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推動國民小學在地學課程教材 龜山區

在龜山區歷史發展過程中,以 開墾區先民組成以漳、泉、粵三大 族群為主,這些移民歷經千辛萬苦 冒險渡海來臺,為了尋求精神上的 寄託及慰藉,各自帶來家鄉的宗教 信仰與生活習慣,建立起原鄉的生 活方式,形成多元文化形態。就如 建立在龜山的壽山巖觀音寺。 壽山巖觀音寺建廟於清代,供奉主神為觀世音 菩薩,寺廟主要以龜山五大庄為祭祀範圍,因長久 以來菩薩是龜山區主要精神庇護,為廣大信眾降福 消災,與地方社會的關係更密不可分,廟宇活動與 建築形式,處處呈現宗教文化之美。 龜山除了祭拜觀音,關聖帝君廟在龜山區分布 亦頗多,其中矗立在虎頭山頂的明倫三聖宮,廟宇 採宮殿式建築,由入口至廟埕前的關聖帝君銅像雕 刻精緻華美,廟前步道結合虎頭山市集文化,呈現 在地生活日常景觀。大湖威天宮則是主祀全東南亞 最高的青銅關聖帝君,民眾參拜不燒香改求轉運龍 銀,還有金身臥佛、諸葛孔明、文昌帝君、十二生 肖本命佛區等供人朝聖。 藉由這些歷史悠久的古蹟寺廟之美中,可以一 窺龜山歷史風華發展,盡享地區文化之美。 文化龜崙,宗教古蹟 ◆ 壽山巖為龜山區依山而建的美麗觀音寺 ◆ 三聖宮入口前的銅像,匠心獨具 雕刻精緻 ◆ 宮前廣場視野寬闊,可居高遠望 明麗的風景 9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