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憶 我們由觀音區的大觀路,轉彎進入保障宮對面的忠孝路,映入眼 簾的風景,由原本櫛比鱗次的建築,逐漸變為綠意盎然的防風林。座 落於此的移民新村,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矗立其間的「石門水庫移民 新村」紀念牌樓。 當年政府為了安置受到石門水庫興建影響的居民,設置了移民新 村,除了閩客群族之外,也有部分泰雅族人,他們配合政府安置政策, 先於民國52年搬遷至大溪的「中庄新村」,但是同年9月遭受葛樂 禮颱風洪災肆虐,政府再次安排他們遷移至大潭移民新村(原大潭村 19 ~ 20 鄰)。面對惡劣貧脊的濱海環境,族人們刻苦耐勞,胼手胝 足開墾出屬於他們的天地。不料民國72年時爆發高銀化工鎘污染事 件,大潭農田遭受到嚴重污染,政府以徵收汙染土地方式來解決困境, 無奈的族人只能再次遷移,這次不再集中居住,而是散居各地。 原來的大潭移民新村雖已夷為平地,消失在這地景中,但歷經四 次改建的「石門水庫移民新村」紀念牌樓,見證了昔日遷移的滄桑歲 月,也提醒後人要體念及遙想先民們配合政策所作的犧牲,以及披荊 斬棘、蓽路藍縷的辛勞。移民新村之遷移迄今已超過半個世紀,目前 這群泰雅族人也散居各地,但共同的信念和記憶,仍將彼此相互牽動 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 民國51年時建於石門水庫 移民新村的紀念牌樓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11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