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推動國民小學在地學課程教材 楊梅區

(一)保甲古道 保甲古道又名為「挑擔古道」,昔日楊梅老坑地區還沒有對外聯絡道路 的時候,是挑夫來往新埔、大溪的必經要道。清代地方組織制度,以十戶為 一甲,十甲為一保,當造橋鋪路需要人力時,就每戶出一位人力組成無給職 的工班,所興建的道路即稱為「保甲路」。古道全長原有20公里,但年久 失修,後經里居民努力,承襲傳統先民的方式,徒手完成修復 750 公尺長的 保甲古道。 步道上的圓卵石就地取材於「老坑溪」, 中央鋪設大石、兩側鋪設小石固定,步道兩 側還有傳統客家聚落以就地取材的石料堆砌 出的「石駁坎」,或做為矮牆、或作為田坎 的護岸,每塊石頭都被5~6塊的石頭給包 圍,是穩固的梅花砌造型。走訪在僻靜的古 道上,還可以感受茶園、苦茶油樹的濃濃綠 意。而隨著五月的到來,老莊路沿途可遠眺 滿山遍野的油桐花,也能飽覽山林間的雪白 浪漫。 ◆ 保甲古道上的圓卵石就地取材於老坑溪 (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 傳統客家聚落堆砌出的石駁坎,其梅花砌 造型也是一大特色 21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