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日本殖民政府為了增加糧產,由韓裔日籍的技師張令紀,在 1916年開始興建桃園大圳,從大嵙崁溪上游「石門峽」取水,讓海 拔較高的河水,可以向下灌溉桃園的田地,但是取水口位置非常偏遠, 而且必須鑿穿山壁,開發導水隧道才能送水到八德,以當時的技術來 說,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程。 一直到1928年,桃園大圳完工,將原本的旱田變成良田,從此 串聯起桃園大大小小的埤塘,讓埤塘不僅提供水源,還有提供野生與 放養的淡水魚蝦生存場域,造就桃園地區成為北臺灣的魚米之鄉。 現今桃園大圳大湳廣豐出水口,沿著圳堤修築植樹美化步道,有 垂柳與綠水互相輝映,還有揚水筒水車架設在大圳中,重現古早農業 風光。我們可以懷著感恩的心,在桃園大圳旁漫步,飲水思源、緬懷 先人,珍惜桃園這得來不易的成果。 (四)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八德館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八德館由廣豐集團無償提供場地,現由桃園市 立美術館營運及管理,以服務兒童為目的,內部有兒童閱讀、美術、 劇場等區域,五樓為展覽空間、六樓則是圖書館。 (圖片來源:大忠國小編輯團隊拍攝) ◆ 美術館內還有手作區,可以讓小朋友參與創作體驗 18 第二章 半天走讀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