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區-福海宮

祭祀主神:輔信王公
  • 聯絡電話: 03-3831515
  • 地址資訊: 桃園市大園區竹圍街65號
  • 開放時間: AM6:00~PM9:00
  • 門票資訊: 免費
  • 網站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ZhuWeiFuHaiGongFuXinWangGong/
  • 停車資訊: 路邊停車

  我們的祖先都是在二、三百年前,從大陸沿海地區渡過「黑水溝」(臺灣海峽)來臺灣的渡海移民,在祖先們落地生根之後,來自各個不同地區的人們(移民),就會將原來老家的守護神帶在身邊祭拜,例如:漳州人拜開漳聖王、泉州人拜廣澤尊王、清水祖師、客家人與潮州人拜三山國王等。大園也有許多地方風俗與信仰,小朋友一定有跟長輩到過廟裡,是不是有許多規矩要遵守,例如:以廟為主位左進右出、祭祀的順序、拿香的方式、供奉的祭品、金紙的種類和燒金紙的順序等。

國門之都 ~在大園

大園家鄉話古今

  小朋友!我們的家鄉大園區是位在桃園市的西北方,周圍的鄰居有:東北方的蘆竹區,西南方的觀音區,南接中壢區, 西北為臺灣海峽。

  因為桃園國際機場就在我們區內,所以,大園可說是我們的國門,不管是外國人坐飛機來臺灣,或是我們坐飛機出國或回國,大部分都要經過這裡,因此政府積極規劃並建設為「航空城」。

  我們區的大園里本來叫做「大坵園」,因地形平坦,開墾時可以規劃成大塊的田地而得此地名,原來是一大片旱田,種植蔬菜和甘藷為主,後來才改稱大園。以前,還有一座城堡喔! 在一百多年前,閩南漳州人遷移到大園居住,為了防禦外人入侵,就在住家四周圍築起土石城牆,後來,在日治時期拆除, 現在我們雖然看不見大坵園舊城遺址,但長輩會提起,現在的消費市場附近是城後,中山南路是南門,中華路郵局附近是北門。

  大園區在更早前的開墾歷史是大約三百年前,有一位來自福建省漳州府的拓荒英雄—郭天光,他率領一群勇敢的鄉民, 來大園從事開墾工作,將當時仍是一片荒地的大園,建設成美麗的莊園。

  小朋友,你知道嗎? 大園還有一個位於大園國小內的尖山遺址,是屬於史前遺址,文化類型屬新石器時代的圓山文化晚期,存在距今2500 至3300 年囉!已等於是一級古蹟了!

風俗信仰永流傳

  我們的祖先都是在二、三百年前,從大陸沿海地區渡過「黑水溝」(臺灣海峽)來臺灣的渡海移民,在祖先們落地生根之後,來自各個不同地區的人們(移民),就會將原來老家的守護神帶在身邊祭拜,例如:漳州人拜開漳聖王、泉州人拜廣澤尊王、清水祖師、客家人與潮州人拜三山國王等。大園也有許多地方風俗與信仰,小朋友一定有跟長輩到過廟裡,是不是有許多規矩要遵守,例如:以廟為主位左進右出、祭祀的順序、拿香的方式、供奉的祭品、金紙的種類和燒金紙的順序等。

  假日和爸爸媽媽來一趟大園的廟宇巡禮,小朋友可以從本區大園里大觀路上供奉感恩大帝許真人的仁壽宮出發,再到五權里的五福宮,然後到內海里的貴文宮、田心里的仁德宮,還有埔心里的福隆宮、北港里的富文宮、海口里的福元宮、沙崙里的保安宮、竹圍里的福海宮等。

輔信王公佑鄉民

  早期來到桃園開墾的先民大部分是漳州人,所以在當年最熱鬧的竹圍街庄上,以漳州人為主的先民就把家鄉的守護神— 開漳聖王的軍師輔信王公,供奉來竹圍祭拜,就是我們今天最主要將介紹的「竹圍大廟」—「福海宮」。

第一章 歷史沿革

要了解「褔海宮」就要從祂的歷史說起

香火鼎盛祝融不敗金身 ~~

福海宮

建廟原因

  福海宮主神為「輔信王公」,在地鄉親俗稱「竹圍王公」, 姓李名伯瑤,(信眾稱為大王公祖),其金身(神像)在清咸豐三年(西元1853 年,民國前59 年,距今約168 年前), 航海家陳氏為弘揚輔信王公之聖德及信眾膜拜之方便,冒險度過重洋,前往福建省漳浦縣墩上社輔信王公祖廟,欲迎奉金身回台祭祀,雖然經輔信王公聖杯允許,但當地人民不肯答應, 且唯恐金身失蹤,派人刻意守護。

  陳氏在糧食已空、金錢耗盡,無計可施的情形下,只好無可奈何的駕船返台,沒想到,船行到大海中,突然遇到狂風巨浪襲擊,陳氏嚇到昏倒。朦朧中有一位道人在陳氏面前說「既秉志而來,何無功而返?」(你既然有心要來迎回我的金身, 怎會沒完成就回家了呢?) 陳氏正準備跟他解釋墩上社的地方人士不答應的情形,忽然眼前一陣閃光,那位道人就不見了。陳氏醒來時,發現他的船居然又回到墩上社港口,於是在船上呼請輔信王公「是否願意赴台?」,仍是聖杯允許。

  陳氏覺得很驚訝,離開船,登上岸,前往輔信王公廟,當時有許多墩上社的信眾在護衛,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躺在地上,有的靠在門邊,看守很嚴,但卻都睡著了,陳氏立刻就懂輔信王公的意思,就把金身恭迎上船,回到台灣。

  終於在同年六月十四日晚上, 平安抵達雞籠(今基隆),當時包含竹圍等多處信眾,聽到輔信王公要來,都以彩旗、鑼鼓恭迎,安座在陳氏的家中,供大家來參拜。

建廟時間

  咸豐四年(西元1854 年,距今約167 年前),陳氏、李德龍、李天財提議要建廟,獲得大家的支持,當時竹圍、沙崙、海口三個村莊的信眾共捐出工程費800 元(當時的800 元, 相當於現在的800 萬喔!),李既、李嚴、李呼等捐地和祖廟。同年三月二日開始建廟,同年八月完工,敬稱為「福海宮」, 安奉主神—輔信王公之金身。

  光緒二十三年( 西元1897 年, 民國前15 年, 距今約124 年前)日軍侵台,砲火燒毀部分廟殿,信眾加以重修,民國14 年至民國59 年間,福海宮共經歷四次增修建。其中民國34 年的福海宮舊貌還有照片流傳下來(詳如右圖)。

重建時間

  民國79 年12 月10 日凌晨四點,發生大火, 百餘年的古廟被火燒毀,龍柱龜裂,神龕倒塌,搶救不及,全部變成灰燼。信眾十分憂心,多尊神明嚴重受損,唯獨輔信王公金身(神像)卻完好無恙,只有鬍鬚被燒掉一點,信眾親眼目睹神蹟,感恩神明顯靈,積極展開重建。

  選擇在民國80 年農曆三月初八,輔信王公誕辰節慶時,舉辦重建動土大典,於民國82 年年農曆十月初五舉行輔信王公進座暨落成大典。在民國101 年屆滿160 週年,輔信王公都一直護佑鄉民,福海宮亦是香火鼎盛。

第二章 地理位置

福海宮位於竹圍里的中心位置

本章將介紹「福海宮」的地理位置,包含竹圍地區的開發、福海宮與竹圍國小的緊密關係。

竹圍的開發

  福海宮位於竹圍里的中心位置,竹圍里,舊稱竹圍村,位在大園區的西北方,是屬於大園區十九個里之一,早期當地因為靠海,冬天風很強,民房四周居民普遍種植竹林,以防海風侵襲,所以就像用「竹」子「圍」起來,故稱「竹圍」。

  由於福海宮是竹圍、海口、沙崙三里居民的信仰中心,常有許多熱鬧慶典或相關活動,居民都會扶老攜幼,共襄盛舉。

福海宮與竹圍國小

  民國10 年4 月24 日創立大園公學校竹圍分教場於福海宮內,民國17 年升格改為竹圍公學校,民國34 年才稱為竹圍國民小學。所以,那時候的阿公阿嬤一開始當竹圍國小學生是在福海宮上課的喔!

  早期福海宮每年聖誕慶典過聖火,都是借用竹圍國小操場舉行,竹圍國小都要配合「停課」,這是從日治時期流傳下來的習俗,一直到近十幾年來竹圍國小操場改為 PU 跑道,才改在旁邊的田地上進行過火儀式。

第三章 神祇與陳設

本章將介紹「福海宮」所供奉的神祇

        本章將介紹「福海宮」所供奉的神祇,包含主祀(主要祭拜的神明)與合祀(廟裡其他供奉的神明)、還有介紹廟裡的陳設,讓大家更了解「福海宮」。

神祇

一樓主祀:輔信王公寶殿

  輔信王公,姓李名伯瑤,字昆宗,號輔信,唐朝開國名將衛國公李靖的孫子,誕生於西元612 年,死於西元672 年,享壽60 歲,死後皇帝封其為「武惠將軍」,也稱為「輔勝將軍」。

  開漳輔勝將軍武惠聖侯碑記中記載:因中郎將陳政出兵鎮守泉潮(泉州、潮州,今廣東省、福建省),卻被人殺死,就讓他兒子陳元光(開漳聖王)繼承爵位,且下命令:「今授爾劍印為軍師,直抵泉潮,調將士救難臣。運籌決勝,自行賞戳。」讓李伯瑤為軍師,負責調度士兵,幫忙打仗。

  李伯瑤恭領聖旨,用人才,出奇計,幫忙陳元光打敗賊人, 並將捷報傳回京師。最後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把漳州、泉州、潮州等地都收復。

  明洪武帝封為「輔信王公」,漳州人專門祭祀他,非常虔誠。

一樓合祀:太歲殿、功德廳

  太歲,即歲神,又稱「太歲君」或「歲君」。古書稱六十甲子各有歲神,每歲輪值,稱「值年太歲」,我們都有生肖, 例如:屬虎的人,在虎年要安太歲。

  因為福海宮主神為輔信王公李伯瑤,祖先姓李,其子孫在福建漳州一帶,後遷徙來台,繁衍至今。另李姓弟子建廟有功, 祖先同享香火功德,後代與有榮焉。飲水思源,馨香祝禱祖先, 李姓列名在功德廳,緬懷追思,感恩朝拜,深具意義。

二樓合祀:天上聖母殿、開漳聖王殿、楊府元帥殿

  天上聖母,俗稱娘娘、娘媽、媽祖婆,通稱為「媽祖」, 本市民間崇信之航海神,有從祀「千里眼」之察奸、「順風耳」之報事。

  開漳聖王陳元光,開發漳州、潮州一帶,功績卓著,漳州地區人民把它尊稱為「開漳聖王」。

  楊府元帥為宋代名將,又稱楊府聖王、楊令公,本名楊業, 根據宋史記載,楊業是宋太宗時名將,驍勇善戰,為大宋打下穩固江山,讓契丹人害怕,人稱為「無敵將軍」

三樓合祀:凌霄寶殿、南斗星君、北斗星君殿

  凌霄寶殿祭祀的是玉皇大帝,就是民間所祭祀的「天公」, 俗稱為天公祖、天公伯。是道教的尊神,掌握大權,是至高無上的天神。

  南斗星君是管理生命的星神,北斗星君是管理死亡的星神, 俗語說:「南斗註生,北斗註死」南斗星君主延壽,北斗星君主解厄,故凡人想要延年益壽或消災解厄,都會虔誠叩頭祈求。

陳設

  俗稱「竹圍大廟」的福海宮,歷經數代的擴修建,今日所見的廟宇建築是民國79 年所重建,但廟內卻保有許多具有意義的陳設。福海宮裡陳設的主題,從寺廟開發的歷史、廟會活動,到杯筊、抱鼓石,以及迎神所用的神輿(神轎)、儀仗、繡旗等行頭,可說是琳瑯滿目。還有香爐到神龕,都具有歷史意義。

杯筊 ( ㄐㄧㄠ ˇ)

  「杯筊」是一種占卜工具,擲筊是信徒與神明溝通的方式之一,又稱擲杯、博杯。福海宮有多對用木頭做成的杯筊,兩個為一對,分有正反面,凸起部份稱為「陰面」(也就是反面), 平面的部份則稱為「陽面」(也就是正面)。將兩個杯筊擲出, 以詢問神明的意思。

抱鼓石

抱鼓石為石門枕的一種, 作用與門枕石相同,且較門枕更加的美觀大方,她那圓鼓般的造型,讓她得名石鼓。

福海宮還有其他陳設,如下圖。

第四章 信仰與生活

福海宮每年有三大重要祭典

  福海宮每年有三大重要祭典,分別為農曆二月十六日開漳聖王聖誕(生日)時舉辦布袋戲和誦經、農曆三月初八輔信王公聖誕(生日)祝壽和誦經,以及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日安座周年紀念日,還有七月十五日中元普度、元宵節、重陽敬老節等文化活動。

輔信王公聖誕

  農曆三月初八為輔信公聖誕(生日),在前一天就會有輔信王公會祝壽、誦經,進行賀福壽、祈安祿、保平安活動,當天轄境竹圍、海口、沙崙等地的宗親與社團,先後「謝戲」、「扮仙」、「賀壽」,各地信眾遠道前來進香,祝壽者數以萬計, 舉行祝壽法會、分贈壽桃、信眾煮平安粥。 廟埕廣場表演歌仔戲、布袋戲,熱鬧滾滾,是鄉親們最愛的「竹圍大拜拜」。

飛輦轎、過聖火

  福海宮每年慶祝輔信王公生日,都會進行傳統「過金火」儀式,歷經一百六十年傳承不變,過火規模已成為台灣最大, 有五十多頂神轎,由數百名信徒輪流扛神明的輦轎,總計有兩百多尊神明,依序衝過火堆,驚心動魄,吸引數千信眾參加, 更於民國103 年登錄為桃園第二個民俗文化資產。

  全台灣自福海宮分香而出的百餘尊輔信王公,數日前就陸續回到竹圍福海宮集結,準備參加一年一度的「飛輦轎、過聖火」儀式,王公神明有些是由信眾十二人一組福醮,有些是空手請神像,用紅布綁在自己身上固定住,跟在神轎後面一起衝過火堆,聚集在廟前廣場,讓輔信王公主神「點閱」。當時廟前鑼鼓喧天、蜂炮齊鳴、神轎旋轉、交錯晃動,有如神助,扶轎子的信眾因為要過聖火,要光腳踩在溫度高達百度以上的金紙火堆中,腳步好快,好像懸空而飛,真是令人驚奇呀!

建醮活動

  福海宮才剛在己丑年(民國100 年)辦理慶成護國祈安建醮活動,藉此還願酬神、鎮災祈福,這是最熱鬧的建醮活動。會搭建很高的醮壇,會殺豬公、會有花車遊行,這時整個竹圍、沙崙和海口里範圍的人們都會跟著吃素五天,市場裡也不會販賣肉類等葷食,以求國泰民安。

「醮」是什麼?

        原來是祭神的意思,最主要的目的是在祈求國家富強、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在台灣,「醮」是地方為了還願酬神大規模祭典儀式,如逢地方不安寧時向神明祈求許願,然後如願,都須舉行隆重感謝神明庇佑的儀式,前者是「許願祈神」,後者是「謝願酬神」所舉辦一連串祭典行事活動之醮典,以酬謝、答謝神明的恩典。

  醮典在台灣北部而言,「祈安醮」與「慶成醮」是依時機環境同時舉行,同時慶祝宮廟落成並祈求平安,叩謝神恩為主。

常民文化與生活

  阿公、阿嬤都會在初一、十五帶我們到廟裡拜拜,他們和許多長輩也會擔任廟裡組織的職位、負責廟裡工作、幫忙祭典活動,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很密切。以前農業時代,一年到頭大家都辛苦從事農耕,只有農曆過年、節日和廟宇的神明聖誕慶典才能夠停工休息,所以,當廟裡大拜拜時,每戶除了捐錢做「神明戲」來感謝神明外,還會「辦桌」請客,這時廟裡會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而離鄉在外讀書、工作的人,也都會回家團聚、幫忙。

祭拜禮儀

  祭拜是透過焚香祝禱等儀式,祈求消災解厄去病,小朋友走進香煙繚繞的福海宮,是否在想不知要點幾柱香? 該從哪裡拜起?

  因福海宮供奉的神祇眾多,祭品葷素皆可,通常長輩都會準備餅乾糖果,祭拜完後就可以給我們小孩子吃,在重大慶典時,阿公阿嬤會準備三牲(雞肉、豬肉、魚肉)四果(蘋果, 取義平安、香蕉,台語音同金石、鳳梨,台語音同旺來,表示金銀財寶旺旺來、橘子,取義大吉大利),並裝在提籃裡,以示尊重。到達福海宮時,我們要從哪個門進入福海宮呢?在中國廟宇中有所謂的左青龍、右白虎,民間習俗是從青龍門進, 白虎門出,表示「出虎口」,出入保平安之意,那如何分左右呢?就是你背對廟宇,以神明角度來看,左邊是青龍,右邊是白虎, 所以若進廟宇時,就是在我們的右手邊進啦!(千萬記得,不可以踩踏門檻喔!)。而中間的門是神靈出入口,一般民眾是不能走的。

小提醒:祭拜禮節

1. 拿香時,左手在外,右手在內,香比頭部略高,以示尊敬。

2. 插香時,一般以左手插之,表示尊敬與和平。

        福海宮總共有6 個大香爐,每個香爐插一支香,一樓4 個,二樓1 個,三樓1 個,拜完6 個香爐就完成囉!

以下是廟方提供的祭拜順序圖:
也可以僅祭拜一樓:

一樓前殿三界公爐 → 一樓王公殿總爐(輔信王公、觀音佛祖、福德正神)→ 一樓王公殿右側太歲星君爐 → 一樓王公殿左側功德廳爐。祭拜後還可在一樓王公殿前抽籤、解籤。

第四章 信仰與生活

福海宮每年有三大重要祭典

福海宮巡禮

石雕與壁畫

  福海宮位於竹圍里中心,一看到廟宇,就是氣勢恢弘、面開五間的前殿,正面有許多精美細緻的石雕、壁畫,刻有許多忠孝仁義的歷史人物,雕工精細,線條優美,十分具有藝術價值。

金爐與戲台

  福海宮外,除了有燒紙錢的金爐,廟對面還有一個很大的戲台,在重大節慶都會有歌仔戲、布袋戲,阿公阿嬤會牽著我的手,拿著板凳去看戲喔!

  走一趟福海宮,我們除了可以看到這些歷史建築,那雄偉的外觀,美麗的燕尾,屋簷下精巧的裝飾,還有走進正殿裏頭, 抬頭往上望,有繁複細膩的藻井結構,隨處都可以看見傳統的建築之美。此外,廟裏拜拜的人們,一柱柱清香的煙,擲筊和求籤的聲音,畫出一幅「歲月靜好」的家鄉人民生活風景。

建築特色一

屋頂

  福海宮的屋頂線條優美,比例適中, 莊重秀麗。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還有屋頂的各種裝飾和傳統工藝作品,例如主脊兩端曲線流暢的燕尾,有如振翅欲飛;還有各種繁複華麗的泥塑和剪黏,以及滴水和瓦當。

瓦當:筒瓦最下方的半圓或圓形物, 上面有圖案。瓦背有瓦釘, 作為固定之用。

滴水:兩個瓦當之間的尖形物, 雨水即由此處落下。

燕尾: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屋頂正脊尾端往上揚,垂脊頂住正脊,形狀有如燕子的尾巴一樣, 常見於廟宇, 這是一種榮耀的象徵喔!

剪黏:一種貼瓷片的技巧,利用各種頻色的碗片以灰漿固定,作成人物花草等裝飾, 多置於屋脊上,近年都用玻璃片或塑膠片代替。

建築特色二

斗栱、藻井與垂花

  福海宮王公殿的天花板,有十分精緻的「藻井」,是由「斗栱」拚製而成,在梁柱上到處佈滿了精雕細琢的木雕,還有一長排造形各不相同的「垂花」,又稱「吊筒」, 非常壯觀。在這兒,我們簡單的介紹其中三種常見的廟宇木雕裝飾,它們在金碧輝煌的裝飾之外,其實在力學的架構下,也有分擔木構支撐、穩固結構的重要性喔!

斗栱:「斗」是一個立體的構件, 有方斗、圓斗、八角斗等, 「栱」則是一種彎形板狀的結構, 利用兩者的相互交疊及榫頭搭接, 向外延伸以承接屋頂, 其作用在於支撐屋頂的重量, 如此可以抵銷一部份屋頂的壓力, 延長建築物的壽命, 另外是功用是做為裝飾, 使建築物較為美觀。

藻井:是以不斷向中心懸挑內縮的斗拱, 交織成網狀像雨傘形狀的頂棚, 因形狀像蜘蛛網, 所以又叫做「蜘蛛結網」。中心是一個八角形或者近乎圓形的「頂心明鏡」, 常畫龍的形狀, 所以又叫做「龍井」。

垂花:又叫做「吊筒」, 是屋檐下懸垂在半空中的短柱, 承挑屋身出檐的正栱外緣套上垂花以作為裝飾, 末端常雕成蓮花、花籃及繡球等形式, 感覺就像是垂吊的一朵花一樣。

建築特色三

石獅、石柱與門神

石獅

  石獅,是指放在廟宇大門口兩側的一對獅子造像,而其材質便不單限於石材,亦有以水泥加鋼筋或玻璃纖維製成的獅子, 甚或金屬所製,因此統稱為「石獅」。石獅作用為鎮守化煞, 視為祥瑞的野獸,常會有誇張的表情,或是腳踏球,或是口含珠,被視為守護神獸,負有看守門戶,趨吉辟凶的重責大任。福海宮的石獅十分生動靈氣,造型活潑,雕飾也較多,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右前爪玩弄繡球;門口右側雌獅則左前爪撫摸小獅子,特別活潑可愛。

石柱

  台灣廟宇的「石柱」經常位於醒目的重要位置,所以其雕刻及裝飾也被要求的持別嚴格,因此常具有藝術價值。福海宮有以下幾種石柱:

1. 龍柱:裝飾很精緻、雕飾也華麗,尤其是龍柱之雕飾,更是裝飾之重點。在台灣廟宇中,龍柱常是神祇身份地位之象徵。所以也代表了信徒對神明虔誠的表現喔!

2. 人物柱:早期僅以八仙走獸作為龍柱的添加裝飾, 清嘉慶最早在石柱中出現人物雕刻,後來,則取材於歷史演義中的戰爭人物, 這種「人物帶騎」之裝飾,到現在仍沿用龍柱裝飾。

3. 花鳥柱:它扮演的角色,雖不像龍柱那麼莊嚴正式,但裝飾的效果卻大於其象徵的意義, 且位置很明顯重要,所以其裝飾的表現, 也就受到格外的重視。

4. 楹聯柱:廟宇石柱中,有一種以文字為題材的「楹聯柱」。因位置很明顯,容易成為焦點, 所以裝飾及美化作用很重要。楹聯柱的形式,是先寫在木、竹板之上, 再掛於柱上。仔細看看,對聯第一個字組合起來就是「輔信」王公喔!

門神

  門神是指寺廟大門處的神像,通常是很威武的神明。民間傳說最廣的是左右門分別貼的是秦叔寶與尉遲恭,這兩位是唐朝名將,因唐太宗夜夜噩夢, 無法睡覺,他們幫忙守夜, 使惡鬼無法進來,讓唐太宗一覺到天亮。福海宮門神的眼神靈活,神態莊嚴, 讓人肅然起敬。

360環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