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區-壽山巖觀音寺
小朋友你知道「龜山」地名的由來嗎?一般來說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本區的地形是由龜山丘陵和林口台地合成的, 從空中往下看,丘陵的形狀很像烏龜的頭,台地則像烏龜的龜甲,故名「龜山」,這是漢人來台開墾後才開始為此地命名。而另一種說法是因本區壽山巖觀音寺前有一座形狀很像烏龜的山丘,當地的居民稱它為「龜崙嶺」,這裏是凱達格蘭族以前所居住的地方,也叫做「龜崙社」,後來將「崙」改為「山」, 從此就稱為「龜山」了。
家鄉是我們出生、成長或長期定居生活的地方,談起家鄉我們都會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和難忘的回憶。對於現在繁華熱鬧的龜山,你了解多少?你知道龜山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嗎? 龜山從前都住些什麼人?龜山區有那些特色?龜山以前的傳統產業是什麼?龜山后街上有那些老店及有名的小吃點心?龜山有那些文化古蹟?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我們的家鄉龜山區,位置在桃園市的東北方,是桃園市通往台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為南來北往所必經之地。你知道嗎?龜山和新北市是好鄰居哦!龜山和新北市的五個行政區相接,可說是桃園市13 區裡面與新北市相接最多的行政區。
在清朝的時候,龜山隸屬於台北府,在民國初期則改屬新竹州,一直到民國39 年才改為桃園縣龜山鄉,後來民國103 年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桃園市」時,原龜山鄉的名稱就改為「龜山區」了。
龜山這個區域,大約在三百年前是平埔族原住民凱達格蘭族所居住的地方,一直到清朝雍正時期,大約西元1728 年, 才有漢人住進來,後來大家就逐漸融合在一起了。當時龜山的龜崙社和南崁社為早期龜山這個區域內的兩大平埔族部落,這兩個部落都是屬於凱達格蘭族。
在全球化的浪潮衝擊下,世界先進國家政府非常重視人民經濟生活的改善、教育水準的提昇及資訊科技的發達。而龜山區發展在地文化產業特色上,有許多豐富的資源。你可能不知道龜山區有許多的「多」,分別介紹如下:
龜山區內的台地及丘陵面積佔總面積將近一半,蘊藏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具有發展生態文化休閒活動的優勢。
龜山區內有六所大專院校( 銘傳大學、長庚大學、長庚科大、體育大學、警察大學、龍華科大等),高居全國鄉鎮巿之首,充滿了濃厚的文教氣息,具有推動人文教育發展的優勢。
龜山區傳統以林口台地的泉州人聚落以及龜山丘陵的漳州人聚落為主,戰後區內設有9 座眷村,其規模為桃園巿最大, 雖然許多眷村多已改建大樓,但仍保存「憲光二村」老舊眷舍, 也成立「眷村故事館」保留了眷村文化,成為了解眷村歷史的景點,具有發展眷村文化觀光的優勢。
龜山區內有許多的工業區和產業博物館,如華亞科學園區、龜山工業區…、林口酒廠、台塑文物館…,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有全台唯一的中央造幣廠( 製造貨幣的運作中心),讓龜山具有推動產業文化旅遊的優勢。
龜山區內有許多的農作耕地,也用來種植水稻、甘藷、茶葉、苦茶樹及其他農作物,因而發展出許多龜山的農特產品, 像花卉( 聖誕紅)、綠竹筍、苦茶油、網室蔬菜及壽山茗茶, 其中壽山茗茶更讓「茶產業」多元化發展,為龜山茶農開創事業的第二春。
隨著坪頂台地上的大樓興起,帶來了多樣的各式現代美食, 同時也發展出頗具特色的美食文化,走一趟龜山丘陵內的后街美食商圈,你會發現許多的平民美食:如巷弄內的排隊海鮮粥、剝皮辣椒麵( 按辣度計價)、老店肉圓甜不辣、街角早餐蛋包飯、香頌法國麵包( 每日限量及網路搶購的麵包)…等美食, 走一趟龜山后街,可以滿足你的口腹之慾喔!
龜山龜崙嶺山區廟宇繁多,例如石雲禪寺、振天宮、威天宮、忠恕道院、…,而和「龜崙嶺」名稱有直接關係的是「壽山巖觀音寺」,它有將近280 年的歷史了,透過底下的內容介紹,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壽山巖觀音寺」吧!
說起壽山巖觀音寺建廟的原因,具有非常特別的神話色彩。就讓我們一同來瞭解吧!
在清朝乾隆七年( 西元1742 年),當時有一位小和尚來自大陸廣東省嘉應縣,其名叫順寂(俗名鄧定國),順寂小和尚從中國大陸浙江省定海縣南海普陀山恭請了【觀音菩薩正二媽本尊】,渡過台灣海峽來到台灣,由當時的滬尾港( 即現在的淡水港) 上岸,繞過觀音山的山麓頂向南行走,來到現在廟地位置的古榕樹下時,太陽即將下山,於是就在附近的村民汪斗家寄居夜宿一晚。隔天早上要啟程上路時,突然覺得肚痛難以忍受,只好重回到古榕樹下躺著休息,模模糊糊中夢見觀音菩薩現身,驚醒之後肚子不痛了,順寂小和尚於是領悟到觀音菩薩欲在此處安身,即商請村民張衍剛建立一間草房安奉菩薩的神尊,供居民早晚膜拜。後來,也因此神蹟而吸引非常多的善男信女前來上香膜拜,香火鼎盛。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 年)十二月,舊路坑的村民張志榮,其妻子有身孕已到了快要生產的時候,肚子痛了許多天,但是就是沒辦法將孩子生下來,於是便在觀音菩薩神像前虔誠祈禱,在菩薩的庇佑下,順利產下男嬰。張民為報答菩薩恩典於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 年)獨資建造茅屋,名為「三草庵」,供奉觀世音菩薩神尊,供善男信女朝拜,因為神蹟頻繁出現,遠近信仰者與日俱增。
清朝乾隆五十八年(西元1793 年)的夏天,中國大陸福建省水師提督兼台灣總鎮府總兵,正黃旗蒙古人把岳忒氏哈當阿, 奉清廷政府的命令南下要安撫平定盜賊禍患,總兵大人乘坐的轎子,經過三草庵之前時,轎轅輿桿突然不知何故而折斷,哈總兵於是下轎走進三草庵向菩薩行禮並休息,隨手於籤桶中抽出一張籤詩,籤詩中有句話說:『添油三斤佛前點,定保前程得太平。』哈總兵看了之後不以為意,於是下令隨從買了一缸油贈送供奉。不料,抬到三草庵前失手墜地,油缸破了裏面的油散落一地,剩下的油不多不少只剩三斤,哈總兵衷心的信服, 並許下心願「平定亂事凱旋之後,必當建置新廟報答」。
清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 年),哈總兵果真提早平定盜亂,凱旋回到淡水時,因感念觀音菩薩靈驗的神威,特別稟奏朝廷撥款白銀千兩付託順寂小和尚完成其多年的心願,隨後由順寂和尚召集地方耆老仕紳,共同討論籌建新廟事宜。從乾隆六十年八月動工,至嘉慶二年(西元1797 年)歷時三年完成正殿之建造,並將佛像安放於其中,由哈總兵親手題字之『慈航廣濟』匾額,懸掛於正殿上,報答菩薩的恩典,同時還恭請朝廷正式賜名為「壽山巖觀音寺」。
乾隆七年(西元1742年)觀音菩薩顯靈創建原始年代,當時只是一間簡陋 的「草房」。
乾隆二十八年(西元 1763 年)稍微擴大改建為茅草屋一間,名為「三草 庵」。
乾隆六十年(西元 1795 年)至嘉慶二年(西元 1797 年)完成正殿,往 後地方仕紳陸陸續續籌資金擴建添修。
治大正四年(西元 1915 年)日在龜山地區五大坑庄(舊路坑、新路坑、 楓樹坑、社後坑/兔子坑及塔寮坑)的地方仕紳號召下,籌措了大筆的修建經費,歷經一年多的時間修整完工,今日所見之廟貌,就是在這一個時期修建完成的。
民國 75 年內政部核定為國定「三級古蹟」。
桃園巿的地理環境屬於台地地形,從北到南依序有林口台地、桃園台地、湖口台地等三大台地所組成,其中以桃園台地的面積最大,這些台地的地形原屬於河川的沖積扇。桃園台地的地勢較為低且平坦,所以成為北部地區重要的農作物生產地區,以稻米為大宗,山坡地多種植茶葉為主,也因為地質或氣候的絕佳條件下,綠竹筍、甘藷等作物也都有生產。
龜山區是桃園往返台北地區重要的必經之地,從現在的台一號省道車水馬龍的盛況來看,不難發現到龜山區它本身交通的重要性。龜山區是因交通要道而形成的聚落,因此有許多不同的族群共同在此居住開墾。當然不同的族群會衍生出不同的信仰,觀音菩薩是許多善男信女信仰的主要神明,因此壽山巖觀音寺也逐漸演變為龜山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
壽山巖觀音寺位於桃園巿北方,鄰接新北巿境界,為台北到桃園間往返的省道旁,早期是南北往來交通之關卡。現址為桃園巿龜山區嶺頂里萬壽路二段6 巷111 號。
何謂台地?
海拔200 公尺以下,由紅土及鵝卵石堆積而成,且頂部平坦的地形。
何謂台1 線省道?
又稱縱貫公路、西部幹線,它是台灣最重要的一條南北向的公路。
壽山巖觀音寺主祀觀音佛祖,在一樓正殿座鎮的神尊是觀音菩薩(俗稱大媽),神像前方供奉的是由順寂和尚- 鄧定國奉請來臺的開基神像,這尊神像被尊稱為「老二媽」,神龕同時供奉善財、龍女、韋馱尊天菩薩與伽藍護法;大殿左次間神龕供奉文殊菩薩,前方供奉註生娘娘與婆姐;大殿右次間神龕供奉普賢菩薩,前方供奉福德正神與土地婆;大殿兩側牆前供奉十八羅漢,每尊羅漢像分列於假山之上。兩側護龍建造鐘鼓樓,鐘鼓樓的一樓作為祭祀空間,分別供奉地藏王菩薩與關聖帝君,在寺廟四樓的凌霄寶殿供奉著玉皇上帝、王母娘娘…… 等道教為主的神祇,提供信眾祈求平安順利。
壽山巖觀音寺正殿所供奉的神明,可以從本寺名稱當中知曉,正是供奉著 觀世音菩薩為主神。
本寺最早所主祀的觀音菩薩神像來歷,則是由順寂和尚從南海普陀山所攜帶渡台,而這尊神像目前放至於正殿神龕最中央之處,其位置則是在鎮殿菩薩之前。追溯該寺創建的歷史可得知,這尊在該寺有「老二媽」之稱的觀音菩薩神像,至少已有長達將近280 年左右的時間。從時間這一點來看「老二媽」被指定成為代表該寺精神象徵的文物。「老二媽」觀音菩薩神像是以男眾相呈現的木雕神尊,在神像的外觀上,可以看到因為受到了長時間香火的供奉,尊容上呈現出燻黑的狀態,但無損其神
本寺觀世音菩薩,當地稱觀音佛祖,是以護佑懷孕婦女、保護小孩最為人津津樂道,當然在近三百年歷史當中,也不乏多次讓信眾祈求神尊胎體入藥,替信眾除病,或是在戰爭時期現身顯靈保護當地民眾,於大水災中遇龍治水,諸多的神蹟顯赫,廣為流傳,更顯神威。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與菩賢同為一切菩薩之上首, 協助佛陀教化眾生。在佛教裡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表徵,普賢菩薩是「大行」的表徵。最常見的文殊菩薩造型,騎在一隻青毛獅子上,右手持寶劍,左手持經卷, 寶劍像徵智慧,能斬斷一切煩惱。菩賢菩薩乘白象,白象代表的是行願堅信,辛勤不倦。
本寺地藏王菩薩供奉時間甚久,位在本寺的龍邊配殿,由耆佬們的口訪中可得知,已超過百年以上,也是本寺相當重要的神祇之一。
本寺的關聖帝君,位在本寺的虎邊配殿,兩側陪祀關平太子與周倉將軍。而該寺的關聖帝君,手上則是拿著書本。在民間信仰當中,這樣形象的關聖帝君,則是被稱為文關公。有眾多香客信眾前來祈求生意與考試順利。因此在神案面前的桌上夾層壓滿了各式各樣的名片與准考證,可想而知其香火鼎盛的程度。
凌霄寶殿所奉祀的神明以玉皇上帝為首( 中間),是以道教為主的神祇。道教把玉皇上帝的誕辰定為農曆正月初九,這一天也就是俗稱的「天公生」。由於天公在百姓的心目中是眾神之最, 所以祭祀天公的儀式也就特別的隆重。前一天晚上,全家便得齋戒沐浴,設立祭壇,供奉五牲、紅龜粿餅等,全家老少依序上香,並行三跪叩禮。
壽山巖觀音寺保留有數塊清代古匾, 其中又以懸掛在正殿清嘉慶二年(西元1797 年)由哈總兵敬獻的「慈帆廣濟」牌匾最為古老。哈當阿總兵與壽山巖觀音寺的發展有緊密關係,因此將「慈帆廣濟」匾額懸掛於中軸線上。同樣懸掛在正殿的還有嘉慶三年(西元1798 年)由眾信徒敬獻的「慧日光被」,記錄嘉慶年間的整修,以及清同治三年(西元1864 年) 福建水師提督軍門林文察(西元1828- 1864 年)敬獻的「佛法無邊」牌匾,記錄林文察平定戴潮春之亂的歷史。
由廣東籍客家人所捐獻, 上方之鑄字粵東嘉應弟子仝敬 壽山岩佛祖座前。這件文物不僅僅提供確認壽山巖觀音寺的歷史年代,更提供對於該寺與地方族群間互動頻繁最有利的證據,除了閩南和蒙古族群外,還有來自廣東的客家族群,所以日月雲板是壽山巖觀音寺的重要文物之一。
香爐座下方以四足支撐, 與其他一般形式上為三足香爐甚為不同,其獨特性為北台灣少有,四足之造型呈現,有著護佑四境、安定四方的寓意在裡面。
壽山巖觀音寺的諸多法會活動,其中以農曆6/18 及6/19 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日的法會,是一年之中最為熱鬧的祭典活動。
近幾年來壽山巖觀音寺在菩薩成道紀念日時,辦理「桃園觀音菩薩文化節」的活動,其中包括了全國舞龍公開賽、遶境、踩街、千人護駕回鑾、菩薩回娘家、百人誦經、揹菩薩祈福及菩薩成道紀念法會…等等一列系的活動。
壽山巖觀音寺為感念開山祖師-順寂和尚親揹「觀音菩薩正二媽本尊」從大陸渡海來台,在每年農曆2/19、6/19、9/19 及每月農曆初一早上9:00-11:30,特別舉辦揹菩薩活動與佛菩薩親近,同時能廣植佛緣增加福氣增加智慧。
壽山巖觀音寺於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日傍晚, 龜山地區五大坑的信眾, 會根據觀音寺的爐主及四大柱進行工作分配, 以各種陣頭迎送水燈排到寺廟前廣場祭拜, 祭拜之後會沿萬壽路南下繞行龜山巿區, 再到虎頭山下水燈窟, 施放水燈, 並邀請各方好兄弟參加農曆七月十五日廟前的普度大會。
中元節當天( 農曆七月十五日) 廟前廣場會擺滿五大坑信眾供奉的豬公, 也還會供奉各種以麵粉及水果雕成之看牲。
舊路坑、新路坑、楓樹坑、社後坑( 兔子坑)及塔寮坑。
使用紅片糕、糯米,加上染料搓揉製成各種樣式的珍奇異獸、山珍海味等。一般於普渡或建醮時用來觀賞用。
壽山巖觀音寺從台灣光復以來,至今共舉行四次建醮大典, 辦理時間為:
民國40 年( 歲次辛卯)、民國52 年( 歲次癸卯)、民國64 年( 歲次乙卯)、民國88 年( 歲次己卯) 的農曆十一月舉行五朝福醮大典。壽山巖觀音寺董事會為響應政府環保節約之政策,決議將每十二年一次的建醮活動改為每十年一次的週年慶典活動。其慶典活動舉辦的時間如下:
民國71 年 首次舉行「老二媽」本尊蒞台240 週年慶典及社教活動。
壽山巖觀音寺從民國105 年起,農曆六月恭祝觀音菩薩聖誕,開始擴大舉辦桃園觀音菩薩文化節系列活動,活動有兒童繪畫比賽、恭請菩薩出巡遶境二天、分靈菩薩回娘家、揹菩薩活動及九龍呈祥晚會等活動。從民國106 年起每年都辦理全國舞龍公開賽,各社團展現優異的成績。
建醮是民間常見的大型祭典活動,也稱做醮。主要目的是為地方及信眾祈福、消災,兼超度境內無主孤魂,最終目的即是希望獲致「冥陽兩利」。
為期五天祈福巡求平安清靜的祭典,以祭期的長短,顯示其規模的大小,依齋期舉行一天的醮稱「一朝醮」, 五天稱「五朝醮」…以此類推,一般以奇數(陽數)天數為準,最多可達四十九朝之久,如羅天大醮。
在每年立春之日, 觀音寺會辦理補春運活動, 信徒可以將全家衣服帶至廟中填寫祈求平安之疏文, 交至佛前供桌誦經, 誦經完成之後再一一擲聖杯,如獲佛祖同意, 即可焚燒疏文及補運金錢, 並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順利平安如意。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國曆每年2/4 - 2/5 之間,表示著春天之開始。
在過去農業社會閩南人有在農曆六月過「半年節」的習俗, 而壽山巖觀音寺是目前全台灣少數仍保留農曆六月初六「開天門、補半年運」活動的寺廟。因此,特別在半年節開天門的時刻, 和市民共同「補運」,祈求桃園好發展,每個家庭皆平安,同時也將半年節的傳統延續,成為桃園閩南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在這天壽山巖觀音寺亦準備湯圓,來祝福虔誠的鄉親信眾都能健康平安,這也是壽山巖觀音寺和桃園巿文化局合辦的一個活動。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寺內供奉的天官大帝聖誕,也是元宵節。當天廟裏會舉行三獻法會,同時提供「壽龜」供信眾祈求回家, 擲筊經菩薩同意,即可將壽龜帶回,來年再加碼還願。近幾年來觀音寺更結合區公所及相關社團辦理元宵晚會,讓節氣氣氛更加熱鬧。
壽山巖觀音寺早在日治時期以前就有「乞龜」的活動,乞龜所使用的製龜材料大都以祭品為主。 自古以來龜即被視為祥瑞、長壽的象徵,「乞龜」就是把祥瑞及長壽富貴帶回家。 「乞龜」的規矩是今年所乞得之龜,來年須加倍的奉還, 來年的龜體會越來越大、數量越來越多。
點「光明燈」是燃燈供養神佛的意義,據經典記載,致敬誠心以燈火來供神佛是有無量福報,因為這個福報,使人生越來越光明、平安,所以稱為「光明燈」或「平安燈」。又因為供養神佛的燈是不滅,所以也稱為「長明燈」、「常明燈」等。一般點光明燈的時間可以選擇在農曆正月初九日(八日深夜子時);不過並未限定在春節時間點燈,其他特定時間也可請廟宇安排。
壽山巖觀音寺點光明燈的服務有:平安燈( 求合家平安)、元辰燈( 求身體康泰)、文昌燈( 求金榜題名)、招財燈( 求財源廣進)、婚姻燈( 求姻緣順利)、添丁燈( 求早生貴子)、貴人燈( 求貴人相助) 等等。
安太歲最主要的是:「安穩心神」,唯有神情穩定自在, 才能產生清明的靈性智慧,進一步消除諸多的貪念惡習,才能達到真正的消災解厄。
壽山巖觀音寺的安太歲活動,工作人員會將安太歲善信大德的姓名,傳送到太歲廳科技燈座,也會顯示安奉太歲信徒的姓名,信徒到太歲廳參拜可在查詢電腦台前輸入電話,就會在太歲燈座上跳出有姓名的閃燈號座。
壽山巖觀音寺於每年農曆的十二月會擇日舉辦法會,以酬謝值年太歲星君一年來的庇佑,並於隔年的正月擇日舉行安奉太歲的三獻法會,於法會中誦經代為祈求事事逢凶化吉、運好財來及闔家平安。
民間習俗認為年神之中以太歲為首,乃人類本命歲神,太歲神君主掌人間一切禍福,而六十甲子各有不同的太歲神輪值,而當年輪值之歲 神稱之為值年太歲。
入廟拜拜有一定的順序原則,參考廟方規畫的參拜路線來進行拜拜,掌握「入境隨俗」的禮儀方式。可參考方式如下:
一般廟宇有左、中、右三個門,出入廟宇時要左進右出( 左青龍、右白虎),取「入龍喉、出虎口」之意。入龍喉是躍龍門,出虎口則有除煞之意。
廟宇中門多會用柵欄或矮板阻擋,不讓信徒出入,因為中門是神明神聖通道。古人有左尊右卑、男尊女卑的觀念,因而發展出「男左女右」觀念。因此,在廟宇外的石獅,若有公母之分,公獅子擺置左邊,母獅子則擺右側。
廟宇左右方的辦別方向,是以廟宇座落的方向往外看( 以神明的角度往外看)。「左青龍」就是我們面對廟的右方,「右白虎」就是我們面對廟的左方。
2. 燃香拜神
玉皇上帝( 天公) 最神聖,應先朝廟外拜天公,再朝內拜神明。拜神明,先主神,後從配祀神明。因壽山巖觀音寺一樓是佛祖殿,主祀觀音菩薩;四樓凌霄寶殿,主祀玉皇上帝。所以廟方規畫的參拜方向為:
一樓佛祖殿香爐5 座,參拜方向:
1. 主神( 觀音菩薩)
2. 廟前( 天公爐)
3. 龍邊右( 地藏菩薩)
4. 龍邊內( 太歲殿)
5. 虎邊左( 關聖帝君)
四樓凌霄寶殿香爐1 座,請上樓點香參拜。
每一座香爐最少須插上一支香,慎重者,插三支或五支。插香的數量必須是一、三、五等奇數,奇數象徵陽。插香要用左手,傳統人們多用右手操持生活,殺生較多,使用左手是表示對神明的尊敬。
拜完神明後,若有問題可擲筊請示神意或是抽籤詢問神意。若是抽籤,需要有聖筊,該籤才能代表神明旨意。
求籤禮儀:
1. 求籤時,一籤只問一件事。
2. 向菩薩稟告自己的基本資料( 姓名、住址、出生年月日及要求問的事項),祈請菩薩查明真相指導迷津, 等數分鐘後,擲筊得到聖允後,才進行抽籤。
3. 擲聖筊次數為一次或三次,由個人與菩薩約定為主。
4. 抽到之籤支看清標示,接著向菩薩請示, 該首籤詩是否有誤, 若未得到聖允須繼續再抽,直到聖允為止。
5. 若得聖筊,即可根據籤支上標示至籤詩處取籤詩。
5. 祈求平安信物(過爐)
有些廟宇會提供平安符紙、祈福掛飾、佛珠手環等,在帶走之前,要先拿到香爐上繞三圈,表示已得到神明的同意與加持,俗稱「過爐」。
6. 焚燒金紙
最後將金紙攜至金爐焚燒,即完成此次的拜拜儀式。建議:這幾年為了減少空汙,以勸導不在廟宇焚燒,可以集中到焚化爐處理。
原則上有三種形式:
兩隻筊杯一正一反,表示所請示祈求之事神明應允、贊同、可行。
兩隻皆為正面,代表神明笑而不答,意為陳述不清、無法裁示或明知機緣未至不足,何必有此一問;或所提的問題自有主張、已有定數,何必多此一問;也可以解讀為神明主意未定,重新請示。
兩隻皆為反面,表示神明否定、生氣、或不答應所求之事。
龜山區地形是以丘陵和台地為主,地貌較為破碎不完整, 而壽山巖觀音寺整體建築因坐落於小山丘上,所以整體建築形態是依山勢而建,與傳統式的建築格局略有不同。因地而築的狀態,讓該寺的建築有別於其他佛寺的樣式。
現今看到的建築主體是在大正四年(西元1915 年)修建, 壽山巖觀音寺因為受到白蟻的侵蝕,由龜山地區五大坑庄(舊路坑、新路坑、楓樹坑、社後坑及塔寮坑) 的地方仕紳號召下,籌措了大筆的經費發起修建,並聘請名師陳應彬大師設計監造,奠定了壽山巖觀音寺現今的規模。
現今的壽山巖觀音寺的主體建築大致保存日治大正四年(西元1915 年)的樣貌,是一座屬於二落二廊及二護龍之建築格局。二落即三川門與正殿、二廊即連接三川門與正殿的廊道,兩殿之間以廊道相接圍住中庭,廊道未設隔牆。兩護龍即是左右護室。兩側護龍與中軸的正殿、三川門其建築採左右對稱,是典型傳統漢式中型寺廟建築的平面配置。
龍為古中華文化帝王九五之尊之表徵,壽山巖觀音寺因地形及地勢雄偉,有九龍奔騰之勢, 因此興建九龍壁。壽山巖觀音寺於民國87 年委請園藝專家羅清吉教授設計, 並邀請「活的國寶- 劉銘侮大師」承造台灣第一座寶石陶九龍壁,劉銘侮接受委任後,全部的美術工程皆親自捏塑燒造,並於88 月年9 月完成, 因此九龍壁可以說是台灣最大型之戶外陶瓷景觀公共藝術,也是壽山巖觀音寺的鎮殿之寶。除此之外,兩側的仙鶴及神黿,也是避邪鎮寺之寶。
劉銘侮- 台灣著名的陶藝家,彰化永靖人。他將低溫的「交趾陶」改良為高溫的「寶石陶」, 可以用火燒製出一百多種釉色。
九龍壁後方的蓮花池, 因主祀神明為觀世音菩薩, 加上水池狀似蓮花, 因此取名為蓮花池。整個水池和週邊的環境相互搭配, 讓視覺上產生延伸的作用, 雖然面積不大, 但不會感覺很受限制。
民國52 年6 月興工重修寺廟,同時增建鐘鼓樓。鐘鼓可說是寺廟中不可少的文物。 一般將其置於正殿的前廊,左側懸掛鐘、右側懸吊鼓。
為感念開山祖師順寂和尚親揹「觀音菩薩正二媽本尊」從大陸渡海台,於民國97 興建開山祖師紀念堂,於堂內供奉順寂和尚及台灣總鎮府總兵哈當阿之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