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仕紳募資將其原來的泥路修築為今 日所見的石板道路,也因此命名為「御 成」,有一座紀念碑設立於國防大學 中正嶺後門入口處,其上所刻即為當 時捐款名錄。 御成路古道也稱「九號崎古道」, 這裡是桃園大圳的第九個涵洞,桃園 大圳是日治時期的水利工程,開始興 建於1916年,一直到1928年各主 支線才全數完工,由於桃園臺地地勢 較高,所以日籍韓裔技師張令紀大膽 地決定從大嵙崁溪上游「石門峽」取 水,以讓海拔較高的河水,可以灌溉 桃園大部分的田地,但是由於取水口 位置甚為偏遠,而且必須鑿穿山壁, 開發導水隧道以便送水至八德,用當 時的技術來說,可以說是一件十分困 難而龐大的工程。興建時因工程難度 高而不幸殉職者多達數十名,古道上 的「供養塔」記載著殉職名單與開鑿 歷程,塔邊向下望去可看到流水湍急 的導水隧道,塔前立有桃園大圳之建 圳歷程圖文看板。除了歷史遺跡,御 成路古道也是著名的油桐花步道,每 年春夏之際,一邊健行還可一邊欣賞 五月雪飄落石板的浪漫自然美景。 (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 御成路古道的石板維護良好,是熱門的健行賞油 桐花路線 ◆ 桃園大圳三號隧道出口,有一座感念開鑿人員 的「供養塔」 15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