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綠水溪生態步道:古人上學的路? 「這裡好多樹喔!」 「對呀!『綠水溪』早期當地居民稱之為『蔭溝』。」 「代表整條溪流樹木非常的多,河壩經流的區域內都籠罩在樹蔭 的下方,因此稱之為『蔭溝』。地方居民擔心發音不雅,後來經討論後, 以千頃第門樓的對聯及綠水橋,然而改名為『綠水溪』。」 「這條溪水的水源是哪裡呀?」 「綠水溪上游為八角塘,八角塘水源早期取自埔心山腳下矮崗地區 的湧泉水,在石門大圳開鑿後,則改為石門大圳山溪支渠灌溉水源。」 「綠水溪在南平路尚未開闢之前,此步道是清末年間的楊梅埔心 地區通往平鎮南勢地區的主要道路之一;後來,在楊梅埔心地區瑞埔 國小創校後,鎮鏞路一帶的小孩也都是走此步道行經八角塘後,上坡 至瑞埔國小上課,也成為當地最古老的通學古道。」(摘錄於當地說 明解說牌) 「在綠水溪沿岸的步道上,還有幾首詩,對應著步道的故事,大 家可以來找找看、讀讀看唷!」 (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新聞處) ◆ 綠水溪生態步道是清末平鎮地區和楊梅地區之間的主要道路之一,也成為當地最古老的 通學古道 31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