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三坑生態公園在日據時代曾是繁忙的渡船頭,後因桃園大圳的修 建,將大漢溪的水引去灌溉,水位降低無法行船,和大溪老街下方的 碼頭一樣,導致水運的沒落。後來重新設計規劃,以保留原始生態為 主要概念,引入石門大圳的水源,進行周邊植栽綠化,打造成為波光 瀲灩、蓊鬱青翠的自然生態公園。 三坑生態公園緊鄰大漢溪畔,全區皆可讓雨水自然的滲入土壤 內,而生態池周邊以原素材卵石打造,並注入源源不絕的地下水與山 泉水,來保持池水的清澈;防護堤岸則以經過防腐處理的木樁加強維 護,提供鳥類暫棲休息之所;水潭禁止垂釣也讓湖內生態豐富,日落 時分更顯得景色清幽迷人;沿著木棧步道漫步湖岸,可近距離欣賞湖 光山色、觀察鳥類生態,結合自然生態與休憩娛樂功能。而公園的後 方則連接知名的三坑鐵馬道,全長6公里的自行車道,坡度適中,適 合大小朋友一同來騎乘遊賞。 (三)大平紅橋 順著三坑鐵馬道可以直接騎到曾 被票選為全國歷史百大建築的大平紅 橋,大平紅橋是臺灣少數尚存的紅磚 橋之一、往昔大平村與三坑子的聯絡 孔道,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當 地人稱「紅橋」。這座橋樑建於西元 1923年,由大平、三坑里民發起興 建,在庄役場(區公所)的補助配合 ◆ 大平紅橋的造型典雅 (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20 第二章 半天走讀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