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推動國民小學在地學課程教材 中壢區

中壢 區 中心薈萃 ,古今流轉 歷久彌新,雙溪曖曖 含光 時空行旅 雙溪風華 桃 園 市推 動 國 民小 學在 地 學 課程 教 材 中壢 區 桃園市推動國民小學 在地學課程教材 走 中

目錄 ● 市長的話 2 ● 局長的話 4 ● 第一章 中壢概覽 6 ● 第二章 半天走讀 12 ● 第三章 一日走讀 22 ● 第四章 秘境探奇 38 ● 第五章 回首澗仔壢 46 桃園市推動國民小學 在地學課程教材網站 http://tlc.tyc.edu.tw 本印刷品使用環保油墨印製, 採用符合 FSC 環保紙印製。 走 中言士四貝 一 時空行旅 雙溪風華 中壢 區

2 深耕在地、深度走讀、深化共感、放眼國際 桃園市是個友善且人口快速成長的青春之都, 雖然以連綿不斷的台地為主,但可貴的是仍擁有壯 闊遼遠的山海地景,舉目所及在河川、海岸處的瑰 麗自然、生態環境更令人心神嚮往;在232萬人的 大家庭裡,更孕育著多元的族群融合、豐沛的特色 場館與雋永的文化活動,因此,桃園實為自然景觀、 新舊文化並陳的都市,13個行政區各有特色,建構 出「桃仔園」獨有的自然與人文底蘊。 112 學年度為落實本市「重地方」的教育政策, 並延伸傳統的靜態紙本閱讀體驗,特以「閱讀家鄉, 以書帶路」為理念,以「行動性」為原則研纂「讀 桃園」在地學課程套書,深化各區教材內容落實「有 目標的走讀」,逐步引導桃園囝仔打開自己的五官 六感探索家鄉環境,關懷在地歷史文化,展現社會 參與之核心素養。 讀桃園

3 2015年,聯合國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s包 含17項核心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 然而「讀桃園」在地學課程正提供一個落實 SDGs 的 絕佳契機,藉由各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索式、 參與式教學策略與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以實地體驗 來建構知識,也深化課堂所學與情境脈絡的連結, 使其對所學有所知、有所感、有所用。更期許學生 透過體驗學習,在了解桃園這塊土地風土民情之時, 打開創意、善意的眼睛,逐步形塑問題意識並實踐 對環境良善的公民行動。 走出校園、走入社區,當學習的範疇不受限, 桃園囝仔的視野亦將大無限,透過桃園在地學課程 引領學生深諳「在地自然、文化價值」,祈盼因其 獨特且迷人的特質,成為「走向國際」的世界公民, 讓世界品味桃園的活力與幸福感,實現深耕在地、 放眼國際的教育目標。 市長

閱讀在地,品味家鄉,體現文化共感 隨著臺灣本土意識的覺醒,開始意識到本土教 育及在地化課程的重要性,環境是個天然的大教室, 人人都有機會向它學習且處處皆可學習。在地化課 程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其中一環,它承載著學生與臺 灣這片土地情感連結的重要課題。當學生從家鄉自 然景觀、人文場域與文化風俗出發,透過在地經驗 與國際議題激盪出共感體驗,不僅能傳遞在地的風 俗民情,亦可讓有意義的學習經驗轉化為與世界接 軌的學習基石。 閱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身處在21世紀知識社 會,閱讀不在侷限於「靜態」活動,「走讀」亦將 提供讀者驗證知識與情境的機會。桃園市除了擁有 得天獨厚的地景生態環境外,更因為多元的族群組 成,造就出豐富的人文場域與文化活動,形成13個 行政區別具特色的人文資源。112 學年度特以「閱讀 在地」為主軸,規劃各區遊學路線,不僅串聯各行 政區著名自然、人文地景學習場域外,更結合特色 場館專業導覽解說資源及學校校本特色課程,建構 點線面走讀學習網絡,如以「生命樹」為設計概念, 4

結合桃園區在地環境特色與環保節能理念,打造的全國面 積最大綠建築圖書館—「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桃園是 臺灣的客家第一庄,也是臺灣客家文化振興重要的故鄉, 於平鎮區成立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為深具歷 史意涵的乙未戰役留下更多紀錄;「牽罟」是新屋區客家 先民所發展出來的捕魚方式,代表了團隊合作和利益共享 的重要價值觀,牽罟文化館展示了許多牽罟的歷史照片與 文物,傳達「海客源遠來,里海永相傳」的精神。此外, 教材成果更將特色學習路線以影片方式呈現,依據行政區 特色設定走讀主題,從學生角度出發,拍攝課程導覽影片 以觸發對學習的想望與興趣。 感謝諮詢委員許民陽教授的專業指導,南崁國小黃從 孝校長統籌所有編輯事務,以及13個行政區中心學校校 長及團隊用心編撰,完成13冊精彩教材文本,系統性呈 現本市代表性自然與人文場域,豐厚本市在地學課程內 涵,讓桃園囝仔能「知在地、識在地、傳在地」,進而積 累在地文化底蘊,形塑全球責任感。 教育局長 5

第 一 章 中壢概覽 6 信義國小 胡芯語同學 繪製 歷「壢」如繪

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壢」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舊稱「澗仔壢」又有著什麼樣的緣由呢?中壢是族群色彩 豐富多元的都市,已從純樸農耕到工商業發達,轉變為傳 統創新兼具、豐富多元文化及人文永續的國際友善城市。 7

第一章 新屋概覽 中壢舊稱「澗仔壢」,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澗仔」指的是「小 溪流」,「壢」是客家語「溪谷」的意思,因本區涵蓋老街溪及新街 溪流經的兩大澗谷,故得名「澗仔壢」;二、本區漢人入墾之前,平 埔族部落群在此居住,包括內、外「澗仔力社」和「之巴社」等,所 以舊地名也叫「澗仔壢」。之後因「澗仔壢」剛好在臺灣北部兩大都 市-「艋舺城」和「竹塹城」的中途,是商人來往行旅休息的重要地點, 所以取其「中」字,改稱為現在大家都熟知的中壢。 民情交融.人文薈萃 清乾隆年間,福建漳州人首度渡海來「澗仔壢」開墾,之後大陸 福建、廣東和客籍人士亦陸續前來,在這片蠻荒的土地上,務農維生, 胼手胝足,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老 新 街 街 溪 溪 中壢老街 中壢新街 老 街 街 新 澗 仔 壢 8 第一章 中壢概覽 -歷「壢」如繪

而今,中壢是族群色彩豐富多元的都市,除了有平埔族原住民、 明清之初前來開墾的閩客移民,以及1949年後隨國民政府撤守來臺 的滇緬遺軍、大陳島、金門、馬祖……等軍民外,1970年代中壢工 業區的設立,也吸引許多中南部閩南人及臺灣各地原住民加入生產的 行列。再加上近十餘年來遷入的東南亞各國外籍移工和新住民,讓中 壢的生活、美食與工商業更蓬勃發展,呈現出好吃、好玩、好有趣的 多元文化特色。 繁榮便捷.交通樞紐 中壢交通便利發達,除有 國道、省道、高鐵、台鐵、機捷 及捷運綠線交會,位在桃園機 場與中壢市區之間的青埔高鐵 特區更是蓬勃發展,人文藝術、 商業科技、教育醫療……等建設 陸續進駐,加上中壢火車站持續進行三鐵共構地下化的改造,讓中壢 成為北臺灣一日生活圈的核心,因此吸引不少在雙北及新竹工作的民 眾移居到中壢,運用方便的交通網絡來通勤上下班,這也使得中壢人 口數穩定成長,人口數目前高居全國所有三級行政區的第三名。由於 一代接一代的努力開發及用心經營,中壢已從純樸農耕到工商業發達, 轉變為傳統創新兼具、豐富多元文化及人文永續的國際友善城市。 (圖片來源:桃園市中壢區公所、陳旻旭攝於 112 年 12 月) ◆ 中壢老記憶&新地標-大時鐘廣場 (圖片來源:JK 誌) ◆ 交通便利,商業發達之中壢副都心-青埔高鐵特區 9

璀璨繽紛.中壢之美 在政府及民間團體的努力下,近年來,中壢的在地特色景點不僅 持續增加,也蘊含更多的文化、藝術、生態、科技等元素及教育意義, 值得我們前往走讀踏查與探究學習。 ★ 光陰故事.文化采風 建廟近兩百年,香火鼎盛且極具宗教建築特色的中壢人信仰中 心-「新街廟-仁海宮」;在時間歲月的長流裡,讓歷史意涵及文化 底蘊得以保留的歷史建物-「壢小故 事森林」、「中平路故事館」、「壢 景町」、「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將「有機」概念導入建築設計,外觀 簡約造型如一本巨書,具有美術館的 視覺質感,並擁有「全臺最美」稱號 的圖書館-「龍岡圖書館」;新舊傳續, 這些建物的文化風采都極為引人入勝, 值得回味再三。 ★ 母親溪河.生態溯源 中壢還有讓人可完整認識老街溪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發展,全臺第 一座以河川為主題的環教場域-「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園區內不 僅呈現先民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還讓我們瞭解到老街溪開蓋整 治活化及中壢市區的發展過程;而中壢另一條母親河-新街溪,則沿 著溪畔設有3公里長的親水帶狀河濱綠園步道,除有特色河堤生態、 櫻花步道,並途經茂密林蔭的中壢藝術園區外,亦可沿著木棧道行走, 串連至仁海宮與聖蹟亭一遊。老街溪及新街溪的流域生態故事與演變 發展,和世代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也見證了中壢的繁榮進步。 (圖片來源:吳盈棻) ◆ 全臺最美圖書館-龍岡圖書館 10 第一章 中壢概覽 -歷「壢」如繪

★ 蛻變青埔.科普遊藝 近年來交通、經濟、商業及藝文等各項建設快速成長的青埔地區, 亦增設許多特色景點,舉凡全國首創唯一以高速鐵路為主題,介紹台 灣高鐵的創生、興建、營運、未來等時空軸,以及各式特殊興建工法 的博物館-「台灣高鐵探索館」;由臺灣及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所操 刀,以山丘造型為主題,融合周圍自然景觀的藝術場館-「兒童美術 館青埔館」;榮獲臺灣公共建築大獎,內有豐富水生植物生態,提供 都市民眾遊憩休閒的親水空間-「青塘園」;2023年完工,結合科 技及光影運用,呈現世界各國客家文化多樣性,帶給我們嶄新學習體 驗的文化殿堂-「世界客家博覽會世界館及臺灣館」,這些景點都讓 青埔地區展現出科技、藝術、環保、人文……等多元面向及蓬勃朝氣、 活力生機。 各位同學!「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邀請大家一起來走讀 中壢,發掘中壢人文與自然之美,相信在此過程中,都能入寶山滿載 而歸,學習多元,收穫豐富。Let’s go! (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 遊憩休閒的親水空間-青塘園 ◆ 全臺第一座以河川為主題的環教場域—「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 11

第 二 章 半天走讀 品味遊「壢」 林森國小 謝孟勳同學 繪製 12

同學們!你知道中壢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嗎? 放下手中的3C產品,走出家門,感受熱情的文化洗禮, 還可以學習到許多關於中壢各個族群的歷史和文化。 快跟家人來一趟中壢半日遊吧!這將是一次難忘的知 性探訪之旅,自然與人文之美比比皆是! 13

書香品讀路線 1 龍岡圖書館 異域故事館 龍岡萬坪公園 (一)龍岡圖書館 這座被名列為「全臺最美」的圖書館,建築的設計猶如一個打開 的書櫥。建築師盧俊廷把「有機」的概念導入,設有雨水回收系統、 太陽能電板等多樣綠建材,並榮獲鑽石級綠建築認證。在圖書館右方 龍岡圖書館 中山路 龍 龍 東 中山東路四段 龍東路255巷 路 江 路 龍岡萬坪公園 異域故事館 忠貞市場 14 第二章 半天走讀 -品味遊「壢」 龍昌 路

各層窗戶設計猶如45本書的造型,以「群書」呼應圖書館的象徵, 正如同在書架上的書籍排列,是不是很有趣呢? 走進「龍岡圖書館」,你會看到大量的木頭裝潢設計,沉穩而富 有質感,帶給人溫暖的感覺。這裡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閱讀空間,包括: 閱報區、網路資訊區、期刊區、參考室、地方文獻室和閱覽室等。二 樓的兒童故事屋、閱覽區以香杉和橡木延續自然氣息,流線設計的座 位,開啟讀者的想像力,沐浴在文字世界,讓親子擁有舒適的共讀空 間。三樓、四樓分別為圖書館主要藏書區與自修閱覽室,大面窗的設 計讓建築與戶外綠意合而為一,充沛的光線灑落在館內每個角落,讓 品味書香成為最快意的事。 「龍岡圖書館」不僅是一個學習和閱讀的好地方,也是一個充滿 生命力和活力的社區中心。這裡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也提供 了一個讓人們可以交流思想、分享知識和享受閱讀樂趣的空間。 ◆ 全臺最美圖書館-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 (圖片來源: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 ◆ 內部大量的木頭裝潢設計帶給人溫暖質樸的感受 15

(二)異域故事館 「異域故事館」位於「忠貞新村文化園 區」內,是一個可以讓不同族群了解孤軍故 事及忠貞新村文化背景的地方。這裡保存了 民國38年(西元1949年)我國政府遷臺 後「異域孤軍」的悲壯歷史,將他們滯留在 金三角(緬甸、寮國、泰國交界地區)叢林 裡,為反共復國及維護臺海安全拼搏30餘 年的孤軍戰事,點滴濃縮在展場中,很適合 親子一起來認識這段幾乎被遺忘的時光。 「異域故事館」的展廳規劃為「亂、 靜、迷、回、容」五大主題區,展示許多戰 地歷史文物與軍事裝備。除了以實物、模型 展示外,並結合多項裝置藝術及多媒體互動 設施,希望透過各種載體的學習體驗,讓人 們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忠貞新村」,則是全國唯一融合滇、 緬、泰族裔特色的文化聚落。如果想深入瞭 解其歷史背景,那就要在「回」與「容」展 區裡找答案了。原來,自民國42年(西元1953年)起,許多異域 孤軍及眷屬就陸續分批撤退回臺,並選擇龍岡「忠貞新村」成為第二 個家鄉,努力生活並融入在地文化。他們所帶來的民俗、飲食與藝術 特色風情,已然成為中壢多元文化的一環,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在這裡走讀歷史,是一個全新的體驗。除了認識戰爭的殘酷,相 信在國家保護下自由生活的我們,也更能體會人類和平的珍貴。 (圖片來源:異域故事館) (圖片來源:王派元,112 年 11 月拍攝) ◆ 異域故事館展示許多戰地歷史文物與軍事裝備 ◆ 孤軍歷史的見證-異域故事館 16 第二章 半天走讀 -品味遊「壢」

(圖片來源:王派元攝於 112 年 11 月) ◆ 歷史與休閒的融合-龍岡萬坪公園 (三)龍岡萬坪公園 中壢「龍岡萬坪公園」 原為民國 48 年(西元 1959 年)以美援建成的「中華民 國陸軍龍岡機場」,閒置多 年經市府與國防部協調後, 釋出部分跑道土地,公園遂 於民國 101 年(西元 2012 年)2 月開工,並於同年 8 月完工啟用。 公園入口設有黑貓中隊的紀念廣場,地景設計看似普通,但其實上面 的ㄇ字型門樑構造,暑假時可以放出清涼的水幕,大圓環則具備收集 水及排水的功能。 「龍岡萬坪公園」佔地廣大,有大片草坪、籃球場、自行車專用 道和兒童戲水瀑布;公園遍植樟樹、榕樹、臺灣欒樹、流蘇、櫻花、 月橘等常見的樹木,林木蓊鬱,很適合同學們在此進行植物探索與觀 察。特別的是在園區內種植了 101 棵黃花風鈴木,每到花季盛開時, 總是吸引許多遊客駐足觀賞。 此外,「龍岡萬坪公園」還有許多特色活動和服務。在暑假下午 5時至7時的整點時刻,會看見由ㄇ字型門樑往下噴灑的水幕瀑布, 每次長達15分鐘,此刻它也瞬間成為附近居民的親子戲水區。許多 綠樹枝頭上則掛有各式小卡,介紹這裡出沒的紅姬緣椿象,不僅讓我 們知道這種昆蟲沒有毒性,還能了解更多自然生態,讓我們一起探索, 成為自然科學達人吧。 17

眷村探幽路線 2 馬祖新村 眷村文化園區 龍岡森林公園 中壢光影電影館 (一)馬祖新村眷村文化園區 民國46年(西元1957年)政府為了穩定軍心,建造「馬祖新 村」,以安置駐守馬祖前線官兵們的在臺眷屬。因為全村住有很多軍 官,所以又稱為「桃園將軍村」。 龍 慈 龍岡路三段 路 馬祖新村眷村文化園區 中壢光影電影館 龍岡森林公園 18 第二章 半天走讀 -品味遊「壢」 龍吉 二街 龍岡 路三 段

「馬祖新村」參考美式的花園建築而蓋,採棋盤式道路並搭配魚 骨式村舍設計,創造出「獨門獨戶」的舒適居住空間。附近更有活動 中心、禮堂、社區公園、草坪、球場和涼亭等公共設施,因此獲得「全 國模範社區」的美稱。 桃園是眷村文化保存的重鎮,從聚落建築到人文風情都獨樹一 幟。「馬祖新村」是全國第二個以「文化資產保存法」保存的眷村, 並在民國93年(西元2004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屬於珍貴的文 化資產。後來再被國防部選定為全臺13個眷村文化保存園區之一, 也是中壢區第一個透過文化資產法保存的眷村。 後來「馬祖新村」又以「類博物館」的方式進行改造,從眷村文 化的保存、活化及文創影視推廣等多元角度出發,成立了「馬祖新村 眷村文創基地」,常定期舉辦文創市集活動,還邀請藝術家進駐和遊 客互動。穿梭在這時空走廊,遊客會不禁懷想當年居民的生活情景, 發思古幽情,並細細咀嚼道地的眷村特色。 (圖片來源: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 歷史與文化的交織-馬祖新村 ◆ 馬祖新村內的眷村書房由 11 號眷舍改裝,陳列有許多 文史書籍 19

(二)中壢光影電影館 電影就像一扇門,讓人們可以放眼看看外面的世界。 「中壢光影電影館」是由「馬祖新村」的活動中心改建而成,也 成為桃園市民的藝術電影院。它設置的主要目的,是想藉由推廣優質 的影視作品,提升桃園市民的觀影品質,發展出富有在地特色的影視 文化。 本館自民國 105 年(西元 2016 年)起正式營運,每個月均定期 辦理主題影展和映後座談活動。從民國 107 年(西元 2018 年)起, 更進一步結合馬祖新村園區內的文創空間,辦理大型電影相關主題活 動,例如: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電影生活節、桃園公民獎競賽暨影 展等,讓更多人認識優質電影,推動影視教育。 桃園是臺灣的門戶,希望「中壢光影電影館」能扮演將世界帶進 桃園的角色,藉由電影認識在地文化,更打開國際視野。讓我們利用 假日一起去觀賞主題影展吧!讀中壢,也讀這個美好的世界。 (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 電影文化饗宴-中壢光影電影館 (圖片來源:客委會-客庄小旅行) ◆ 色彩繽紛的龍岡堡壘-龍岡森林公園入口 (圖片來源:王派元攝於112年11月) ◆ 綠意盎然的休閒天堂-龍岡森林公園 20 第二章 半天走讀 -品味遊「壢」

(三)龍岡森林公園 中壢「龍岡森林公園」面積大約2.5公頃,位於龍岡大操場旁邊。 公園內有大草坪、兒童遊戲區、成年人運動器材、環形步道、自行車 道和寬敞的天幕廣場,還有乘涼休憩用的座椅。附近已設置 Youbike 租賃場站,也有公車停靠,還設有汽機車停車位,交通相當便利。入 口附近還設有「龍岡堡壘」藝術裝置,因為從前這裡可是中壢重要的 軍事區域呢! 再繼續往內走,可以看到綠草如茵的大草坪,在這百慕達草毯四 周種植了許多樹木,像是:木麻黃、構樹、肯式南洋杉、相思樹、樟樹、 山櫻花和臺灣欒樹等,大約有 300 多棵喬木,是探究植物的好地方。 其中高聳入雲的肯氏南洋杉最吸引人注目,葉片層次分明、枝條環繞、 挺拔樹幹彷彿扶搖直上的深綠色旋風。摸起來會刺手的肯氏南洋杉, 葉子為針刺狀,濃密的葉子讓樹枝看起來像是家裡的雞毛撢子。 為了提倡綠能環保,公園裡面建造了 158 盞太陽能地底燈、公園 燈與投樹燈,讓大家在夜晚來,能欣賞到特別的景致。此公園是政府 補助設置的環保及空氣品質淨化休閒綠地,也是中壢區第六個空氣品 質淨化區。 公園中間,則是可以遮陽蔽雨的天幕廣場,它採用花瓣的造型, 分成兩層,從遠處看去就像一朵盛開的花,非常美麗又高雅。目前有 很多活動,都在這個廣場進行。尤其夜晚時,在五彩的霓虹燈光閃爍 下,特別浪漫,吸引人們駐足,流連忘返。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規劃了兩條半天走讀路線-「書香品讀路 線」和「眷村探幽路線」,你對哪一條路線最有興趣呢?心動不如馬 上行動,建議你可以邀家人或朋友一起來「品味遊壢」喔! 21

第 三 章 一日走讀 身「壢」奇境 中壢國小 黃旻謙同學 繪製 22

同學們!你知道中壢母親河-老街溪的前世今生嗎? 它是如何牽引著中壢的繁榮與發展?大家可以到「老街溪 河川教育中心」找到答案喔! 讓我們透過中壢城市故事館群的尋古踏查之旅來認識 中壢的歷史文化,而青埔地區設置的「高鐵探索館」及「兒 童美術館」裡,還有豐富的科普知識及藝文作品,也都等 著我們一同去參觀體驗。讓我們一起攜手走出校園,來一 趟「生態尋古」及「科普遊藝」之旅吧!你將會對我們從 小生長的中壢有更豐富的了解,並深深的愛上這片土地! 23

延 中 原 平 路 路 中壢國小 新榮國小 新勢公園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 壢小故事森林 澗仔壢環境 教育中心 生態尋古路線 老街溪河川 教育中心 壢小故事森林 澗仔壢環境 教育中心 新勢公園 1 (一)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位在中壢區,比鄰老街溪與新勢公園, 是全臺第一個以「河川」為主題的教育中心。它占地約0.4公頃,園 區內2棟主建築物,改建自傳統客家三合院的紅磚厝,兼具傳承、環 保及創新。 這些由磚造平房改建而成的「老街溪故事館」、「河川生態教育 館」及最有人氣的大型溜滑梯等設施,是許多同學們的秘密基地,還 有利用舊豬圈改造成的公廁,更讓教育中心處處皆具特色。展區內涵 蓋的知識廣泛多元,從人文歷史到生態教育,一步步帶領我們認識這 片土地。 24 第三章 一日走讀 -身「壢」奇境

在「老街溪故事館」,我們從色彩繽紛的時光隧道滑梯一溜而下, 就可以正式開啟這段尋古與生態環教之旅。入口處的水圳源頭土丘, 模擬先民修築梯田的方式,展現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菜圃、竹籬笆、 天井、廚房大灶及外埕廣場,還原舊時農庄的生活場景。館內的建築 空間及歷史照片連結了老街溪的過去與現在,對於我們來說,是個認 識中壢的好機會。 園區另一棟二層建築-「河 川生態教育館」,館內則設計 了許多互動裝置,讓我們可透 過圖文看板、栩栩如生的模型, 了解老街溪的河川生態,看看 河川沿岸有哪些動植物與鳥類 共生,聽聽老街溪亙古以來的潺 潺流水聲。二樓則是介紹老街 溪歷時120天的整治活化過程, 外推的觀景平臺賦予大樹向上生長的空間,不只讓園區增添了不少綠 意,也呼應了「河川教育中心」推廣環境永續的概念。 (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 孩子可透過圖文解說、模型和互動裝置, 更加認識老街溪河川生態 ◆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緊鄰老街溪 25

(二)新勢公園 位於老街溪畔的「新勢公園」,擁有約4.6公頃的開闊園區,這 裡有最吸睛的海洋風遊戲場,坐上溜滑梯滑入白沙坑,有迷你挖土機、 玩沙平臺,還有彩色海龜作伴,好似置身海底世界!另外,供全家人 相聚野餐的陽光大草坪,滑板族挑戰自我的極限運動場,和戶外教學 首推的河川淨化系統,整體多功能跨界設計,涵蓋了教育與娛樂的多 元價值。 而「礫間接觸曝氣氧化系統」的設置,是「新勢公園」最特殊 之處。以自然微生物分解的生態工法,在地底截流處理新勢、宋屋地 區的生活污水,並將引入老街溪的河水一同淨化處理。這種接近自然 水質淨化的施工法,其原理類似家戶用的「濾心」。此工程包含兩元 素,一為「礫石」,另一為「氧氣」,利用礫石在有氧狀態下表面生 長之「生物膜」,將水中有機物等污染物當做生長所需食物,以達到 去除水中污染物、處理生活污水的功能。它的產生,正如同為老街溪 設置了一座巨大的天然濾水器,最後再將淨化後的水源引入公園生態 景觀池,達到改善水質及水資源再利用的雙重目標。 (圖片來源:許婉宜攝於 112 年 11 月) ◆ 新勢公園擁有廣大腹地 和許多不同類型的設施 ◆ 礫間水質淨化展示廊道 26 第三章 一日走讀 -身「壢」奇境

此淨化工程巧妙地採取地下化的方式,不會佔用上部空間,所以 不影響人們觀賞綠植和使用公園設施。最讓人驚奇的是:它還設有水 下參觀廊道,讓同學們可以就近觀察污水淨化過程,讓原本的「新勢 公園」改造成一座兼具景觀、運動、休閒、生態教育與水質淨化的多 功能公園。 (三)壢小故事森林 同學們!你相信在中壢區熱鬧的街道旁竟然有一座森林小屋嗎? 它就是位於中壢國小旁的「壢小故事森林」。這座建築物興建於民國 6年(西元1917年),早期是中壢國小教職員的宿舍,後來經過修 復重建,在民國 104 年(西元 2015 年)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將 其活化利用為親子教育共學的藝文空間。 走進「壢小故事森林」可以看到充滿懷舊風格的日式建築,全區 共有三棟建築物:雙併日式宿舍(A棟森之學)、單棟日式宿舍(B 棟森之閣)及連棟式磚造建築(C棟森之食)。我們除了能看到玄關、 雨淋板、日式木門、榻榻米等大家熟知的日式建築特色外,還能看到 (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水務局) ◆ 礫間接觸曝氣氧化系統原理和程序 27

屋脊上防止雨水滲入、避邪除災的雲形鬼瓦,哆啦A夢睡覺的「押入」 (即壁櫥),早期日治時代的便所,以及讓日式屋子「呼吸」,保持 通風乾爽,避免地板潮濕的通風口。 走上戶外二樓景觀平臺,能俯瞰全區風景,也能近距離觀察到各 棟建築物的閩式紅瓦和日式黑瓦屋頂。那是在翻修過程中,日式黑瓦 材料昂貴且取得不易,於是改用具臺灣代表性的閩式紅瓦,而形成臺 日並列的型式,各具特色。 (圖片來源:壢小故事森林) (圖片來源:賴秀珠攝於 112 年 10 月) ◆ 壢小故事森林 ◆ 壢小故事森林園區擁有三棟建築物 28 第三章 一日走讀 -身「壢」奇境

各棟建築的空間應用分別是:森之學為展覽空間和辦理親子手作 坊、講座等多元活動區,在民國112年(西元2023年)世界客家 博覽會期間更配合辦理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相關活動和展覽。森之閣 為親子教育及繪本閱讀區,讓人們可以坐在榻榻米上閱讀自己喜歡的 二手書、說故事或進行討論,不但傳遞惜物愛物的環保觀念,也很適 合親子互動共學。森之食試營 運中的「憨仔店風味館」則能 讓我們休憩談心,品嘗小點心 或飲料。藉由各棟建築物屋內 擺設的一些舊文物-關於老中 壢人過往生活記憶和趣事的物 品、老照片或裝潢型式,讓我 們更能了解中壢區過去的城市 故事。 這些日式宿舍群,當初 在修復時特意保留了珍貴的老 樹,讓建築物能立於一片綠意 中,彷彿是個被魔法森林保護 (圖片來源:壢小故事森林) (圖片來源:壢小故事森林) ◆ 閩式紅屋瓦與日式黑屋瓦,各有特色(圖片來源:賴秀珠攝於 112 年 10 月) ◆ 透過展物可以更了解中壢區過去的城市故事 ◆ 不定時策劃展覽,讓民眾透過百件文物 及老照片認識歷史文化 29

的秘境,因此被市民票選命名為「壢小故事森林」,鬧中取靜,值得 一遊。它見證了日治時期至今,中壢老街區隨著時間與空間發展的過 去與現在,不但極具歷史意義與價值,更希望透過活化運用,讓每一 個走進「壢小故事森林」的人,都能身「壢」奇境,體驗學、食、玩 在地的樂趣,再共創更多現在與未來的美好記憶。 (四)澗仔壢環境教育中心 從「壢小故事森林」出發,向前步行,不久即可看見牆上爬滿爬 牆虎,周圍被綠植圍繞的「澗仔壢環境教育中心」(綠苑)-全國第 一座由在地環保綠能企業出錢出力建置的環境教育體驗館,也是桃園 市政府推動環境教育宣導的重點場所。館所以「綠建築」為設計概念, 因此不論是空間規劃、建築方法、建材選用、室內裝潢等都符合環保 永續的原則,將對環境的衝擊降低以達到生態平衡共存的目標。 走進「綠苑」,大廳中的三臺腳踏車發電機,是所有大小朋友都 躍躍欲試的體驗設備,踩踏後發亮的光板、樹上亮起的裝飾燈及隨之 而起的音樂,讓人欲罷不能。一、二樓設立的各式解說牌及相關裝置, (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爬滿爬牆虎的澗仔壢環境教育中心又稱綠苑 30 第三章 一日走讀 -身「壢」奇境

讓你更容易了解食衣住行日常生活中的各項環保知識,知道地球環境 目前面臨的困境與可以減少對環境傷害或幫助地球修復的方法。頂樓 則是種植了各式植栽的「綠屋頂」,不僅可保持屋頂涼爽,降低室內 空調與用電需求,也是食農教育的好教材;其間設置有生態池、太陽 能熱水器、太陽能光電板等,為生態景觀與再生能源做了良好示範。 館內還展示有雨水回收的雨撲滿、回收家具的再利用,以及不定期辦 理的環保課程、講座和定期辦理的環保教育營隊,從硬體設備到多元 體驗活動,都能讓人在耳濡目染中學習日常生活節能減碳與落實環保 愛地球的作為。 從河川生態到尋古踏今,老街溪與新街溪流域的今昔風華,流入 我們的生命脈絡,淌向即將發生的未來。從「河川教育中心」到「新 勢公園」;從「壢小故事森林」到「澗仔壢環境教育中心」,遍地生華, 就讓我們來一趟尋「壢」探古與生態體驗的慢活時空之旅吧! (圖片來源:賴秀珠攝於 112 年 11 月) ◆ 綠苑大廳的發電腳踏車可經由人力 產生電能 ◆ 頂樓綠植、再生能源和雨撲滿 31

科普遊藝路線 高鐵探索館 青塘園 兒童美術館青埔館 2 (一)高鐵探索館 同學們知道現在往來臺北高雄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嗎?答案 就是「台灣高鐵」。因為高鐵的設置,讓我們只需要90分鐘的時間, 就能由臺北快速到達高雄,彷彿連空間距離也變近了,在實現臺灣「一 溪 老 高 鐵 南 路 一 段 街 高鐵北路一段 公園路二段 青埔路 兒童美術館青埔館 高鐵探索館 青塘園 32 第三章 一日走讀 -身「壢」奇境

日生活圈」夢想的同時,也 象徵我們已進入了「高速時 代」。中壢青埔地區除了有 便捷的高鐵站,更有全國唯 一以高速鐵路為主題的博物 館-「台灣高鐵探索館」, 可以讓我們更深入的認識高 速鐵路的前世今生,就讓我 們一起走進「高鐵探索館」, 認識這個改變臺灣交通發展 的重大建設吧! 台灣高鐵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正式營運,是鐵道公共 運輸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為了保存及推廣這段鐵道歷史新篇章,在通 車 10 周年誕生了「台灣高鐵探索館」。館內有許多生動活潑的場景, 結合歷史、科技、教育的展覽,我們還可以進入模擬駕駛艙,當個小 列車駕駛,體驗駕駛工作實況。最吸引人的就是展場模型,裡面有迷 你版 101 大樓、赤崁樓及媽祖遶境實景呢!而高鐵列車就從南到北穿 梭在歷史建築與人文地景當中,這趟濃縮的迷你化旅程正如我們搭著 高鐵,享受一日生活圈的高速生活,各地區彷彿縮短了距離,人心也 更為親近。 你知道高鐵列車又稱「700T」,它跟日本的新 幹線有什麼關係嗎?還知道列車每天「下班」 後需要 30 多人幫它「洗澎澎」嗎? 「台灣高鐵探索館」內有豐 富的知識內容,可以讓我們 (圖片來源:陳怡穎攝於 112 年 10 月) ◆ 台灣高鐵探索館內豐富的展示內容 33

挖掘高鐵的「秘辛」。館內也展示了工程技術及設備,例如:高鐵軌 道的鋪設,要彈性因應不同區域的地質,選擇適合的鋪設技術,像臺 北屬人口高度密集區域且行駛於地面下,就特別使用減低振動與噪音 的「LVT低振動軌道」。由此可見高鐵工程的專業與用心,充分考量 人們的需求,以人為本。 我們走訪探索館時發現,高鐵工程也非常重視環境保護。例如: 臺南路段正好遇上水雉的棲息地,因此調整施工工法,在水雉繁殖期 間也暫停部分工程,甚至推動「水雉人造棲地復育工程」,現在已成 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工程中還曾因為一棵三百年的老樟樹,更 改路線設計,甚至在樟樹爺爺生病的時候,聘請樹醫師前來診治。高 鐵設計及營運一直秉持著減碳目標,所以比起開車或搭乘公車,搭乘 高鐵少了一半以上的碳排放量。讓我們進入館內遊歷「高速時代」的 同時,也深植對土地的愛護之情吧。 (二)青塘園 桃園有「千塘之鄉」的美稱,因為桃園的地質是不易透水的紅土 與礫石層,反而有利於水源的保存,於是挖闢許多埤塘用以供給水資 源。這些星羅棋布的埤塘,隨著水圳開發、都市發展,原本的供水功 能漸漸改變,而「青塘園」的前身就是農業灌溉使用的埤塘,現今轉 變成民眾休閒活動的親水生態公園。 (圖片來源:陳怡穎攝於 112 年 10 月) ◆ 青塘園景觀橋—青塘橋 34 第三章 一日走讀 -身「壢」奇境

「青塘園」搭建了兩座塔形設計的景觀橋,分別為「希望之塔」 與「永恆之塔」,橫跨埤塘兩端,造型十分亮眼。埤塘周邊綠樹環繞相 襯,吸引許多民眾到此遊憩,在夜裡雙塔亮燈,倒影映在水中波光粼粼, 更加閃耀動人。因此桃園市許多大型活動,例如:民國105年(西元 2016 年)臺灣燈會、民國 112 年(西元 2023 年)世界客家博覽會都 將展區延伸至此,讓更多遊客認識「青塘園」。這樣清幽又美麗的環境, 很值得我們到此探訪呢! 「青塘園」生態豐富,孕育許多水生植物,也有很多昆蟲、鳥類 喜歡在此棲息。我們不妨踏上周邊設置的親水緩坡或木棧道,可能會 看見有水鳥掠過池面,還有許多鴨子在水上悠游;走上景觀平臺,還 能發現水面上有烏龜慢慢地划著水,或在石頭上享受日光浴;如果是 夏季來訪,更可以就近觀賞優雅美麗的荷花。在青埔這新興都會地區, 「青塘園」保留民眾親近自然、認識生態的機會,也保留了桃園對於 埤塘的記憶。「青塘園」的兩側分別流過洽溪、老街溪與新街溪,溪 水與埤塘交織流動在城市裡,在開發過程中同時保留優美的自然生態 地景,讓水源及綠蔭與城市共存,也讓我們可以擁有更優質的生活環 境,共同迎向永續發展的未來。 (圖片來源:陳怡穎攝於 112 年 10 月) ◆ 青塘園生態豐富,是都市民眾的親水空間 35

(三)兒童美術館(青埔館) 當在「青塘園」遊憩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有座「山丘」坐落在 塘邊,而且在山坡上浮現出簡潔的白色「之」字形線條。這座「山丘」 就是「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青埔館)的建築本體,它的斜面屋頂上 種滿植栽,建築以綠意包覆,和青塘園的地景完美融合,彷彿真的是 一座山丘呢! 我們也可以沿著「兒童美術館」斜面上「之」字形的緩坡登上這 座「山丘」,這裡視野良好,可以俯視青塘園,多樣化生態景觀盡收 眼底。這座建築是由臺灣及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聯手規劃,光是建築 本體就成為中壢區指標性的地景藝術,同時這裡還兼具藝術展覽、教 育推廣、觀光旅遊等複合功能,正印證了設計師的理念-所謂「景觀 化的建築」、「遊樂化的展館」。 ◆ 兒童美術館與自然地景融合 (圖片來源:陳怡穎攝於112 年10 月) 36 第三章 一日走讀 -身「壢」奇境

(圖片來源: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 兒童美術館內有許多學習、休憩活動空間 走進「兒童美術館」會發現內部設有許多空間,包含地下一層及 地上四層,有展出兒童美術創作的展覽廳、兒童美術教室、國際演講 廳和輕食餐飲區,作為學習、休憩活動空間的同時,也促使兒童美術 教育向下扎根,是個培養藝術涵養的好去處。 人們能從「高鐵探索館」、「青塘園」再到「兒童美術館」,悠 遊在融合科普知識、自然生態及藝術人文的「水漾聚落」中品味生活, 是何等幸福的時光啊! 37

第 四 章 秘境探奇 歷「壢」在目 新街國小 李向晴同學 繪製 38

中壢是一個人文薈萃、景致優美之地。除了前面章節 介紹的景點外,還有一些隱藏在我們生活周遭,偶爾經過 卻不曾刻意停留的地方,也很值得我們探訪尋奇。 在中壢長大的你我,可曾發現這樣的好地方?現在, 就讓我們一起來趟秘境探奇,看見不一樣的中壢吧! 39

「莒光公園」是一座長型的公園,位於 幸福街與杭州路之間,距離中原大學不遠。 公園的中間被莒光路貫穿,因而命名為「莒 光公園」。它佔地約2公頃,周圍住宅區遍 布,是附近居民最佳的休閒遊憩場所。 公園內植栽、草皮環繞,有舒適的人行 步道、運動健身區和涼亭,還有最熱鬧的歡 樂兒童遊樂區。這裡不僅是一個適合運動和 休閒的好地方,更是一個充滿生命力與活力 的自然空間。 最特別的是:賞櫻不用山上求,此公園 內就有櫻花足供觀賞。這要感謝普強里里長 江長榮先生,他在公園興建之初,發現原有 2棵櫻花樹,讓他聯想原來平地也能種植櫻 花,因此想要將「莒光公園」打造成「櫻花 公園」。 於是自民國90年(西元2001年)起 陸續種植 200 多棵櫻花樹,品種以山櫻花及 八重櫻為主,但因八重櫻花苞比較大,色澤 也比較吸睛,所以後來都種植八重櫻,約占 八成。而所有施肥、病蟲害防治、修剪等維 護工作,都由他和志工一手包辦。 莒光公園 1 (圖片來源:洪黃祥攝於 108 年 3 月) (圖片來源:王派元攝於112年11月) ◆ 櫻花盛開的莒光公園 ◆ 生機盎然、生氣蓬勃的莒光公園 40 第四章 秘境探奇 -歷「壢」在目

每年二月中旬前後,沿著貫穿公園的黃屋庄溪兩側,整片緋紅的 櫻花盛開,「莒光公園」瞬間變成一片「桃紅色的海洋」。當我們走 在開滿櫻花的綠林中,繽紛的花朵如詩如畫,引人入勝,不僅有「櫻 花公園」的美稱,近年也成為全國知名的打卡景點。 公園周邊還設有 YouBike 微笑單車供大家借用,騎著單車在公園 裡穿梭,感受微風吹過臉龐的清爽,是一種非常享受的體驗。「莒光 公園」不僅是休閒、賞花的好地方,同時也是新人拍攝婚紗照和網美 聚集的熱門景點,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在在展現出不同的風情與魅力。 同學們不妨抽空來走讀玩賞,享受自然美景與生氣活力。 「仁海宮」創建於清 朝道光六年(西元1826 年),是中壢區現存最古 老的廟宇,北港朝天宮分 靈媽祖與觀音佛祖合祀, 因此別稱為「中壢媽」, 具有濃厚信仰色彩且香火 鼎盛。它不僅是在地居民 的信仰中心,更仿如歷史 的見證者,承載著兩百年的宗教傳承和社區文化。 「仁海宮」在本地社區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一個宗 教場所,更是社區的文化中心。每年都舉辦多場盛大的信仰活動和宗 教節慶,吸引成千上萬的信眾參與。其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每年的廟 仁海宮(新街廟) 2 (圖片來源:沈于瑞攝於 112 年 11 月) ◆ 信仰的燈塔,文化的橋樑-仁海宮 41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產網) ◆ 聖蹟亭頗具客家文化特色 ◆ 雕龍畫棟之美堪稱一絕 ◆仁海宮的屋脊以剪黏藝術裝飾 會,廟會伴隨著盛大的遶境活動、宗教儀式和民俗表演,場面熱鬧而 神聖。廟會期間,周邊商家也因此受益,帶動在地經濟的繁榮。廟方 更長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舉辦各種社區服務,以回饋在地居民,並 凝聚了人們的情感和共鳴。 在「仁海宮」裡,許許多多以傳統建築裝飾藝術的表現手法,也 堪稱一絕。舉凡石雕、木雕,處處呈現雕龍畫棟之美;裝飾圖案的選 擇,也常巧妙運用諧音與象徵意涵,以祈求福氣與祥瑞到來。欣賞這 座傳統藝術寶庫的同時,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與人物亦隨之映入眼簾, 淨化心靈之餘,思古幽情也油然而生。 此外,「仁海宮」左側80公尺處有一座「聖蹟亭」,是全臺灣 少數融合漢、和、洋元素的惜字亭,不論形態或裝飾風格均獨樹一幟, 尋訪「仁海宮」時,不妨順道走訪,一探文化融合的歷史足跡吧。 42 第四章 秘境探奇 -歷「壢」在目

「國旗屋」原名為「老旺米干店」、「九旺米干店」,它位於桃園 市中壢區與平鎮區之間的忠貞市場內,是道地的雲南米干麵店。這家麵 店的老闆張老旺先生是滇緬游擊隊異域孤軍的後裔。他對國家的熱愛深 深地體現在他的店裡,每年的國慶日,他都會在店門口內外掛滿中華民 國國旗,並自發性地舉行升旗典禮,吸引很多愛國民眾前往參加。 當我們走進「國旗屋」,會看到萬面旗海飄揚的景象。國旗不僅 象徵著老闆對國家的熱愛,也象徵著他對家鄉的思念。每當看到這些 飄揚的國旗,就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愛國情操和對家鄉的深沉懷念。 在這裡,我們除了可以欣賞美麗壯觀的國旗景致,還可以品嚐道地 的雲南風味(滇味)料理。獨一無二的米干、米線、大薄片和豌豆粉、 破酥包等等,都是非常美味可口、獨具特色的小吃。當你品嚐這些美食 時,一種來自雲南地方的溫暖和親切感,便會不知不覺在心底油然而生。 「國旗屋」不僅是美食天堂,更是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氣息的地 方。來到這裡,可以學習到許多關於我們國家歷史和文化的知識,也 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操。就讓我們一起體驗,感受這裡的歷史氛 圍和美食風味吧! 國旗屋 3 (圖片來源:桃園市榮民服務處) (圖片來源:大手牽小手) ◆ 異域孤軍後裔張老旺先生 ◆ 在國旗屋品嚐道地的雲南米干 43

與老街溪一般,新街溪流經南 桃園精華都會區,為中壢的都市景 觀畫上一抹鮮綠。兩旁的「新街溪 步道」,全長接近8公里。這是 一條結合防災、堤防整建、河道拓 寬、景觀維護和社區休閒的廊道。 這裡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及人文景 觀,非常適合親子共遊,是中壢市 區近郊休閒運動的最佳去處。 中壢新街溪步道 4 (圖片來源:Shaofu Ku) (圖片來源:王派元攝於 112 年 11 月) ◆ 「中壢藝術園區」內有各式的藝術雕塑,值得駐足欣賞 ◆ 鋪設完善整齊的木棧道,方便民眾休閒漫遊 44 第四章 秘境探奇 -歷「壢」在目

新街溪步道分為「忠 福段」與「溪洲段」。 充滿綠意景觀的「忠福 段」,沿著溪畔步行, 能聆賞各種野鳥飛舞鳴 唱,如夜鷺、翠鳥、畫 眉等,更可以近距離觀 察多樣的河堤生態;途 經林蔭茂密的「中壢藝 術園區」,還可以賞玩 園區內各式各樣的藝術雕塑、功能齊全的休閒運動設施;當櫻花季來 臨時,堤防上的櫻花步道,更是讓人駐足欣賞,流連忘返。 而「溪洲段」位於中壢市區,步道入口位於縱貫公路上,交通相 當便利。步道上鋪有木棧道方便行走,沿途可進仁海宮參拜,可入聖 蹟亭探奇,這些景點串連成一條人文漫遊路線,讓人們能輕鬆擁有一 趟文化采風之旅。 「新街溪步道」為城市注入一股生機,無論是漫步欣賞風景、徜 徉在自然生態公園,或騎著自行車感受河岸景致,大家來到這裡,都 能瞬間放下煩惱、放鬆心情,熱情擁抱大自然。 以上介紹的中壢秘境,有強調自然景觀生態的「莒光公園」和「新 街溪步道」,也有凸顯歷史文化的「仁海宮」和「國旗屋」。你對哪 個秘境最有興趣呢?有哪些還未曾走讀呢?就讓我們邀請三五好友, 一起來趟秘境探奇吧! (圖片來源:康瑞香攝於 112 年 11 月) ◆ 三段式立面美學的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 45

第 五 章 仔 回首澗 壢 「壢」久常新 信義國小 邱楓城同學 繪製 46

中壢是個民情交融、人文薈萃、繁榮便捷,且兼具生 命力及創新活力的都市,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人文風情、 多元族群、自然生態及嶄新蛻變,相信在你走讀中壢的各 項景點及秘境後,應該也對中壢有更深入的瞭解及感受。 在本章節中,讓我們一起回顧中壢的特色,看看對自 己家鄉的認識有多少,也期望大家能將愛鄉愛土的情懷, 內化成自己的公民素養,立足本土,放眼天下! 47

遊壢學習趣一:尋古解謎-中壢地名的由來 ※ 俯視家鄉,描繪雙溪風華 我們的家鄉-中壢,是一個交通便利發達、族群多元的地方,更是一 個持續繁榮成長的城市,我們可以藉由探索地名的由來,探知中壢自 古至今的發展過程。請問你知道家鄉地名的由來嗎?讓我們從古地名 開始解謎吧!請上網查詢中壢地名的由來,並將地名演變過程寫下來。 了解中壢地名的由來,會發現老街溪、新街溪流經中壢地區,見證中 壢繁榮發展的過程,也跟中壢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運用地圖認 識家鄉,先用畫筆把兩條母親河的位置描繪出來,再將「讀桃園」中 的戶外教育場域用紅筆圈出來! 48 第五章 回首澗仔壢 -「壢」久常新

遊壢學習趣二:多元族群-美食饗宴 中壢是多元族群薈萃的城市,在時代演進及交通便利的優勢下,我們 的居住形式、飲食習慣、語言、教育文化都留有蛻變與融合的痕跡。 小朋友們 ! 讓我們一起感受在地的多元文化,來一場美食饗宴吧! 客家美食鹹香取勝,客家小炒、薑絲炒大腸令人食指大動;雲南美食 種類多樣具獨特「滇味」,過橋米線、蒸汽鍋溫暖身心;泰國美食以 辣味聞名,綠咖哩、冬蔭功湯刺激味蕾,讓人意猶未盡;越南美食以 清淡、營養而聞名,河內春捲、越南牛肉河粉等,都是饕客的首選。 小朋友!請推薦各族群中你最喜歡的美食,說明材料作法與推薦原因, 並畫下或貼上美食照片。 族群美食 客家美食 雲南美食 越南美食 泰國美食 推薦菜品 使用材料 美食描述& 推薦原因 美食圖片或照片 49

遊壢學習趣三:認識植物-樹種比較 在「走讀中壢」文本中介紹的各大公園裡,遍植各式各樣臺灣常見的 植物,很適合同學們進行植物的探索與觀察。請你在公園裡任選兩種 喜愛的植物,依據下面表格比較看看兩者之異同。 植物 名稱 類別□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花形 □舌狀 □蝶形 □唇形 □輪形 □管狀 □漏斗狀 □舌狀 □蝶形 □唇形 □輪形 □管狀 □漏斗狀 果實 □瘦果 □翅果 □莢果 □蒴果 □柑果 □核果 □漿果 □隱花果□其它 □瘦果 □翅果 □莢果 □蒴果 □柑果 □核果 □漿果 □隱花果□其它 葉 □單葉 □複葉 □單葉 □複葉 葉序 □互生 □輪生 □叢生 □對生 □十字對生 □互生 □輪生 □叢生 □對生 □十字對生 葉形 (請畫 畫看) 附註:果實分類參考圖案 50 第五章 回首澗仔壢 -「壢」久常新

遊壢學習趣四:中壢特色景點&公園環境問題大盤點 在走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應該參觀了許多中壢極具特色的景點和公園, 但也不免發現一些令人困擾或擔憂的問題,也許是環境髒亂,或是規 畫設計不良。儘管問題存在,但是只要我們尋求解方,力行改善,都 可以為家鄉和地球盡一份心力喔! 保護家鄉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同學們!我們先從自己做起,積極 關懷、認識家鄉環境,主動發現問題並動手解決。透過每個人的努力, 我們的家鄉環境一定能持續進步!請針對上面你所發現的問題,提出 可以解決的方式,讓我們的家鄉,成為一個更美麗的地方! ※ 我所發現中壢特色景點及公園的環境問題 ※ 我愛中壢-保護環境大行動 1 2 3 51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