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推動國民小學在地學課程教材 平鎮區

「你知道嗎?我們現在腳下走過的路也正是乙未抗爭時的戰爭路 線喔!」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歲(1895年)台灣因馬關條約割日,日人 犯台,台灣同胞成立「民主國」相抗之,胡嘉猷不落人後,亦組義勇 軍響應額,隨時準備投入戰場。是年閏五月六日(日明治六月二十八 日),日軍近衛師團步兵第一聯隊之三木一大隊,從中壢攻安平鎮(今 平鎮鄉);胡嘉猷及黃娘盛等,各率所部拒於老頭岡。」 「1895年,桃園平鎮的客家義民軍,由胡嘉猷、黃娘盛、八郎 君等領軍,在瓦窯湖一帶對抗日軍(即現平鎮區鎮興里新光路四段 360巷69弄內),經三場戰役後,逃至平鎮轉戰龍潭,現今的龍潭 七十三公廟,便是紀念當時戰死的義民。」 「胡嘉猷他究竟是何方神聖呢?好英勇啊!」 「胡嘉猷,又名阿錦,號甫臣,父親名珠光,籍廣東梅縣,道光 年間隨軍來臺,並在臺成家,從事銅匠業,定居在新竹城,胡嘉猷是 他第三個兒子。」 「當年,胡嘉猷不願服從日本統治,將槍械彈藥集中至安平鎮虎 頭岡山下的民宅,率義勇軍抗日,此戰役在臺灣史上稱為『安平鎮之 役』。」 「好想再多聽聽過程的故事呀!你可以多說說嗎?」 胡嘉猷抗日紀念碑 2 戰爭在我們的生活中? 45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