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推動國民小學在地學課程教材 觀音區

(一)溯源-甘泉寺 一入觀音市區,就可在市區中心看到一座宏偉的寺廟,那就是觀 音地區宗教信仰中心之一的「甘泉寺」。相傳清乾隆四十五年(西元 1780年)有位農夫在溪流(現在的觀音溪)中看見形似佛像的天然 石塊,將這天然石像供為觀音佛祖,稱之為「石觀音」,而這地區被 稱為「石觀音庄」,即現在的觀音區。 但是你可能會好奇,甘泉寺正對中山路的牆面上頭卻寫著「福龍 山」,和甘泉寺有什麼關係呢?根據紀載,甘泉寺共歷經3次 整建,清咸豐十年(西元 1860 年)初始建寺稱為「福 龍山寺」,在光緒十二年(西元 1886 年)進行第 1 次修建時即改稱「甘泉寺」。目前所見為民國 86 年 (西元1997年)歷時8年建成的三層三進宮殿式 廟宇,主祀石觀音佛祖。前往甘泉寺除了參拜主祀及 其他神祇、欣賞廟宇雕刻建築之美外,千萬別錯過二 樓右側堂的「天石殿」。 天石殿是民國79年(西元1990年)彰化 縣北斗鎮顏貽軒大德奉命開創蒐集聖石任務,直到 民國110年(西元2021年)才在甘泉寺安奉,共安奉108 座五教眾仙佛聖聖石,孩子們可以仔細端詳各個聖石上的紋路、色彩, 試著參透聖石上顯現的神蹟,讓參拜過程增添些想像與趣味吧! ◆ 甘泉寺之正反面全貌(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 天石殿之聖石 (圖片來源:草漯國小) 19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