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人把家鄉的植物輪胎苦瓜、樹豆 等成功的種植在河岸,繼續在河岸地區採集野 菜、種植蔬果、捕捉魚蝦,常續性地保有阿 美族人日常生活的邏輯與分享的文化,遴選頭 目、組成年齡組織、通行母語、辦理豐年祭、 傳承木工技術等,在都市邊緣營造類似臺灣東部家鄉的地景與文化空間, 發展出別於都市的人文與自然的新關係,成為實踐原住民族食農教育典範 的場域。 遶境及社頭文化 位在大溪老街的普濟堂,從日治時期就有關聖帝君聖誕遶境習俗。每 年農曆六月廿四日關聖帝君聖誕前,各社頭會先行演練,當天一早依序遶 境,遶境隊伍穿插豐富多彩的護衛神將「大仙尪」,加上鞭炮與鑼鼓喧鬧 市街,到了夜間,眾社頭更使出渾身解數,齊聚至普濟堂廟埕前向關聖帝 君致敬,讓遶境活動帶向最高潮。 「社頭」是大溪特有的藝陣文化,有的以相同行業組成,例如日治時 期以木器業者成立的協義社、以土水業者成立的慶義社;也有以周邊廟宇 組織為基礎,號召聚落內對參與社頭事務有興趣的居民參與,例如依附仁 安宮的仁安社;或者由地方仕紳號召成立,如以一心里里民為基礎的一心 社;而民國 90 年代末期成立的哪德社,以「不 煙、不酒、不檳榔、不打架、不拉K」為號召, 吸引相同理念的人參與組成。 超過百年歷史的遶境文化,不僅是大溪人 引以為傲的民俗文化資產,更蘊含強大的在地 向心力,藉由盛會傳承傳統禮俗,也凝聚在外 落地生根的遊子回鄉。 ◆ 大溪老街的關聖帝君聖誕遶境習俗 ◆ 撒烏瓦知豐年祭 (圖片來源:吳志學) (圖片來源:李慧慧科長提供) 9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