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推動國民小學在地學課程教材 桃園區

篳路藍縷 以啟 山林 桃園區,舊時因本地茂草覆頂、 割面破項,一望無際的茅草總割得過 往旅人滿身傷而得名「虎茅庄」。桃 園區原本是凱達格蘭平埔族的生活空 間,漢人大約是從300多年前開始來 到本地。 在當時陸續來到本地的漢人移 民眼中,本地是一望無際,茂密又鋒 利的茅草覆頂蔽肩、草梢割面頸,人 車進入有如行在地底的一片可怕又荒 無的荒煙蔓草之地。 但這樣野草勁美的莽原,在當時對於世居於本地的凱達格蘭平埔 族人們而言,卻是彷彿如同母親溫暖懷抱的廣原茂土,千百年以來族 人們在廣大的土地上生活,發展出獨特又豐富的文化;在歷經 400 多 年來強勢政權管控以及大量漢族侵墾土地與通婚後,逐漸失去北部平 原的主角地位,成為了人類學家民族誌中的文字記載,化為課本中出 現的幾幀圖片、幾頁書寫。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是我們四年級在地化課程-「桃園區: 承先啟後桃仔園」開宗明義的大標題。在六年級的走讀桃園「讀桃園」 課程中,老師想和大家來談一談「史觀」,以啟山林,以啟誰的山林? ◆ 「番社采風圖 捕鹿」,1744-1747年 誰的 9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