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推動國民小學在地學課程教材 中壢區

挖掘高鐵的「秘辛」。館內也展示了工程技術及設備,例如:高鐵軌 道的鋪設,要彈性因應不同區域的地質,選擇適合的鋪設技術,像臺 北屬人口高度密集區域且行駛於地面下,就特別使用減低振動與噪音 的「LVT低振動軌道」。由此可見高鐵工程的專業與用心,充分考量 人們的需求,以人為本。 我們走訪探索館時發現,高鐵工程也非常重視環境保護。例如: 臺南路段正好遇上水雉的棲息地,因此調整施工工法,在水雉繁殖期 間也暫停部分工程,甚至推動「水雉人造棲地復育工程」,現在已成 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工程中還曾因為一棵三百年的老樟樹,更 改路線設計,甚至在樟樹爺爺生病的時候,聘請樹醫師前來診治。高 鐵設計及營運一直秉持著減碳目標,所以比起開車或搭乘公車,搭乘 高鐵少了一半以上的碳排放量。讓我們進入館內遊歷「高速時代」的 同時,也深植對土地的愛護之情吧。 (二)青塘園 桃園有「千塘之鄉」的美稱,因為桃園的地質是不易透水的紅土 與礫石層,反而有利於水源的保存,於是挖闢許多埤塘用以供給水資 源。這些星羅棋布的埤塘,隨著水圳開發、都市發展,原本的供水功 能漸漸改變,而「青塘園」的前身就是農業灌溉使用的埤塘,現今轉 變成民眾休閒活動的親水生態公園。 (圖片來源:陳怡穎攝於 112 年 10 月) ◆ 青塘園景觀橋—青塘橋 34 第三章 一日走讀 -身「壢」奇境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