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推動國民小學在地學課程教材 平鎮區

(七)八字圳水岸公園:找一找,八在哪裡? 「八在哪裡呀?」 「讓我來告訴你,早期因平鎮屬臺地地形,地高水低,老街溪水 不足以灌溉廣大田園,因此於伯公潭邊築壩攔水,引入大坑缺溪水入 圳道來灌溉田園,因分水處形如『八』字,故稱『八字圳』。」 「想要過溪,還可以走溪中後來建置的五角形石柱,很有趣吧!」 「入水口遺跡還存在,是桃園重要的歷史古圳。」 「找找看,聽說這裡有一座百年歷史的紅磚拱橋,它在哪呢?」 「你看!新光路三段上,車子來來往往經過的,竟然就是已經有 百年歷史的紅磚拱橋-伯公潭橋呢!」 「伯公潭橋為平鎮三座紅磚糯米橋(伯公潭橋、鎮南橋及安樂橋) 之一,共有三孔圓拱,推測建於日本大正年間,日本時代在明治維新 運動推展下,當時臺灣無論是房屋建築或橋樑結構都大量應用西洋建 築的設計與營造手法,伯公潭橋也是展示時代建築文化的產物。早年 相當缺乏鋼筋、水泥材料,因而模仿當時的騎樓拱柱樣式,半圓三拱 巧妙設計,使所有重量平均分散在拱橋橋柱,紅磚橋因而不被壓垮。」 「什麼是糯米橋?糯米可以搭成橋嗎?」 「早期尚未有良好建材可供使用,只能以水泥石灰膏來穩固紅 磚,為了使橋的壽命更長、結構更牢固,建橋師傅便在石灰膏裡摻入 糯米水加強,所以老一輩的本地人又稱此紅磚橋為『糯米橋』。」 (圖片來源:南勢國小) ◆ 八字圳水岸公園 ◆ 八字圳水岸公園很有特色,不僅有八字匯流、三座伯公,還有紅磚古橋-伯公潭橋(圖片來源:南勢國小)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