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龜山區內的地形而言,本區的山地多為丘陵地形,其地形起伏變化大,約佔總面積將近一半的大小,因此也蘊藏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頗具有發展生態文化休閒活動的優勢。

第一章

小區故事多

話我家鄉

龜山地名的由來

        你知道「龜山」地名的由來嗎?它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本區有一座擁有280 年歷史的「壽山巖觀音寺」,其寺廟前有一座形狀很像烏龜的山丘,當地的居民稱它為「龜崙嶺」,這裏曾經是凱達格蘭族所居住的地方,舊名叫做「龜崙社」,後來將「崙」改為「山」,從此就稱此地為「龜山」了。第二種說法是本區的地形是由龜山丘陵和林口台地合成的,從空中往下看,丘陵很像烏龜的頭,台地則像烏龜的龜甲,故名「龜山」。

龜影山林

台地及丘陵多,生態豐富

        龜山區的地形分別屬於桃園台地及林口台地,同時在兩台地交接處及林口台地處因侵蝕的緣故而形成了丘陵及坑谷區。

        就龜山區內的地形而言,本區的山地多為丘陵地形,其地形起伏變化大,約佔總面積將近一半的大小,因此也蘊藏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頗具有發展生態文化休閒活動的優勢。

        龜山區因得天獨厚的地形,也造就了本區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坑谷地形。坑谷地形因地勢平坦,水源取得方便,自然形成人群聚落,也是最適合發展農耕產業的地區。龜山區總共有15 個坑谷地形,在日據時期時面積最大的坑谷地區有五處,號稱「龜山五大坑」,其分別是舊路坑、新路坑、兔仔坑、塔寮坑及楓樹坑。

何謂「坑」?

坑:一般說來「坑」的意義等同於山谷,也可以說是山上水流所經過而形成的山溝、溪谷。較知名的地名像是「新北巿的深坑」等等。

龜山庄五大坑位置圖1930 年版

龜山庄五大坑

人文產業展「楓」華

        早期龜山庄區內的五大坑是本區商店街及人口聚集高密度的地區,也因此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同時也是南來北往所必經之地,更是桃園通往大台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因為這裡是許多人口聚集的地區,所以發展出多元的地方產業,形成獨樹一格的地方產業文化,讓我們跟著五大坑的地區的介紹,一同來品味龜山庄的流金歲月吧!

舊路坑

        「舊路坑」之名來自清朝雍正十三年開通往台北的「龜崙山道」所經之處,早期此區域之居民以平埔族族群為多,也形成了農村生活的聚落,發展以種稻及採茶為主的農業經濟。在此區有全台唯一與民生經濟息息相關的-「中央造幣廠」、桃園巿僅存的日據時期水道-「桃園水道」、以及因龜山工業區與林口特定計畫區的開發,而發展出的白色工業-「長庚養生村」。

新路坑

        「新路坑」之名來自清朝乾隆十六年當時通往台北的龜崙古道往南修築一條新的道路,因路經此區而得名。這條新修的道路就是現今的萬壽路,俗稱「縱貫線」。這一帶同時也是龜山庄開發最早、墾殖人數眾多的地區,日據時期的「龜山庄廳」設置於此,同時也帶動地區的繁榮發展。

        昔日龜崙古道旁的「曹丁波洋樓」,當地稱為「三層樓」,其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方式建築,是北台灣少有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目前此洋樓還矗立在萬壽路旁,行經此處時不妨停下腳步欣賞一下。

        新路坑有著熱絡的商業活動,更有豐富多樣的農產品,例如:壽山茗茶、花卉及綠竹筍等。到了日據時期更推廣種植「柑橘」,因龜山區土壤及水氣飽足的氣候關係,出產的柑橘粒粒飽滿,在50 年代時期為全省柑橘產量最高的區域之一。

兔仔坑

        「兔仔坑」的三德煤礦- 是一個有著豐富黑金煤礦及黏土礦的寂靜小區,此區的磚窯廠也盛極一時,據說鶯歌陶瓷也是從兔仔坑發跡的。另外,兔仔坑的「玉峯製片廠」,在50 年代曾是支撐著台灣電影工業重要的角色。

「兔仔坑」名字的 由來有三?

1. 古時候有許多的野兔,所以稱為兔仔坑。

2. 當地出產煤炭稱為炭仔坑,後來訛音為兔仔坑。

3. 古時候這裡為土匪聚集之地,土匪仔坑後來就變成兔仔坑。

塔寮坑

        早年時期塔寮坑此區域位於漢番交接界之處,當年為了保護來往行人及旅客的安全,於是搭設高腳架的寮舍用於進行守望相助的通報工作,因為其形狀跟塔很相似,故名為塔寮坑。

        此區路經嶺頂這一帶,會看到一間坐落在高處的古剎佛寺-「壽山巖觀音寺」,其主祀為觀世音菩薩,於清乾隆七年草創迄今將近280 年,是當地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

        在塔寮坑內有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台灣鐵路」,其中有一段由桃園( 桃仔園) 到迴龍( 塔寮坑) 間之鐵路,它是沿著龜崙嶺山區興建,這一段是鐵路工程中最艱難的部份。因鐵道後來改建為台一甲線,目前鐵道只剩下-「龜崙嶺鐵道遺址」。

「台灣鐵路」又稱為劉銘傳鐵路,是西元1891 年由劉銘傳從基隆到新竹之間興建的鐵道,是台灣的第一條鐵路。

楓樹坑

        「楓樹坑」早期人口較少,因此種植了許多茂盛的大樹,其中又以楓香樹為大宗,因此這個地區就以此而命名。楓樹坑內有三條坑谷並行,分別是公華坑、中坑( 包含龜崙平埔族的頂社、社底) 及風尾坑。

        楓樹坑是沖刷形成的河谷地,也是龜山地區最大的水稻栽培區,目前仍保有傳統的農耕作息、完整的水稻栽培及農業特有的景觀風貌,素有「龜山後花園」的美稱。

        楓樹坑最值得深入探究及欣賞的是坑內的自然景觀特色,例如:梯田、茶園、老樹、秋芒、桐花雪……,不管是隨興漫步其中或是來一趟田野間的自行車之旅,相信你將能感受到一場令人身心放鬆的心靈饗宴。

龜山百年老楓香

桃園龜山的伯朗大道( 楓香大道)​

        台東有一條著名的伯朗大道,而我們桃園龜山也有一條美不勝收的楓香大道。走入楓樹坑,沿路向上爬升的梯田、隨風起舞的黃金稻浪,再加上風尾坑的鎮坑之寶-「百年老楓香樹( 龜山金城武樹)」,構成了這幅如詩般的自然美景,如此引人入勝的天然畫作,就出現在龜山的「楓樹坑」。現在就跟著我們一起由楓樹坑出發,一同欣賞楓樹坑的楓香老樹、黃金稻浪、茶園風光、桐花飛雪、秋風白芒,搭著龜山五大庄的輕便車,一同來品味龜山的「自然生態」、「人文地景」、「特色產業」及「觀光休閒」之美吧!

第二章

永續生態

如詩如畫楓樹坑

美麗的三坑

        楓樹坑是一個人親、土親且擁有茂盛植被及眾多大樹的地區,同時也是繁華都市邊緣鬧中取靜的好地方。楓樹坑於民國64 年被納入「林口特定保護區」,後來又被列入「虎頭山風景特定區」,保護了坑內的原始生態,讓在水泥地逐漸增多的都巿土地發展中,還能保有一塊可以提供民眾於閒暇之餘能放鬆悠閒出遊,同時可以一飽農村野外自然風光的化外之區。

        楓樹坑中有三條坑谷並行,自東向西分別為光華坑、中坑及風尾坑,早期此山林為平埔族達凱達格蘭族龜崙社活躍的地區。另外也從耆老們的口中可以得知,楓樹坑也是凱達格蘭族龜崙社所居住的聚落之一,當時稱為「頂社」,族人聚集地又稱為「社底」。

楓樹坑三坑空拍照(圖片來源:韓佑勳先生攝影)

        楓樹坑的自然生態景觀在不同的季節可以欣賞到不同的風景:稻米收割前迎風搖曳的黃金稻浪、五月桐花步道的桐雪紛飛、虎頭山頭白茫茫的秋芒、秋收農閒的田間花海⋯⋯等,諸多美麗的景觀風貌,也讓楓樹坑有著「龜山後花園」的美稱。

話說楓樹坑

楓樹坑的前世今身

        楓樹坑有著許多不同的別稱,諸如:楓樹坑、楓仔腳、土地公腳、還有公車站上的頂社⋯⋯,楓樹坑有著太多太多的別稱。在早期人口稀少的年代,楓樹坑到處都是山林,山林內有許多的大樹,像是楓香樹、松樹、樟樹等等,其中又以楓香樹最多,楓香在閩南語的說詞上稱為「楓仔樹」,這也就是楓樹坑稱為「楓仔腳」名稱的由來。另外,早年該地區有許多樹高20 公尺以上,樹徑可讓超過兩人合抱的大型楓香樹,當地居民認為樹大必有神,再加上樹下又有以「三粒大石頭」為居民信仰中心的土地公廟,因為楓香樹及土地公廟的關係,該樹下成為居民聚會之處所,當地的居民就稱這裏為「楓仔腳」。

        在這個到處可見到美麗山林的楓樹坑,有許多樹齡超過百年及樹型高大的楓香樹,早年因居民對農地的需求進行楓樹林的砍伐,以利進行種植稻米的農耕工作。當時因為每年年尾要辦理酬神平安戲的關係,經過多方討論後認為砍除高大楓香樹可用來作為搭設戲棚的木板,居民也可以減少酬神戲棚的租金( 搭租戲棚的租金,對當時的居民是一大負擔)。因此砍伐了那些高大的楓香樹群,最後,也僅留下一棵樹高約3-4 層樓、樹徑約2.5 米的楓香樹。

       另外,在民國83 年因為下龜山地區連接上龜山大坪頂地區的交通道路-「忠義路」的興築,土地公廟及楓香樹都被迫要遷移,土地公廟移置後也擴建了廟的建築規模- 即忠義路上的「楓福宮」,但楓香樹因移植照護不當而死去,從此楓仔腳的楓香樹也走入歷史。那當時酬神的戲棚木板呢?也早就不知去向了。

楓樹坑的楓林瑰寶

三棵百年老楓香樹

        目前的楓樹坑雖然沒有早年成群的高大楓香樹群,但在楓樹坑內的土地上,仍然保留著三棵百年以上的老楓香樹。這三棵老楓香樹分別是:

光華坑內老楓香

        這棵樹位於光華坑內的自來水加壓站附近, 若要找尋這棵老楓香樹,可以由忠義路上良美農場對面的岔路進入。這棵老楓香樹位於私人的土地上,相對也保留的比較完整,沒有被過度的砍伐破壞,若沒有熟悉地緣環境的在地居民帶路,要找到這棵樹不大容易喔!目前這棵老楓香樹已列入桃園老樹名單之一。

豐榮街口老楓香

        這棵樹位於忠義路巷弄內,靠近楓樹街及豐榮街交叉口處。在這棵老楓香樹的旁邊有一間土地公廟- 楓樹福德祠,地方的居民相信樹大即有神的緣故,因此在此棵楓香樹旁建造了一間土地公廟,早期是由三顆石頭堆砌而成。

         楓樹福德祠幾年前因大火之破壞,已於民國106 年重建新廟,土地公廟內的「元神破碗香爐」,為當初清代時期建廟時所使用的三足青瓷主香爐。此鎮殿之寶- 元神破碗神爐,仍舊放在新廟之中,繼續守護著當地居民。

風尾坑老楓香

        此棵楓香樹素有「龜山楓樹坑金城武樹」的美稱,也是多數人熟知的楓樹坑新地標,其位於楓樹坑風尾坑內的鄉間道路旁。這棵老楓香樹是樹型最為漂亮的一棵樹,其樹形和台灣地圖的形狀相仿。據當地的耆老回憶說:以前的人會於外出工作時,將米酒放置在老楓香樹的樹洞中,工作完畢返家後就能在樹下乘涼,一邊飲著小酒,一邊和鄰居閒話家常,由此可知農村生活的悠閒及愜意。

        看完了以上的三大老楓樹的介紹,是否有與趣和你的家人來趟楓樹坑「親子自行車之旅」,漫遊於鄉間的農田小徑,尋訪楓林瑰寶老楓樹。

金黃油畫

梯田黃金稻浪

        龜山楓樹坑地理位置位於林口台地南緣邊陲地區,楓樹坑的三坑-「光華坑、中坑及風尾坑」,屬於林口台地的侵蝕谷地,其地勢較平坦者可以用來種植稻米農作物,有些起伏的山坡地則用來種茶。因為龜山區的坑谷地形,再加上坑內水源來自地下湧泉匯流而成的小溪,水流終年不止,也不會受到停灌影響,這也造就了楓樹坑成為龜山區最大的水稻栽培區。目前楓樹坑採行著傳統的農耕模式,不僅讓龜山區保有最完整的水稻栽培,同時也保留著農村特有的景觀風貌。

        因採行友善農行耕種方式,沒有使用不當及過多的化學肥料施作,同時也造就了豐富多元的動植物生態。不論是台灣的原生物種( 大冠鷲、台灣藍鵲) 或是因為人為不當引進的外來物種( 福壽螺),也一同生活在農田間,因為農田稻作是牠們最佳的棲息覓食空間。

福壽螺小學堂

        是一種大型的淡水螺,又名金寶螺,台灣農民俗稱「夭壽螺」。福壽螺的繁殖能力強,卵呈粉紅色球粒狀,卵塊產於離水面上之固形物上,可於稻桿上產卵,因此可逃避水中天敵魚類的覓食。

龜山區的生態博物館

楓樹坑步道

        楓樹坑內的鄉間道路可以說是一條自然生態步道,當地的農民依照季節變換,種植不同類型的農作物- 稻米、有機蔬菜、綠竹筍…,隨著季節變化有著不同的景色,讓人彷彿置身於生態博物館中,處處充滿驚喜。利用較無人群走動的清晨,輕巧漫步於產業道路上,若有幸可以遇見台灣特有種的台灣藍鵲。在晴朗無雲的炎炎夏日,有時可以巧遇大冠鷲家族,盤旋在楓樹坑谷的湛藍天空中,如此美麗的場景,猶如一幅美麗的自然創意畫作。如此的鄉間美景,很適合親子一同漫步在其中,來趟鄉間小路的輕旅行,享受幽閒的輕鬆時光。

大冠鷲小學堂

        大冠鷲又稱做「蛇鵰」或「蛇鷹」,其分佈於臺灣本島的中、低海拔山區。大冠鷲經常會成雙或成群飛行,飛行時常發「忽-忽」的聲音非常好辨識。

        大冠鷲有時會停棲於視野良好的樹枝或電線上進行定點守候,通常以蛇、蜥蜴、鼠類為捕食對象,故在鄉野間亦稱之為「蛇鷹」。

台灣藍鵲小學堂

        臺灣藍鵲屬臺灣特有種,又稱為「長尾山娘」,其也是臺灣原住民鄒、邵、布農等族的神鳥。

        臺灣藍鵲屬雜食性動物,會儲存及分享食物。牠們的食物包括植物的果實及根莖,也會吃廚餘和腐肉,有時還會吃下其夭折的幼鳥。

        臺灣藍鵲其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如果山區環境過度開發或林相不夠豐富,往往也不會有臺灣藍鵲棲息。

第三章

產業觀光

龜山楓樹坑

稻浪茶醇賞楓香

        楓樹坑是龜山地區目前最大的水稻栽培區,目前稻米的種植方式,已由慣行農耕漸漸走入精緻栽培與友善環境栽培領域。龜山為壽山茗茶主要產地,也成立茶葉產銷研究班,由於不斷鑽研製茶技術,楓樹坑的東方美人茶,多次在比賽中獲得殊榮,未來朝觀光茶園之方向努力發展。咖啡的種植是目前楓樹坑努力推展的新興農業,當地農民積極投入咖啡種植產業,用心培育出「黃金咖啡豆種」,在民國110 年去到南投參加咖啡評鑑活動,榮獲精品咖啡等級殊榮,開闢出了另一條屬於楓樹坑的農業新興產業之路。

        最近,在「楓茶米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的規劃與推動下,掌握楓樹坑是水稻栽培區的優勢,用心經營創立稻米的自有品牌。也結合當地的茶農,持續推展茶產業文化,讓楓樹坑能散發出獨特的茶香。同時把握「精品咖啡殊榮」的光環,讓咖啡產業站穩腳步,也散發出迷人的黃金咖啡香。

        未來,努力形塑具有地方特色-「米香、茶香、咖啡香」三香的自然景觀休閒區,營造楓樹坑成為北桃園最具農村特色及最美的觀光休閒農業區。

精緻有機農

好楓戶農家

        楓樹坑屬於沖積型谷地,由西到東分別為風尾坑、中坑、光華坑三個坑谷,當地的農民利用由低到高的地形開墾耕種,也形成特殊的梯田風光景色。

        位於中坑的「好楓戶農家」努力的維護楓樹坑生態多樣性,從2012 年建立了「好楓戶」品牌,意喻著「好豐富」的意思。他們承襲祖先百年的田地,種植水稻及多元樣式的蔬果,經營一個不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的有機農耕作法,以不過度包裝的減塑消費方式,也推廣少途運輸的在地減碳生活圈。

        楓樹坑是龜山地區目前最大的水稻栽培區,接下來我們就來瞭解一下稻米的種植過程吧!

        介紹了稻米的種植過程,瞭解了農夫種植稻米的辛苦,希望大家能體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了吧!我們每天都會吃飯,我們食用的米是稻米的「種子」,如何從收成的稻子變成吃進我們口中的白米,透過下面的介紹,讓我們一起來瞭解吧!

吃米飯的四個好處

1. 米飯沒有麩質,不會造成麩質的過敏。

2. 米飯不會過度精緻加工,造成營養流失。

3. 米飯的飽足感比較足夠。

4. 米飯的米糠層含有植物性油脂,具天然活性成份。

米食手作課程

來到楓樹坑,走入好楓戶農家,可以來趟農村農務及稻米手作DIY 的體驗課程:

1. 三角飯糰DIY+ 好米知多少。

2. 稻米創作畫。

3. 爆米香。

4. 稻草人DIY。

採茶品茗趣

        位於風尾坑的「益成茶行」,是一個傳承三代且擁有四十年製茶經驗的茶廠。他們的茶園佔地有3 甲半,所種植的茶樹品種有青心大冇、金萱茶、四季春等,以手工及機械兩種方式進行茶菁的採收,製作紅茶及綠茶為主力產品。

        益成茶行用心投入茶產業,致力於茶葉種植技術的改良,也參加國內許多大大小小的製茶比賽,也是許多比賽的常賽軍,製茶技術倍受肯定。在農會的輔導下設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製茶工廠,以手工及機械並行的方式採茶,提高效率,同時也成立益成茶行門巿,達到自產、自製、自銷,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

        楓樹風尾坑是龜山地區主要的茶樹栽種區,接下來我們就來瞭解一下茶葉的製作過程吧!

茶葉DIY 體驗課程

進入了龜山區最主要的茶園區,參觀小而美的製茶工廠,同時也可以來趟茶葉的DIY 體驗課程:

1. 茶樹採菁體驗。

2. 茶菁揉捻體驗。

3. 製茶巡禮+ 冷泡茶DIY

黃金咖啡香

良美花園農場

        桃園巿各區種植咖啡的面積逐年在增加,目前種植的面積大約有三十公頃左右。而龜山地區最主要的種植地區在良美農場內,其面積大約佔0.6 公頃。

        說起良美花園餐廳,原本是一個利用自種的在地食材製作各式特色台菜料理的餐廳,其農場保留著豐富多元的生態環境。說起種咖啡的因緣是農場的客人帶來了咖啡樹苗,因餐廳主人喜歡喝咖啡,在希望能種出好的咖啡給家人喝的動機下,開始試種咖啡樹,但光會栽種而不懂後製,只能任其果實掉落,實在很可惜。最後,在農場第二代青農接手後,開始研習進修、摸索、鑽研後,終於產出了自家生產的第一杯咖啡,年產量大約250 公斤,大多以自產自銷為主。

        良美花園農場的咖啡在第二代青農的努力下,於2021 年參加南投縣舉辦的咖啡評鑑比賽,榮獲了「精品咖啡」等級殊榮,一舉打響了龜山咖啡的名號,打破了「低海拔地區種不出好咖啡」的迷思。在良美農場黃金咖啡的殊榮光環加持下,讓桃園市政府更關注桃園在地咖啡產業的發展,打造出一條自種、自產、自銷的通路,同時也可以結合食農教育的推動,讓在地學子認識咖啡生態,透過分享及交流,讓未來能創造出桃園咖啡產業共好的願景。

生態環境教育園區

龜山苗圃

        位於龜山區下湖路的「龜山苗圃綠環境生態園區」,每年會提供十萬株的苗木提供桃園市民領取,為了能夠有效推動環境的綠美化工作且提昇綠色城市的效能,苗圃為了讓每一株被領取的苗木能得到良好的照顧,苗團也提供了環境教育課程,教導民眾認識苗木,了解樹木對人類的重要性及功能。

        龜山苗圃綠環境生態園區於民國110 年通過環保署認證,成為以苗木培育為特色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除了開放桃園市民申請領取苗木之外,也辦理環境教育課程導覽解說,推廣苗木價值以其重要性。

        進入了龜山苗圃綠環境生態園區,有些苗木的環境教育課程,透過課程能讓你多瞭解苗木之美,可以規畫一趟苗圃的生態體驗DIY 課程喔!

綠意小園丁體驗課程

1. 透過課程瞭解樹木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瞭解樹木種植的友善環境。

2. 能親手操作替苗木進行換盆的DIY 體驗課程。

地方產業轉型創生

觀光工廠

         隨著地方觀光產業的發展,許多在地的傳統產業積極轉型成為「觀光工廠」,希望將產業、經濟與文化結合,加上創意與觀光旅遊的元素,讓遊客藉由體驗與導覽的方式來認識在地的傳統產業,也讓這些工廠能有新的契機與生命力。

        龜山區有許多的工業區,區內也有許多的觀光工廠,透過以下的介紹,能讓大家更加瞭解並欣賞在地產業的多元之美。

觀光工廠的三大功能

1. 休閒質感:

讓遊客在體驗工廠的設施時,可得到休閒的目的。

2. 產業知識:

透過觀光工廠的解說、導覽,讓遊客充分瞭解產業的相關知識。

3. 產業文化:

深入地方產業,能以多元角度去欣賞產業之美。

可口可樂觀光工廠

        可口可樂博物館位於桃園市龜山工業區內的可口可樂股份有限公司大樓的6 樓,大紅色的建築物更是可口可樂的象徵,全館也以紅色作為整體設計的色調,並以各種的可口可樂罐作為館內的擺設,展出歷史長遠的可口可樂各式的周邊商品,介紹可口可樂的相關資訊讓民眾了解。

南僑肥皂體驗觀光工廠

        南僑觀光工廠位於桃園市龜山工業區,啟用於1972 年,除了生產廣為國人熟知的「水晶肥皂」之外,還擴展觸角至餐飲業,包括本場流餐廳、寶萊納餐廳、點水樓餐廳及杜老爺冰淇淋。

        來到南僑觀光工廠,可以規畫參加「打印水晶肥皂DIY 體驗活動」。在教室裡能認識到天然環保水晶肥皂的原理與概念,還可以利用打印皂模,按照步驟自己動手打造環保水晶肥皂,在完成古早水晶肥皂的打印後,可以將迷你版的南僑水晶肥皂成品帶回家珍藏。

台灣菸酒公司桃園觀光酒廠

        其原名為林口酒廠,2014 年桃園市升格為直轄市,林口酒廠也正式更名為桃園酒廠,桃園酒廠是全台灣第一家現代化的清酒釀製廠。桃園酒廠不只釀製美酒,更朝全方位發展,曾與餅乾工廠合作,開發出「台酒紅麴養生薄餅」,酒廠也開放展區讓民眾前往參觀,讓參觀者可以瞭解酒釀過程和其相關知識,讓酒不再只是大人獨享的秘密,更能成為寓教於樂的學習場所。

        桃園觀光酒廠旁邊的公園內充滿著可愛的酒桶裝置藝術,也以酒甕來造景,和「酒釀」的主題相互呼應。餐廳販賣的飲食產品更是多樣化,像是高粱口味的香腸和充滿酒香的酒蛋,夏季來到酒廠,絕不能錯過的是酒廠的冰棒,多種口味任君挑選,特別是「米糕口味」,淡淡的酒香,保證讓你一支接著一支。

        「玉泉清酒」是台灣菸酒公司桃園觀光酒廠最有名的產品,甚至擁有整面牆來解說清酒的故事。桃園酒廠成立以來一直是以生產紹興酒為主, 在民國85 年時,利用生產設備釀製日式清酒,成功推出「玉泉清酒」。因釀製過程中所產生的泡沫雪白如「玉」,成品清澈如高山「泉」水,故將其酒取名為「玉泉清酒」。清酒源自於日本,所以「清酒文化區」是以日式庭園為設計背景,在這可以讓人感受溫潤沉靜的文化氣息。

第四章

人文古蹟

龜山五大庄意象圖( 圖片引自情龜山坑出版品)

戀戀龜庄.往昔風華

曹丁波洋樓

        「曹家洋樓」位於昔日的龜崙古道旁,在民國16 年由曹丁波親自設計建造完成,其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方式建築,主體是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有閣樓、廊柱、陽台環繞四周,是北台灣少有的巴洛克式風格建築,當地稱為「三層樓」。目前,此洋樓還矗立在萬壽路旁,顯現建造人曹丁波其現代化思想的宏觀。

        曹家第一代曹順和,以經營煙草生意致富,第二代曹丁波將家族的事業發揚光大,成立了「曹順和」商號,是日據時代龜山地區最有名的雜貨店。這棟記載著曹家家族史的建築,記錄龜山近百年的歷史縮影,為龜山地區碩果僅存的一棟洋樓。

何謂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建築起源於十八世紀的義大利,將原本羅馬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建築,再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彰現出國家與教會的豐功偉業。

此新式建築著重於色彩、光影、雕塑性的強烈特色。

眷村故事館

        眷村是戰後國民政府提供來臺軍眷的臨時住所,位於龜山區光峰路千禧社區旁的眷村故事館,原為龜山區陸光三村自治會辦公室,是眷村活動集會的重要場所。文化局為了保存眷村文化資產,將此處辦公室改名為「龜山眷村故事館」,成為陸光三村改建後唯一保留的老眷村建築。

走過眷村,「陸」光再「憲」

        民國四十年代龜山庄新路坑成為政府軍隊眷屬住所的落腳處,當時的新路坑總共有9 個眷村,其眷村特色成為了新路坑多元文化風貌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其中的憲光二村是全台唯一僅存的憲兵眷村,在電視劇「光陰的故事」中的那棵大榕樹樹蔭下的光景,最能彰顯出眷村風貌的景緻。

        憲光二村有個很特別且值得一提的「門牌故事」,每一個門牌號碼下,都有一個屬於當時精采又耐人尋味的故事。例如:NO.16第一屆村長的堅持- 不建圍牆⋯⋯,還有更多的門牌故事,掃描下方的QR code 圖片,一同進入屬於憲光二村的故事長廊中吧!

門牌故事QR code

        為了保留憲光二村眷村時期的舊風華,目前正在進行整建工程,期待整建完成的新風貌。

何謂眷村文化節?眷村鐵三角?

        桃園眷村文化節是每年重大的盛會,從2001 年開始由眷村鐵三角- 龜山憲光二村、中壢馬祖新村與大溪太武新村輪流主辦。此活動包括眷村歌曲、眷村佳餚以及眷村傳統文化的宣揚等。

有求「幣」「印」.中央造幣廠

        位於舊路坑內有著全台唯一的中央造幣廠,配合中央銀行貨幣供給發行政策,確保國內金融安全、穩定、可靠之交易,同時也滿足民眾流通使用貨幣的需求。

        中央造幣廠主要負責流通硬幣及紀念幣之鑄造、銷毀,回籠硬幣整理及承接印信、勳章、獎章鑄製等業務,同時也配合市場需求,兼營紀念章、紀念牌、紀念碑等金屬品之製作。

龜崙嶺鐵道遺址

        塔寮坑內的重要交通要道-「台灣鐵路」,其中有一段由桃園( 桃仔園) 到迴龍( 塔寮坑) 間之鐵路,其沿著塔寮坑龜崙嶺山區興建,是這個工程最艱難的一段。由於龜崙嶺此段舊鐵路線,坡度陡峭多有事故,加上橋樑屢遭大水沖毀,從日據時期後就改線,原本的部份鐵道路線,改為公路運輸方式,就是現今的台一甲線。

        目前鐵道遺址中的橋基保留完整,為清代劉銘傳時期鐵道、日據時期縱貫道路及民國時期公路建設之重要見證,深具交通史及建築史之價值及意義。隨著時光消逝鐵道早已改址,曾經繁華的車站沿線僅留存下火車軌道的鐵道橋遺址,屹立在此,默默的見證塔寮坑的繁華過往。

360環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