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Josh Ellis攝影) ◆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建築群-安置個人靈位的「本殿」、供一般信眾參拜的「拜殿」 39 年改名為桃園縣忠烈祠,之後,各地神社也紛紛被挪作忠烈祠;然而 隨著1972年與日本斷交後,各地方政府陸續將忠烈祠改建成宮殿式建 築,到了 1980 年代,只剩下桃園縣忠烈祠還沒改建。 1982年,《文化資產保存法》訂定頒布,當時日式建築不在文資法 的保護範圍。桃園神社的去留在社會上掀起一番論戰,在拆除重建和原地 保留間引起各界激烈的討論。當時得標改建的李政隆建築師放棄工程利 益,轉而推動歷史建物保存;藝文人士投書報刊,引發民眾關注紛紛寫信 陳情,終於成功保留神社。 現在的園區建物規模完整,跨過掛有「萬古綱常」牌匾的「中門」, 中門內是忠烈祠,是對為國捐軀者祭祀的神聖空間。建築群主要以安置靈 位的「本殿」、供參拜的「拜殿」、管理人員辦公的「社務所」、參拜前 可供民眾洗手與漱口的「手水舍」等組成,另外還有鳥居、石獻燈、高麗 犬、銅馬雕塑、神社參道等設施搭。配保留完整的大木結構系統,樑柱以 嵌接方式固定,嚴謹的工法設計,彰顯了工匠的巧思,也更讓人感受到神 社文化園區莊嚴樸實之美。 ◆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建築群-神職或 管理員辦公的「社務所」 (圖片來源:桃園國小) 37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