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石門水庫造福社會的同時,淹沒了許多先民的家園及部落,今 日飲用便利潔淨的自來水時,對於非自願、被迫遷移的「水庫移民」 應懷抱感恩之心,得來不易的水資源,怎能不好好珍惜呢? 石門水庫於民國53年正式完工,至今年(113年)剛好滿60歲。 石門水庫位於大漢溪中游段,橫跨龍潭、大溪及復興三區,因為溪水 出口處的峽谷兩岸有雙峰對峙,狀如石門而得名。石門水庫壩高133 公尺,溢洪道有六座閘門,設後池堰、發電廠、石門大圳及環湖道路, 是東南亞最大水利工程之一。 石門水庫的興建緣起,最主要是因為大漢溪上游陡峻無比,沒辦 法涵蓄水源,下游地區常有水旱之苦;政府為解決民困,興修水利。 民國四十五年七月展開興建工作,於五十三年六月完工,歷經八年時 間。水庫總長度為16.5公里,滿水位面積八平方公里,有效蓄水量 ◆ 由大壩向下俯瞰,可以觀察大漢溪左岸(龍潭)、右岸(大溪)各有階數相同的對稱河階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第三章 一日走讀 28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