔庄、蘆竹厝庄、南崁廟口庄、南崁頂庄與南崁下庄。祭祀圈內地大多數民眾都會捐錢並參與祭祀活動,除了一般民眾外,地方上的菁英也一直扮演著相當積極的角色。如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 年)五福宮重建時,於廟口增建一座「聖蹟亭」,根據增建聖蹟亭所留下的碑文,可以知道當時五大庄的地方菁英與一般民眾支持重修廟宇增建聖蹟亭的景況。另外碑文裡面還出現藍、夏、潘等姓氏,他們都是平埔族,表示當時南崁地區的平埔族都已漢化,信仰漢人的神明。   日治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 年)五福宮翻修前,南崁流行一首歌訣:「虎盹眠,貓盹神。吳添友不信神,水蛙旺仔雜跳又無憑。南崁廟仔若欲翻,簡朗山欲寄付一千銀。」虎、貓、水蛙均暗指當時地方上名人,吳添友、林日旺(水蛙旺)都是基督教信徒,顯見參與五福宮的祭典是地方上的大事,不分教別。   歷經清朝、日治到戰後,五福宮一直與五大庄民眾生活在一起。小朋友可以問問家中的長輩,記不記得以前參加廟會慶典那令人興奮的心情,到廟裡禮拜玄壇元帥時心裡那份踏實安定的感覺是否依然還在。你也可以自己走一趟五福宮,親自撫摸來自遙遠的道光三年古香爐,仔細看看同治六年的聖蹟亭, 感受先民對文字的景仰,專心找找看廟裡的龍柱、石雕、木雕上捐獻者的姓名,這些都代表著五大庄的信徒對生命的冀望。甚至,中元普渡時,你也可以跟隨著五大庄放水燈的隊伍,重新走一遍先民的足跡,感受那深刻虔誠的信仰。 第一章 歷史沿革 現在五福宮的大致廟貌是在日治時期才建立的 前五福宮時代 海盜、黑水溝、原住民   西元1856 年,一艘滿載米糧等貨物的金益源號商船自八里坌港緩緩駛出,但出發沒多久就被四艘海盜船跟蹤,四艘海盜船每船擠滿了四十餘名目露凶光的海盜,各持火銃,他們挾持了金益源號,用火銃擊傷三名水手,將商船牽至南崁港外海, 再把船上貨物洗劫一空。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都十九世紀了, 怎麼台灣還會有海盜?不用懷疑,這是當時台灣的日常,海盜不是只出現於歐美電影神鬼奇航裡,在台灣海峽遠從明代開始, 也就是十六、七世紀時,海盜更多,勢力更強大,你有聽過林道乾、顏思齊的大名吧。   不過你可能會說, 不出海不就沒事?可是不幸的,先民們,也就是你的祖先沒得選擇, 他們原本居住於福建、廣東一帶,山多田少, 糧食不足,當時台灣卻有大片未開墾的荒地, 他們只好冒著生命危險坐著破舊的船隻,穿越波濤洶湧,被稱為黑水溝的台灣海峽, 有時不幸還會遇到上面說的海盜船。那時留下來一句俗諺:「六死三留一回頭」十個人渡台,六個人遇難,一個人回頭,只有三個人安全上岸。   你應該還有一個問題,哪來的南崁港?我必須告訴你,早在十六世紀荷蘭人畫的台灣地圖裡就有Lamcam(南崁)這個港口,就是南崁溪的早期河口,當時河口沒有淤積時,應有沙洲圍起來的潟湖,風浪較為平靜,可以停泊船隻,就像清朝時期的許厝港,為先民移墾,海峽兩岸貿易的港口。當年開墾南崁地區的移民很多就從南崁港上岸的。好了,最後你會問我, 這跟五福宮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你想,如果是你歷經劫難隻身來到這個蠻荒之地,還要時時面對瘴癘之氣和出草獵首的原住民,你內心不會恐懼害怕嗎?你是不是很希望得到神明的保佑?以前的先民就是有這樣的需求,所以他們於明鄭末期在南崁創建了五福宮。

Read More

No Comments

楊梅區-三元宮

  「四月八,楊梅紅,酸酸甜甜好上口」,正是我們祖先初到楊梅時的第一印象。群山環繞的壢谷,遍地都是茂密的楊梅樹林,樹上結滿彈丸般的紅紫色果實- 楊梅。「楊梅壢」之名, 由此而來,後來才改成楊梅。 楊梅樹滿 楊梅壢   楊梅是一個山川水麗、地靈人傑的好地方,這裡物產豐富、交通發達、文化悠久,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以客家籍為主。在地居民個性勤儉、堅毅、敦厚,民風淳樸,位處桃園市西北方,可以稱為世外桃源。 披荊斬棘,篳路藍縷   「四月八,楊梅紅,酸酸甜甜好上口」,正是我們祖先初到楊梅時的第一印象。群山環繞的壢谷,遍地都是茂密的楊梅樹林,樹上結滿彈丸般的紅紫色果實- 楊梅。「楊梅壢」之名, 由此而來,後來才改成楊梅。   楊梅區在我們祖先開墾前,原為平埔族霄裡社原住民的狩獵區,遍地荒野,開墾不易。最早開發足跡是在西元1708 年, 古揚基三兄弟由新竹北上,至長岡嶺(即上湖里、三湖里)一帶,後因難以開墾,棄地遷往他處。   西元1712 年古達光等人,沿著社子溪一帶進行開墾,直到西元1785 年,組成「諸協和」墾業團體,派出鄭大模、黃燕禮兩人為佃首,楊梅的大規模開墾正式開展。現在楊梅街區的大模街,即是為紀念鄭大模而命名。   中部是一塊略呈東南-西北向的長形盆地,楊梅市街位在中央偏東;南部是店子湖台地,與龍潭區和新竹縣新埔鎮的台地地形相接,平均海拔在300 公尺以上。楊梅全區面積89.12 平方公里,主要居住聚落集中在埔心、楊梅、富岡、高山頂四大區域。   楊梅最早成立的市街位於伯公山周圍,又被稱為老街,楊梅歷史最悠久的錫福宮便位於老街上。自清代開始,楊梅區就位居北臺灣南北交通的要道,清光緒年間臺灣第一條鐵路– 淡新鐵路通車,就於楊梅設站。目前,楊梅區由北而南有埔心、楊梅、富岡、新富等4 個火車站,另外還有三個中山高速公路交流道,由此可見,楊梅鐵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楊梅確實是一個融合客家、鄉村、都市、鐵道的生活文化行政區。   土牛溝為清朝時期臺灣從南到北開挖,現僅存的漢人與原住民分界的遺跡。在青山二街附近的土牛溝經桃園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到場會勘,確定這段土牛溝為臺灣從南到北僅存的遺跡,西元2011 年登錄為桃園市文化景觀。另外,在楊湖路上湖派出所對面到三元宮一段的灌溉水圳,其前身即為土牛溝, 石門大圳興建後借用為三湖分渠。北邊社子溪流域的三七圳, 是桃園古老的水圳之一。 護鄉佑民,伯公三官   「伯公」,就是指我們說的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來台開墾的先祖們,經歷顛沛流離,在拓墾的過程也遭遇許多困境,為尋求心靈寄託、祈求守護鄉土、庇佑子民,因此伯公在客家人心中地位崇高,甚至客家村莊到處都可見到伯公廟, 俗諺說:「田頭田尾土地公」,可知伯公廟分佈極廣,小朋友不妨在住家附近找找有幾座伯公廟。   除了土地公之外,「三界爺」三官大帝更是客庄的保護神, 在楊梅區有老街的錫福宮、高山頂的啟明宮、埔心的頭重溪三元宮、長岡嶺的三湖三元宮等,均供奉三官大帝。到了歲末農閒時,會舉辦酬神謝天的祭典儀式「收冬戲」,向客家神祇三官大帝還願,感謝祂這一年來保佑風調雨順。 第一章 歷史沿革 認識楊梅在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 三湖三元宮 撫今追昔三元宮   楊梅轄區內的大型廟宇,當以祭拜三界爺的三元宮佔多數, 目前有楊梅街區的錫福宮,埔心街區的頭重溪三元宮,高山頂地區的啟明宮及長岡嶺地區的三湖三元宮等四座大廟。讓我們一起從學校出發,認識我們在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三湖三元宮吧。

Read More

No Comments

桃園區-景福宮

現在的桃園市桃園區、八德區在清乾隆初年是由客籍墾首薛啟隆和平埔族人所開發。和今天我們看到的高樓大廈櫛比鱗次、車水馬龍又現代化的桃園區很不一樣,如果我們回到二百多年前的清朝時代,這兒到處都是比人還高的茅草。鋒利的茅草一望無際,讓經過的人們往往被割得滿身傷,像碰到老虎一樣。因此,當時的桃園被稱作「虎茅庄」,後有移民在此種植桃樹,逐漸成林,而改稱「桃仔園」。 承先啟後 桃仔園 篳路藍褸、以啟山林   各位小朋友,桃園是我們的家鄉,家鄉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對於家鄉,我們總有一份親切而難忘的感受。   市區婦產科醫院的醫生,可能是第一個迎接你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學校對面早餐店裡,有每天和我們親切打招呼的老闆; 亭仔腳(騎樓)賣飯糰、潤餅的老奶奶,熱騰騰的飯糰、潤餅包著滿滿的愛心;家鄉裡有我們親愛的同學和朋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生活在這裡。夏天去玩水的民族公園、哥哥姐姐大考前認真拜拜的文昌廟、放學時走過的南門市場、東門街、大廟口……。   我們桃園人在這裡生活了好久好久。你知道在爸爸媽媽小時候,桃園是什麼樣子?在更久更久以前,我們的祖先,他們是怎麼樣在一整片渾身割人的茅草中建立了我們安身立命的家園?   市區婦產科醫院的醫生,可能是第一個迎接你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學校對面早餐店裡,有每天和我們親切打招呼的老闆; 亭仔腳(騎樓)賣飯糰、潤餅的老奶奶,熱騰騰的飯糰、潤餅包著滿滿的愛心;家鄉裡有我們親愛的同學和朋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生活在這裡。夏天去玩水的民族公園、哥哥姐姐大考前認真拜拜的文昌廟、放學時走過的南門市場、東門街、大廟口……。 護鄉佑民的信仰中心   我們的家鄉桃園區,位於桃園市的北邊,位置接近新北市,是台灣南北交通的必經之地,因此成為桃園市最繁華的地方,也是市政府的所在。   大部分小朋友的祖先都是在二、三百年前, 鄭成功時代或清朝時期,從大陸沿海地區渡過「黑水溝」(臺灣海峽)來台灣的渡海移民,所以台灣有很多崇拜航海之神媽祖的信仰。到了進入台地開墾的時期,由於桃園台地上,時而大水時而乾旱,瘴癘瘟疫橫行,為了求取五穀豐收與身心健康,除了開鑿水圳與埤塘調節供水外,很多人就會祭拜最親切的守護神土地公,有一句閩南諺語說「田頭水尾土地公」。   過去我們桃園有非常多的土地公廟,一直到現在,在商圈林立的街頭巷尾,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古老的土地公廟,桃園區更是全台灣土地公廟密度最高的地區,可說是土地公的城市。   除此之外,在祖先們落地生根之後,來自各個不同地區的人們(移民),就會將原來老家的守護神帶在身邊祭拜,例如:漳州人拜開漳聖王、泉州人拜廣澤尊王、清水祖師、客家人與潮州人拜三山國王……等。而早期來到桃園開墾的先民大部分是漳州人,所以在當年最熱鬧的桃園街庄上,以漳州人為主的先民就把家鄉的守護神—開漳聖王,供奉來桃園祭拜,也把桃園開埠港口南崁港的玄壇元帥也一同迎奉於廟內,就是我們今天最主要將介紹的「大廟」—「景褔宮」。   假日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來一趟桃園古城小旅行,可以從火車站前古老的景褔宮出發,慈祥濟世的媽祖信仰慈護宮、忠義武勇的關帝聖君武廟、威鎮廣澤鎮撫宮、文風頂盛的文昌廟和孔廟、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鴻福寺、東西南北門的褔德正神土地公廟、忠烈祠、佛教蓮社……等。   手裡拎著老餅鋪著名的麻粩米粩,香甜軟糯甜滋滋,紅胖胖帶來福壽的麵龜、糯米龜都是流傳百年的好滋味!廟口街旁的鴨肉湯、甜不辣(天ぷら)是爺爺奶奶大手牽著小手,帶著我們品嘗的好味道!   食物總是承載著一代代人的回憶,也標記著我們桃園豐富的多元族群色彩,無論是古早的漢移民點心、台日混血的甜不辣(天ぷら)小吃、還是在今日,隨著新住民的腳步,充滿著異國風情的後火車站生活圈。 日久他鄉是故鄉   今日,在桃園,無論是原住民、新住民、漳州人、泉州人, 我們都是桃園人。   讓我們透過認識桃園市的三級古蹟-『景褔宮』,承先啓後、穿梭古今來追思想像二百多年前的老桃園,了解先民如何在艱苦的大自然中用雙手開創天地,不畏困難與挑戰的桃園開發史。 第一章 歷史沿革 古往今來景福宮 虎茅庄到桃仔園   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 年)來臺灣採硫磺的郁永河先生,在他所寫的「裨海紀遊」書中,對當時的臺灣有生動的描寫:『平原一望,罔非茂草,勁者覆頂,弱者蔽肩, 車馳其中,如在地底,草梢割面破項,蚊蚋蒼蠅吮咂肌體,如飢鷹餓虎,撲逐不去』, 在相隔四十年後的乾隆二年( 西元1737 年),客籍的大墾戶薛啓隆來到桃園時( 那時叫虎茅莊), 他所看到的景像,應該和郁永河當年相去不遠。   現在的桃園市桃園區、八德區在清乾隆初年是由客籍墾首薛啟隆和平埔族人所開發。和今天我們看到的高樓大廈櫛比鱗次、車水馬龍又現代化的桃園區很不一樣,如果我們回到二百多年前的清朝時代,這兒到處都是比人還高的茅草。鋒利的茅草一望無際,讓經過的人們往往被割得滿身傷,像碰到老虎一樣。因此,當時的桃園被稱作「虎茅庄」,有移民在此種植桃樹,逐漸成林,而改稱「桃仔園」。 建廟原因   開墾荒地是一件辛苦又危險的工作,很多人水土不服生病死掉,或者為了土地水權的紛爭,來自不同故鄉的人,常常會有暴力或自相殘殺的行為。因而許多民眾透過信仰拜拜以求平安保佑。即使是現在科學發達的時代,宗教仍然是人類很重要的文化成就,它給人希望和心靈的安定,更何況是在以前生活如此艱難的時代。 建廟時間   墾首薛啟隆捐田產二十甲餘倡議建廟,在乾隆十年(西元1745

Read More

No Comments

新屋區-長祥宮

新屋區位於桃園市的西邊,西面緊臨台灣海峽,是一個靠海的鄉鎮,地形平坦廣闊,而且土壤肥沃,是典型的農業鄉鎮,耕地面積是全市最大的區域,也是桃園市最大的穀倉區,在地出產的桃園3 號「新香米」,擁有濃郁的芋頭香味,比賽連年獲獎,遠近馳名。新屋又因為靠海,漁業發達,提供了我們生活所需,豐富的漁產和農產,也成為桃園市著名的「魚米之鄉」。 台地上的多元民俗 桃園采風    桃園市是台灣的縮影,多元文化在這個滿布埤塘的台地上綻放了七彩光芒;雖然一般人對桃園的印象與認知是「北閩南(河洛)、南客家,東南復興泰雅族」,然而,從原住民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眷村文化、外島馬祖文化、臺灣各地移民的文化、到晚近外籍移工與新移民文化的加入,使得桃園文化更加炫麗。整體上,雖然閩客二大族群的北南分治,使得其他族群在這二元分立的土地上,塑造了自己立命生根的角色, 不論是北閩地帶或是南客地域,不少原屬詔安、南靖與饒平等客家移民,逐漸在北桃園地區成為所謂的「福佬客」(講閩南話的客家人),在福建閩南語系移民聚落與廣東客家語系移民地區之間,形成一條厚實的帶狀區域,這群富有韌性的先民, 在其文化與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桃園各族群的常民生活。而在南桃園如中壢區內壢及青埔兩區、觀音區草漯地區與新屋區蚵間深圳地區的閩南人則各自形塑了在地的生活特色,甚至部分成為「客福佬」(講客家話的閩南人)。   而廟宇當然成為一個展現常民生活的重要場域,桃園的寺廟信仰組織,不論是閩南族群或客家聚落,多呈現著一寺廟所轄較廣的祭祀圈,且彼此互不重疊壁壘分明的領地。泰雅族的傳統祭典以及各地原住民的祭儀,馬偕醫生帶來的基督宗教教堂,傳教士創建天主教堂,戰後穆斯林移民的清真寺,馬祖廟宇與擺瞑民俗,「北觀音(觀音媽過頭)、東關帝(大溪迎聖帝祖)、南義民(褒忠義民節)、西王公(輔信王公過火飛輦)」,四項民俗類文化資產伴隨著工商業快速發達的桃園依然發光著,傳統慶典的古味,新穎廟會的熱鬧,交織出歷史立體面的鑽石光芒。   住的文化在桃園各族群聚落尚保留著許多古宅與祠堂,是一窺傳統民居建築的首選。桃園早期的閩南聚落幾乎都是每個村莊有自己的北管軒社與子弟戲班,現在僅尚存北管軒社與神將團,伴隨著茶葉與農耕的傳統褒歌依然在台地上餘音繞樑著。此外,來到桃園,豐富美味的常民美食更是不可錯過的,「食」是常民生活文化最重要的一環,常伴隨著歲時節慶活動而運轉著,大溪豆干、燒肝、紅龜粿/粄、客家菜包、鼠鞠草粿、艾草粄、地瓜餅/蕃薯餅/月光餅、龍岡米干等都不失為道地常民傳統小吃,也是歲時祭典重要的供品。而沿海地區夏季的西瓜,北部坪頂台地、大溪、平鎮、楊梅、龍潭丘陵與復興高山地區的各式茗茶,更是贈送親友的絕佳伴手禮。 桃園的魚米之鄉 新屋   各位小朋友,「新屋」是我們生長的地方, 自出生到現在,就和它有密切的關聯,但是你們認識這塊孕育我們,讓我們成長茁壯的土地嗎?它的地理環境、歷史淵源及民俗文化又是如何?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自己的家鄉吧! 歷史由來   新屋區早期是平埔族人的活動領域,18 世紀來自廣東的客家先民陸續移居,乾隆初年范姜一氏來此地開墾,取得墾照,建立「姜勝本」墾號後,范姜族人因為開墾有成,建造了不少「新屋」,當地人引為盛事,客語又稱它們為「起新屋」。因此「新屋」便成為當地的地名,沿用至今,這就是新屋地名的由來。 魚米之鄉         新屋區位於桃園市的西邊,西面緊臨台灣海峽,是一個靠海的鄉鎮,地形平坦廣闊,而且土壤肥沃,是典型的農業鄉鎮,耕地面積是全市最大的區域,也是桃園市最大的穀倉區,在地出產的桃園3 號「新香米」,擁有濃郁的芋頭香味,比賽連年獲獎,遠近馳名。新屋又因為靠海,漁業發達,提供了我們生活所需,豐富的漁產和農產,也成為桃園市著名的「魚米之鄉」。 宗教信仰   新屋區有九成人口是客家人,是道地的客家庄。客家先民從大陸渡海來到這裡開墾,面對環境的險惡與艱難,發揮了客家人硬頸打拼的精神,也發展出屬於客家人特色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型態。   在新屋區,幾乎每一個鄰里都有護佑當地居民的土地伯公,每個居民都可以到這裡上香奉茶,早晚一炷清香,祈求平安,土地伯公的信仰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另外還有從中國大陸帶來的觀音、三山國王、三官大帝、關聖帝君、媽祖、五穀神農大帝等神明,此外還有每個來臺家族都真誠崇拜的「來臺祖」…等。新屋的廟宇非常多,如:九斗里長祥宮,主奉五穀神農大帝;永安里保生宮,供奉保生大帝;笨港里天后宮,供奉海上之神-媽祖;大坡里六通寺,供奉釋迦牟尼佛…等。這些廟宇的建立,也代表客家人敬天地、禮神明的虔誠信仰。而閩南人地帶的新屋蚵間沿海的石滬(石塭)讓來自福建沿海的王爺船停靠於此,帶來了閩南王爺信仰。 節慶習俗   客家人非常重視祭祀、拜神儀式,因此每逢稻米收成、祭祖、廟會、婚壽喜慶等日子,總要「打粄」,也就是製作粄食來祈求平安順利。而春節、端午、中秋三大節慶,以及元宵、清明、中元、冬至等節氣,更是需要「打粄」應景。   農曆過年,是客家人的重要節日,而且至今仍是我們在地客家人最重要的團聚、祭祖之日, 應景的粄製品有:甜粄、鹹粄、紅粄、蘿蔔粄、發粄、粄圓。農曆正月二十日,是客家人的「天穿日」,農業時代的客家人認為,經過一整年的辛勤,這一天是必須休息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們也會準備祭品祭拜女媧氏。   清明節,是客家人掛紙〈掃墓〉的日子,有許多家族的「祖塔」供奉來臺祖之後的所有祖先, 像新屋區永興里的葉氏家族祭祖時,可見到上萬人齊聚的壯觀場面,而應景的粄製品有:艾粄、發粄。農曆四月二十六日是五穀神農大帝生日, 居民會準備豐富的三牲祭品祭拜神農大帝。還有五月節(端午節)、中元節、義民節(農曆七月二十日)、中秋節、平安戲(或收冬戲)都是我們客家人重要的民俗節慶。 主題旅遊   小朋友,我們初步認識了新屋的歷史文化與民俗節慶之後, 你們也可以利用假日,和家人來一趟主題之旅,讓自己更加認識家鄉。古蹟之旅路線,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參觀有百年歷史的新屋農會及稻米故事館,還有三級古蹟范姜古厝,或是客家美食之旅,品嘗令人垂涎的客家美食及新屋鵝肉,又或者是來一趟自然生態之旅,體驗在永安綠色走廊騎乘自行車,享受海風吹拂的優閒時光,到海岸邊觀看全台最大的藻礁生態群,以及百年石滬群。若是對宗教文化有興趣,也可以來一趟廟宇之旅,探索不同的廟宇特色。   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更了解家鄉的各種風貌呢?現在,就讓我們先從介紹新屋的「長祥宮」開始,一步步探索我們的家鄉—「新屋」吧! 第一章 歷史沿革

Read More

No Comments

復興區-福興宮

復興區是位於桃園市的最南邊,鄰近新北、宜蘭、新竹,是桃園市境內土地最大、人口最少的原住民地區。復興區在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 年)劉銘傳巡撫前來開發此地,當時經過此地時見大嵙崁溪(現在的大漢溪)對岸河階地形如三角板,就取名為角板山。但其實這裡早就有由當地原住民泰雅族所取的名字-Pyasan(比雅山),意思是物品交易的場所。早期居住於高山上的泰雅族人們因這裡是與漢人開墾交匯的地方,泰雅族人們會抓取一些獵物或山產在這裡交換一些生活用品,所以才有這個名字。到了民國光復後設鄉,稱為角板鄉,直到民國43 年,改名復興鄉。 高山風情在復興 叩石墾壤、原民風彩   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桃園市復興區是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喔!作為桃園境內唯一的山地區域,群山環繞、溪水潺潺的美景是我們復興區人熟悉的家鄉。春季角板山(Pyasan)賞梅花及櫻花、夏季盛產拉拉山水蜜桃、秋季黃澄澄甜柿以及冬季供應高山蔬菜,觀光資源豐富多元,一年四季遊客絡繹不絕。居住在這美麗的家鄉居民也很多元,大多為原住民族-泰雅族人以及來台開墾的漢人們後代,所以在這兒蘊藏原住民生態智慧以及多元人文風俗兼容並蓄之美。   我們在這裡生活了好長一段時間! 小朋友知道原住民和漢人們在復興區生活是什麼樣子嗎?當時先民們在這荒蕪的山區是如何胼手胝足、不畏辛勞地建立我們的家園呢? 天佑鄉民的信仰中心   復興區是位於桃園市的最南邊,鄰近新北、宜蘭、新竹, 是桃園市境內土地最大、人口最少的原住民地區。自然地勢有高山有河階,讓原本居住於此的原住民過著依山傍水的生活, 也吸引了許多早期來台開墾的漢人們。大約於清光緒年間,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開山撫番,委請林本源家族辦理開墾事務, 大陸沿海地區漢人渡海來台開墾。墾戶林勝源招募民眾入山開墾,而最早進入復興區這塊寶地的漢人是漳州人,因此也將當地的信仰帶到充滿原民風情的復興區。   漢人信奉道教,來到復興區開墾初期地方不平靜,原住民和漢人之衝突時有所聞,再加上水土不服、居民體弱多病,為祈求神靈消災解厄、醫治百病,經地方熱心人士倡議,擇定福興宮現址興建土地公廟祈求地方平安,後改建為紅壇,供奉觀音佛祖及福德正神。又遇興建石門水庫復興宮開漳聖王移廟, 經聯庄士紳會議,決定將之分作四間廟,分別為觀音一間(觀音復興宮)、大溪兩間(百吉復興宮、三民東興宮)及角板一間(復興福興宮-本廟)各自建廟,自此一分為四,「角板福興宮」創建,目前為復興區唯一立案之宮廟,在復興區內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信仰中心!   泰雅族的宗教信仰原為「祖靈」,認為祖靈具有主宰人禍福的力量,祖靈的祝福使人平安,並保佑農作得以豐收。雖然祖靈祭儀式日漸式微,基督宗教現在為泰雅族人主要信仰,教徒主要的活動方式有做禮拜、禱告、查經等,天主教較著名有三民天主堂(聖十字架堂), 基督教在復興區發展的歷史各有不同,教派上分為長老會、真耶穌會、神召會等等,但傳統的祭儀也是維繫全族的精神象徵,每年八月復興區還是會舉行泰雅祖靈祭。   若小朋友們有機會和爸爸、媽媽一同來到復興區, 不妨也可以來福興宮走走!宮廟廣場上放眼望去那秀麗、重巒疊嶂的山水絕對可以撫慰心靈,讓我們身心愉悅,充滿活力!廟宇的宮門散發出陣陣檜木香,那是不用一根鐵釘、遵循榫卯古法所製成,還有那獨具特色的牌樓等著你來挖掘、探索!另外,順道一遊角板山公園、暢遊新溪口吊橋、看看角板山行館、走走神秘戰備隧道,在角板山形象商圈漫遊,體驗泰雅族的人文特色,品嚐、採購四季各有不同的農特產品,保證讓你收穫滿滿、滿載而歸。或是規劃復興區樂活森林之旅,我們可以暢遊東眼山(Togan)森林遊樂園區,這裡有泰雅大豹社族人的遷徙故事;走訪小烏來風景特定區,享受氣勢磅礡的瀑布景觀;漫步拉拉山(達觀山)自然保護區,悠遊在高山巨木中。羅浮的溫泉與山中的野溪溫泉,更是讓人停下腳步來感受復興人暖暖的好客時光。 族群融洽是故鄉   復興區居民有2/3 為泰雅族原住民,以信奉基督教與天主教為主,還有閩南族群和客家族群等,景緻宜人的山水風光、特有的原住民文化,是復興區最著稱的特色,但無論是原住民、來台開墾的漢人,我們都是復興區的居民,讓我們透過認識復興區的『原民文化』以及『福興宮』,了解先民怎樣開墾山林,手牽著手,心連著心,如何做到文化交流及融合,共同舞出祖先的心靈智慧。 第一章 歷史沿革 早期泰雅族與漢人開墾交匯的地方 比雅、角板至復興   復興區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當時非常有價值的樟樹(用來提煉樟腦)、檜木或是煤炭都是吸引人前來開發的誘因,所以在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 年)劉銘傳巡撫前來開發此地,當時劉巡撫以大嵙崁(現在的大溪區)作為撫墾中心,這段期間劉巡撫經過此地時見大嵙崁溪(現在的大漢溪)對岸河階地形如三角板,就取名為角板山。   但其實這裡早就有由當地原住民泰雅族所取的名字- Pyasan(比雅山),意思是物品交易的場所。早期居住於高山上的泰雅族人們因這裡是與漢人開墾交匯的地方,泰雅族人們會抓取一些獵物或山產在這裡交換一些生活用品,所以才有這個名字。到了民國光復後設鄉,稱為角板鄉,直到民國43 年, 改名復興鄉。 篳路藍縷蔭子孫   道教是復興區漢人的信仰主流,在移居過程中將自身的信仰帶入。作為桃園境內唯一的山區,想要開墾一定是相當不容易的!不平整的山路、水土不服,讓人容易生病!又或者居民因來自不同的族群,而產生暴力、爭吵與利益衝突等,因此先民們決定為了祈求平安在這裡興建宮廟,將移民當地的開拓神攜來臺灣,以求庇佑!   移民為了祈求開墾順利,便會供奉土地公;王爺則是地方的保護神,來自漳州的人便會供奉開漳聖王;媽祖原是航海守護神,後與先民一同橫渡臺灣海峽,說明了復興區雖沒靠海, 卻有媽祖信仰的原因。這些神祈在先民開墾艱難的時期,給予當時的人們安定心靈的希望以及寄託! 緣起福興   在清領、日治時期及戰後初期,復興區的生活條件並非很好,漢人也無餘力興建廟宇,但仍會前往大溪拜拜,在經濟漸漸改善後,興建廟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復興台地福興宮,規模之大不亞於桃園其它鄉鎮,信徒人數也是區內最多。   福興宮在清朝光緒年間經由地方善心人士努力下,擇定現址興建土地公廟祈求地方平安,後因漢人遷移此地開墾,改建為紅壇供奉觀音佛祖及福德正神。在民國50 年紅壇年久失修,

Read More

No Comments

平鎮區-褒忠祠

平鎮區位於桃園市的正中間,是桃園市南北交通的必經之地,在清朝時期,為了保護從湖口地區至中壢、桃園之旅客與商人貨物的安全,在這裡設置張路寮(今楊梅區埔心地區)、望路寮(今平鎮區南勢地區),類似崗哨的驛站,兼具維持治安的功能。 守護行旅的安平鎮 為什麼這裡叫平鎮呢?   小時候我們總愛追著大人問「為什麼」。為什麼我們住的地方要叫做「平鎮」?為什麼這裡的居民拜的神明, 要稱作「義民」呢?為什麼義民廟的外面牌坊上寫的是「褒忠祠」呢?…   一堆的為什麼總在大人回「囡仔人有耳無喙,不要亂問!」後而埋藏在我們心中。也許這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原因。也可能我們長大之後就忘記這些事情,當我們變成爸爸或媽媽時,會不會我們的小孩也問我們一樣的問題?那我們該怎麼跟他們說呢? 桃園市的交通樞紐   我們的家鄉平鎮區,位於桃園市的正中間,是桃園市南北交通的必經之地,在清朝時期,為了保護從湖口地區至中壢、桃園之旅客與商人貨物的安全,在這裡設置張路寮(今楊梅區埔心地區)、望路寮(今平鎮區南勢地區), 類似崗哨的驛站,兼具維持治安的功能。夾在兩地之間的地區則稱為西勢(今平鎮區平鎮里一帶,今桃72 線南平路沿線),後來治安好轉,希望這裡往後能一直這麼平安, 於是取名為「安平鎮」。日本治理台灣的時期,將地名三個字的都改成兩個字,於是「安平鎮」就成了平鎮。   大部分小朋友的祖先都是在二、三百年前,鄭成功時代或清朝時期,從大陸沿海地區渡過「黑水溝」(臺灣海峽)來台灣的渡海移民,所以台灣有很多人拜媽祖。祖先在開墾時候,由於環境氣候惡劣,降雨量十分不穩定,導致居民容易罹患瘟疫或傳染疾病。為了求取五穀豐收與身心健康,除了開鑿水圳與埤塘調節供水外,很多人就會祭拜最親切的守護神土地公,有一句閩南諺語說「田頭水尾土地公」,光是地圖上可以查到的平鎮區的土地公廟就有18 處。除此之外,在祖先們落地生根之後,來自各個不同地區的人們(移民),就會將原來老家的守護神帶在身邊祭拜,例如:漳州人拜開漳聖王;泉州人拜廣澤尊王、清水祖師;客家人與潮州人拜三山國王等。   即使有了守護神的庇佑,人們還是可能發生衝突,就在乾隆年間台灣發生了「林爽文事件」,這個在各位同學的社會課本上應該會學習到,因為這次的叛亂而自發組成義勇軍的團隊在台灣就有四個族群,其中客家族群在這次叛亂平定後,獲得皇帝欽賜「褒忠」兩字,這就是「義民廟」的由來。當時因為這次叛亂而犧牲的先民被埋葬於新竹的新埔鎮,每年平鎮的客家祖先們都要翻山越嶺的前去祭拜追念,西元1791 年宋屋善心人士宋廷龍先生捐出土地蓋廟迎義民爺香火到廣興庄(宋屋),即為平鎮的義民廟。   平鎮區義民廟的信奉香客就是原來十三大庄的民眾, 以現在的行政區屬楊梅、平鎮及中壢三個區為主,每年會由這十三大庄輪流進行祭祀活動,舉辦義民廟的神豬、神羊、放水燈等消災祈福活動。   平鎮區除了位於聯新醫院旁的義民廟,還有祭祀三官大帝的鎮安宮和三崇宮,祭祀開漳聖王的建安宮。反映出這個區域居民的多元文化,及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居民的兼容並蓄。各位同學可以當成這是一趟冒險的旅程,讓我們一同去發現屬於我們平鎮區的獨特魅力吧! 第一章 歷史沿革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 古往今來褒忠祠 阿公講古 _ 平鎮的由來         炎炎夏日,妹妹拿著一隻冰棒躲到義民廟旁的涼亭裡躲太陽。       「這天氣真熱,幸好有涼亭可以乘涼!」妹妹自顧自地啃起手中的冰棒。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阿公在一旁一會兒搖著扇子,一會兒滑著手機,聽著他的網路電台,隨口回了一句。    

Read More

No Comments

大溪區-普濟堂

大溪是桃園最美的後花園,泰雅族人原稱「Takoham 大姑陷」,原意是「水很大」的意思,漳州人改名「大姑崁」,後因李騰芳高中舉人,又改稱「大科崁」,劉銘傳策畫山地開發,推廣樟腦產業,再改稱為「大嵙崁」,西元1920 年改名為大溪,沿用至今。 美哉大溪-最迷人的城鎮 傳統與現代融合~巴洛克密碼 母親河大漢溪,彎彎曲曲流過去,流過本區分東西一邊是河東,一邊是河西,融合傳統與現代,帶來繁榮和生機   「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 Google 地圖來郊遊……」小朋友,在手機或平板上找找看, 早期的北台灣商業中心─大稻埕,貨物裝在來來往往的人力船上,沿著淡水河、大漢溪,航行經過哪些縣市與鄉鎮?一路到達台灣最內陸的河港,這是河運的黃金年代,繁榮的商行集中在碼頭附近,運用石板古道挑送貨物至老街買賣。   我們在這經典小鎮生活許久,順著母親河大漢溪分為河東地區與河西地區,河東老城區在美麗的山腳下,陪伴著多條美麗有內涵的巴洛克式建築老街和廟宇,河西地區發展雖多見高樓景觀住宅,但其水圳滿布,閩客交融,也別有一番新景致。   得天獨厚的大溪區,擁有自然與人文、融合傳統與現代, 是桃園市最知性的城鎮,最美麗的後花園。 花田老路信仰中心~ 普濟堂踏查 大樹有年輪,數著一圈一圈的年輪, 就能知道幼苗長成大樹的紀錄 家鄉也有年輪,記載著故鄉一頁一頁的歷史 先人留下的古宅、老街和廟宇,就是家鄉大地的年輪 認識它們,親近他們, 讓我們不只緬懷家鄉的過去, 更要創造家鄉的未來   「ㄚ桃」「園哥」你們倆,是否覺得我們居住的桃園市形狀像隻火腿,而大溪區位在桃園市的東南方,面積排名全市第二名喔!境內擁有好山好水、古道古宅、廟宇老街人文風情, 更是草花、蘭花與韭菜花的集散地,跟著家人在不同的季節拜訪大溪,進行一場知性之旅吧!   今天我們跟著ㄚ桃與園哥探索大溪在地著名的廟宇,欣賞廟宇古蹟建築之美,體會在地居民濃厚之情。順著 3號 國道下大溪交流道,會先經過河西地區,沿著 112甲&112 市道往大溪方向會經過全台第一間主要供奉開漳聖王的廟宇─仁和宮;沿著 3號 省道往員樹林方向前進,會遇到一座長得很像三合院建築型態的三級古蹟─齋明寺,找找看,大溪八景之「靈塔斜陽」在寺廟哪兒呢?再向前行經過 桃64 區道三元一街,右轉 4號 省道,會到達獨立於大漢溪中,形勢猶如蓮花出水的另一座三級古蹟─蓮座山觀音寺,它是桃、竹、苗三縣市大部份客家人士的信仰中心。   ㄚ桃與園哥參拜完三座大廟後仍覺得意猶未盡,從 3號 省道往大溪方向,輕踩煞車下坡經過武嶺橋,微催油門上坡後來到雄偉的慈康陸橋,從右邊入口處進入我們這次課程的主題- 老街與廟宇,漫步在和平路、中央路與中山路三條老街上,巴洛克建築風格街屋立面,中西合璧的設計,就像齊天大聖孫悟空七十二變魔法,千變萬化讓人眼花撩亂,麒麟、龍鳳、花草和水果裝飾,都在向我們訴說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喔!   和平老街上有座從河西仁和宮,奉請開漳聖王香火回河東祭祀的三殿式廟宇─福仁宮,每年農曆二月十一日開漳聖王聖誕,「賽神豬」活動絕對不容錯過。漫步到街尾,就可看到花田老路上居民最虔誠的信仰中心─普濟堂,主要奉祀靈驗無比的關聖帝君,在全台灣奉祀聖帝公的廟宇中,至今享有崇高的地位。大溪的子民以村里或行業組成社團,在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舉行熱鬧非凡的繞境活動,為關聖帝君『排隊』祝壽,

Read More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