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竹區-五福宮

祭祀主神:玄壇元帥
  • 聯絡電話: 03-3227909
  • 地址資訊: 桃園市蘆竹區五福路1號
  • 開放時間: AM6:00~PM9:00
  • 門票資訊: 免費
  • 網站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wfg3227909/
  • 停車資訊: 路邊停車

五福宮原名「元壇廟」、「玄壇廟」或「元帥廟」。在清代, 南崁正好位於桃園台地北部海運路線與陸路路線地交會點上, 而五福宮所在地點就位於南崁地區漢人開墾先後建立五大庄的中心位置,三百多年來,五福宮已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其主神也分香至其他區域的信仰中心,如景福宮、仁和宮等。

五福臨門 鬼斧神宮

蘆竹五福宮

  蘆竹五福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祂的開始源自於一個美麗的邂逅。傳說西元1681 年,明鄭的軍隊路過南崁時,一位士兵將他從家鄉攜帶出來,祈求神明保佑他安全的護身符遺忘在林子裡的樹梢上。半夜鄉民望見林子裡發出亮光,走進去發現是一個掛著的護身符,鄉民認為這是神明顯靈,於是他們砌建一間草廟奉祀神明,這位神明就是五福宮的主神趙公明。

  大家可以想像三百多年前的蘆竹,一個遍布森林、沼澤的瘴癘之地,還時有原住民出草攻擊。已經冒著生命危險渡過險惡的黑水溝來到此地的漢人移民,又身處在這樣不可預知的險境中,他們內心會有惶恐不安,移民很自然想得到神明庇佑, 求得心理的安定感,趙公明在此一時刻到來,正如同漆黑的天際裡出現的一盞明燈,為生命帶來了希望。

  在封神演義裡趙公明裡是一位騎著黑虎法力高強的武神, 之後演變成瘟神,最後成為一身戎裝、頂盔貫甲、黑面濃鬚, 一手執鐵鞭,一手捧元寶,騎著一頭黑色猛虎的武財神。

  五福宮原名「元壇廟」、「玄壇廟」或「元帥廟」。在清代, 南崁正好位於桃園台地北部海運路線與陸路路線地交會點上, 而五福宮所在地點就位於南崁地區漢人開墾先後建立五大庄的中心位置,三百多年來,五福宮已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其主神也分香至其他區域的信仰中心,如景福宮、仁和宮等。

  五福宮的祭祀範圍為南崁五大庄輪值,包括坑仔庄、蘆竹厝庄、南崁廟口庄、南崁頂庄與南崁下庄。祭祀圈內地大多數民眾都會捐錢並參與祭祀活動,除了一般民眾外,地方上的菁英也一直扮演著相當積極的角色。如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 年)五福宮重建時,於廟口增建一座「聖蹟亭」,根據增建聖蹟亭所留下的碑文,可以知道當時五大庄的地方菁英與一般民眾支持重修廟宇增建聖蹟亭的景況。另外碑文裡面還出現藍、夏、潘等姓氏,他們都是平埔族,表示當時南崁地區的平埔族都已漢化,信仰漢人的神明。

  日治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 年)五福宮翻修前,南崁流行一首歌訣:「虎盹眠,貓盹神。吳添友不信神,水蛙旺仔雜跳又無憑。南崁廟仔若欲翻,簡朗山欲寄付一千銀。」虎、貓、水蛙均暗指當時地方上名人,吳添友、林日旺(水蛙旺)都是基督教信徒,顯見參與五福宮的祭典是地方上的大事,不分教別。

  歷經清朝、日治到戰後,五福宮一直與五大庄民眾生活在一起。小朋友可以問問家中的長輩,記不記得以前參加廟會慶典那令人興奮的心情,到廟裡禮拜玄壇元帥時心裡那份踏實安定的感覺是否依然還在。你也可以自己走一趟五福宮,親自撫摸來自遙遠的道光三年古香爐,仔細看看同治六年的聖蹟亭, 感受先民對文字的景仰,專心找找看廟裡的龍柱、石雕、木雕上捐獻者的姓名,這些都代表著五大庄的信徒對生命的冀望。甚至,中元普渡時,你也可以跟隨著五大庄放水燈的隊伍,重新走一遍先民的足跡,感受那深刻虔誠的信仰。

第一章 歷史沿革

現在五福宮的大致廟貌是在日治時期才建立的

前五福宮時代

海盜、黑水溝、原住民

  西元1856 年,一艘滿載米糧等貨物的金益源號商船自八里坌港緩緩駛出,但出發沒多久就被四艘海盜船跟蹤,四艘海盜船每船擠滿了四十餘名目露凶光的海盜,各持火銃,他們挾持了金益源號,用火銃擊傷三名水手,將商船牽至南崁港外海, 再把船上貨物洗劫一空。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都十九世紀了, 怎麼台灣還會有海盜?不用懷疑,這是當時台灣的日常,海盜不是只出現於歐美電影神鬼奇航裡,在台灣海峽遠從明代開始, 也就是十六、七世紀時,海盜更多,勢力更強大,你有聽過林道乾、顏思齊的大名吧。

  不過你可能會說, 不出海不就沒事?可是不幸的,先民們,也就是你的祖先沒得選擇, 他們原本居住於福建、廣東一帶,山多田少, 糧食不足,當時台灣卻有大片未開墾的荒地, 他們只好冒著生命危險坐著破舊的船隻,穿越波濤洶湧,被稱為黑水溝的台灣海峽, 有時不幸還會遇到上面說的海盜船。那時留下來一句俗諺:「六死三留一回頭」十個人渡台,六個人遇難,一個人回頭,只有三個人安全上岸。

  你應該還有一個問題,哪來的南崁港?我必須告訴你,早在十六世紀荷蘭人畫的台灣地圖裡就有Lamcam(南崁)這個港口,就是南崁溪的早期河口,當時河口沒有淤積時,應有沙洲圍起來的潟湖,風浪較為平靜,可以停泊船隻,就像清朝時期的許厝港,為先民移墾,海峽兩岸貿易的港口。當年開墾南崁地區的移民很多就從南崁港上岸的。好了,最後你會問我, 這跟五福宮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你想,如果是你歷經劫難隻身來到這個蠻荒之地,還要時時面對瘴癘之氣和出草獵首的原住民,你內心不會恐懼害怕嗎?你是不是很希望得到神明的保佑?以前的先民就是有這樣的需求,所以他們於明鄭末期在南崁創建了五福宮。

清代的五福宮

周添福、馬偕、蛇

  你面對五福宮,從祂右側的龍門進去,直走至後殿,往右會看見一間施主殿,裏頭供奉開基施主周添福祿位。周添福是誰?原來五福宮最初是以稻草搭蓋,極為簡陋,後來信眾越來越多,乾隆五年(西元1740 年),在地方人士的倡議下,改建了廟宇。至乾隆十五年,南崁虎茅庄的業主(大地主)周添福再度發起重修,他除了自己捐出土地金錢外,也向地方居民募集丁口錢與捐款,用來擴建廟基。因為周添福對五福宮的貢獻,所以直到現在廟內仍供奉他的長生祿位。同治五年(西元1866 年)五福宮再度重修,將廟宇改為前、後兩殿,增加後殿及拜堂,且於廟前加建一座聖蹟亭。

  在周添福祿位的對面,有一座以透明玻璃砌成取名「使者公」蛇洞。為何廟裡會養蛇?相傳日治時期五福宮擴建時,於基地穴中發現有蛇,信眾原要撲殺,卻忽然不見了。直到改建落成之日,群蛇又出現於廟埕,之後這些蛇常盤踞於廟內樑上,五福宮為免信眾害怕,就蓋一間「使者公」蛇洞收養這些蛇。其實早在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 年)馬偕至南崁傳教時,在他的日記裡就說,他曾去參觀當地一間廟宇,廟前有一棵老榕樹,樹下有許多洞穴, 當地人傳說,會有一條漂亮的蛇悠哉的纏繞樹枝, 毫不怕人,是鄭成功的隨從投胎轉世而來的。他參觀的寺廟就是五福宮,這應該是使者公最早的由來。

日治時期的五福宮

吳添友、林日旺、皇民化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自清代至今,五福宮的樣貌都沒變,其實現在五福宮的大致廟貌是在日治時期才建立的。日治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 年)九月大颱風,五福宮遭損嚴重。庄長康德恭等人集議重建,經五大庄民及大溪郡大溪街民之熱心捐助下,動工重建,歷經一年時間,擴建為前中後三進,佔地一百五十餘坪,這就是目前我們所看的五福宮主體樣貌。

  當時參與修建的地方名人有吳添友和林日旺,兩人都是馬偕至南崁傳教的第一代信徒,林日旺還是平埔族南崁社的頭目。可知當時五福宮香火鼎盛,是地方信仰中心,因此即使是基督徒也會參與祂的祭祀與募款活動。但到了西元1937 年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禁絕本省宗教信仰。於是玄壇元帥等大型神尊被運至桃園文昌廟內關起來;其他小型神尊則事先被南崁五大庄林姓、李姓等信徒請回自宅中藏匿奉祀,祭拜時偷偷請出祭祀。戰後,鄉民才前往各信徒宅中與文昌廟迎請玄壇元帥等神尊回五福宮奉祀。

第二章 地理位置

在清代,五福宮已是陸路、海路的交通樞紐

清代

  這是清乾隆時期畫的南崁一帶地圖,你仔細看,在南崁溪出海口的兩側有「店」的標示符號,表示這裡已經有漢人聚落, 也有商店從事商業交易。沿著南崁溪往上,可以看見南崁社,那是平埔族的南崁社,在其旁則有「庙」的標示, 這座廟就是《淡水廳志》記載的「元壇廟」,也就是後來的五福宮。廟的周遭有「庄」與駐兵的「南崁汛」,可以想見在清代,五福宮已是陸路、海路的交通樞紐,同時也位於南崁五大庄的中心位置。

日治時期

  下圖是日治時期南崁廟口庄的區域圖,五福宮當時屬於桃澗堡南崁廟口庄,之後又改成新竹州桃園郡蘆竹庄南崁五十五番地,其位置就坐落於圖中標示廟口一帶。當時交通不便,五大庄的民眾要到五福宮祭拜,常需長途跋涉,如坑子地區就走番社嶺古道,翻過山頭才能到大廟。其他村庄也大多徒步過去,頂多經濟情況較好的就騎腳踏車。

耕地及天然地
起伏地及變形地

戰後民國時期

  日治時期的南崁廟口庄在戰後定名為「五福村」,桃園升格為直轄市後,改稱五福里, 五福宮的位置就在五福里五福路1 號。這時舊五大庄範圍內的人口已甚為稠密,加上交通便利,遇到節慶的日子,廟前

第三章 神祇與陳設

一定的秩序祭拜,才能展現你對神明的尊敬和謙卑

  我們到廟裡拜拜,最重要的是心意和誠意。心意是拜拜的供品,像牲禮、水果、糕點等都是,那誠意是什麼?誠意是拜拜的禮儀,你依照既定的儀式,一定的秩序祭拜,才能展現你對神明的尊敬和謙卑。你不能一進門,點了香就拜,或是看到香爐就往前拜,連拜哪一位神明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到五福宮前,要先清楚五福宮有哪些神明,順序要怎麼進行。

  首先,我們走過五福宮的牌樓後,就是進了山門,也就表示進入寺廟的範圍,這時候我們要淨口、靜心,表示尊敬。基本禮儀是,不要大聲喧嘩,不能講粗話,也不能邊走邊吃或抽菸,這些都是對神明不禮貌的行為(註2)。再來,我們要進廟了, 進入廟殿要龍門進虎門出,所謂「入龍喉出虎口」。以神明的坐相為準,祂的左側是龍門, 右側是虎門;如果面對廟門, 你的右手邊是龍門,左手邊是虎門。你要是從虎門入,那是入虎口,不吉祥。

  現在,你總算走來了,點了香你準備要拜,可是先拜哪裡呢?如果你還在讀幼稚園,你就可以裝可愛,跟著大人後面走, 人家叫你拜你就拜。但你總不能一直這樣可愛下去吧,所以你要注意聽,這時候向後轉,從虎門走出去,在廟門外的正中間,擺了一座天公爐,那是玉皇大帝的代表,當然是地位最崇高的,因此要先參拜,面朝外,向天祝禱,然後插香。

  接著你再從龍門走進去,啊!忘了告訴你,五福宮有六座爐,你要點六柱香,那你現在手上應該還有五柱香。這時候, 你面對一樓的正殿,向主神玄壇元帥與從祀的中壇元帥、五谷先帝、開臺聖王等神明祭拜。

  然後,你由右側走進後殿,先拜開基施主周添福的祿位後, 走上樓,向二樓正中央的觀音佛祖、左龕的天上聖母、右龕的關聖帝君祭拜。不過,這時你要留意不要被煙燻暈了頭,忘了在你的右後方還有月老殿,你也要走過去拜。什麼?你爸媽說你年紀還小不能談戀愛,所以你不想拜。可是你仔細看,月老殿除了月老星君和註生娘娘外,還有文昌帝君,你想要功課進步吧,那就乖乖的,認真的拜一拜。

  好,現在你手上只剩一炷香了,請你從左側樓梯下去,下去後,你會看見太歲殿,奉祀的太歲星君主掌人間的吉凶禍福, 你不是希望今年的運氣好一點,老師不要找你麻煩嗎?那你可要專心的向祂祝禱,但切記,拜完後是轉身將香插在身後的香爐,千萬不要弄錯方向,直接對著香爐拜,那你會拜到使者公, 我沒有聽過蛇會保佑人的運氣好的。六炷香拜完後,你可以準備燒金紙了,燒完金紙就完成這趟祈福之旅。不過近年來為了環保防止空污,我們還是盡量不要燒金紙。

參拜動線圖

第四章 信仰與生活

中壢區最古老的廟宇傳統藝術的寶庫

  廟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祂與在地民眾的日常生活習習相關。初一、十五你上香拜拜祈禱神明庇佑你和家人健康、平安、順利;心情不好時,你也可以去廟裡向神明訴說你的委屈與焦慮,希望神明給你安定的力量;即使一帆風順,幸福快樂時, 也可以向神明報告,感謝祂在冥冥中護祐你。廟宇與人們的關係是如此的親密。可是你也要明白,每一座廟都有祂一定範圍的祭祀圈,祭祀圈的意思是說:「共同祭祀一個主神的民眾所居住的地域」像五福宮的祭祀圈就是南崁五大庄,也就是五大庄的民眾主要祭祀的神明是五福宮的玄壇元帥。五大庄在日治時期是指坑仔庄、蘆竹厝庄、南崁廟口庄、南崁頂庄與南崁下庄等庄。如果以現今行政區域說明,就是現在蘆竹區的大部份( 大竹地區除外),龜山區的南上、南美、大坑三里和大園區的三石、菓林二里及竹圍里一部份。這些地區的民眾除了平時個人會到廟裡燒香拜拜外,最常見的就是參與五福宮的節日慶典。五福宮一年中主要慶典有:

祈安遶境

  玄壇元帥的生日是農曆三月十六日,我們一般人的生日是買蛋糕,唱生日快樂歌,但神明當然不能這麼簡單。每年農曆三月起,五福宮就開始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第一項活動是祈安遶境。遶境又稱巡境,是神明遶行祭祀圈的各里,一方面象徵對居住地域的「淨化」作用,民眾相信在遶境的活動中,可將居住空間的「不乾淨」驅逐出去,神明經過也會帶來福份。另一方面,在遶境的過程中,祭祀圈內的各里也會形成共同的認同感,達到團結各里的目的。五福宮的遶境隊伍包括花車、鼓隊、神將等數十輛車隊。信眾則於自家門口持香祭拜,中途如遇到寺廟,也須行禮參拜。

玄壇元帥聖誕法會

「解結」與過火儀式

  每年農曆三月十六日早晨,由五大庄代表進行玄壇元帥祈安祝禱法會,法師會依序起鼓、請神、誦經。因為希望民眾多參與活動,所以廟方也會舉辦「解粽」活動,由五福宮提供素粽,讓信徒解開繩結,稱之「解結」,意為祈求玄壇元帥助其解開心結煩惱,以求諸事順利。這天的下午廟方也會舉行過火儀式。過火又稱「踏火」,民間認為可達到除穢、袪邪、解厄的作用。藉著過火有助於神明神威廣大,廟宇香火鼎盛,民眾也可以將家中的神像帶來參加過火儀式,如此可以達到趨吉避凶,祈求身體健康的效果。過火有分過金火與過炭火二種,五福宮是過金火,先將神像安置於神轎上,然後請至廟前廣場, 由玄壇元帥降乩,指示過火儀式的時間及需要注意的事項。時間確定後,由法師進行過火之儀式,神轎、廟旗、無轎神尊便依序踏過火堆,完成過火儀式。民眾也可自由參與過火活動,或將火堆的灰燼取回家中,以祈求平安。

中元普渡

孤燈寂寂夜沉沉,一盞明燈四海明

  農曆七月的祭祀在台灣是重要的宗教活動,除了因為道教的地官信仰,佛教的盂蘭盆節外,最主要是由於台灣渡海拓墾的背景以及初期械鬥頻繁,導致各地有許多無主之枯骨,這些當年獨自渡海來台的移民,不幸過世後,並無後人予以祭祀, 成為無主孤魂。七月的中元普渡就是特別為他們舉行的祭典, 這也是台灣人對於同是渡過黑水溝卻喪生異地同胞的悲憫與關懷。普渡於農曆七月十五晚上舉行,在五福宮廟前廣場會擺放堆積如山的食品,讓這些無主孤魂可以飽餐一頓。但就如同我們去參加宴會一樣,主人會先發請柬,寫明時間、地點請你準時與會,這是一種誠意和禮貌。

  五福宮的中元祭也是如此,在農曆七月十四日清晨,會先發出邀請函,請在五大庄內水、陸、空各界的無主孤魂第二天來參與宴會。只是這邀請函並不是用書面的方式發出,而是以放水燈的儀式邀請。七月十四日下午五點左右,代表各庄頭的水燈排先於五福宮廟埕前,點亮水燈頭並豎起水燈排,參拜大士山,接著南崁五大庄各里的水燈排與花車車陣,便開始水燈排陣頭的遊行活動。水燈排約高四、五丈,製成竹筏形狀,在以前的農業時代,每個水燈排都需要七八十人以上人力來抬。

  五大庄祭祀圈裡的各村都要派出水燈排,在以前沒有車子的時代,光是運送過程就是一件大工程。水燈排以竹子分為數十或數百格,每格放一燈籠,點亮後用以召請水、陸、空各界無主孤魂,頂端須掛上標示各村村名的紅色燈籠。

  由於水燈排燈籠的多寡,是展現各首份村莊的實力以及對祭祀活動參與的熱誠。因此在過去信仰虔誠的時代,各村難免彼此之間會較勁,盡力增加燈籠的數量。五大庄的水燈排陣頭, 在途經大眾廟、義民亭、福德祀等大小廟宇時,皆須豎起水燈排參拜,在沿途中各水燈排共有三次豎排,用以召請各路的無主孤魂至五福宮接受中元普施,同時也有告知村里居民一起來「鬥熱鬧」之意(註5)。最後水燈排抵達南崁溪畔的水燈窟,各庄水燈排在忠孝西路橋上豎排,同時在橋下的南崁溪畔進行放水燈的儀式。儀式結束後,各村里的水燈排會回到五福宮向玄壇元帥諸神三拜,然後熄燈完成召請各路無主孤魂的任務,等待隔日十五夜的普施。

第五章 建築特色

國家第三級古蹟,為桃園市最古老之廟宇

  南崁五福宮座落於虎頭山下,座東北面向西南方位,屋面造型採傳統硬山式作法,面闊三間,縱深三進,以天井錯落, 並夾以迴廊而成院落式傳統街屋型廟宇的狹長型態。五福宮自明鄭永曆卅六年(西元1682 年)創建後,歷經清乾隆五年(西元1740 年)、清乾隆十五年、清嘉慶十三年(西元1807 年)、清同治五年(西元1866 年)、清光緒四年(西元1878 年) 擴充修建,目前所見之建築主體為日治大正十三年至大正十五年間所重修。五福宮於日治時期即被列入古蹟,至民國七十四年再被內政部列入國家第三級古蹟,為桃園市最古老之廟宇, 也是台灣少數古廟之一。目前保存最久的文物,除開臺玄壇元帥聖像外,尚有清道光三年古香爐、清同治六年聖蹟亭、日大正十四年的交趾陶等。

交趾陶

  五福宮交趾陶作品位於正殿之左右壁堵與龍虎壁堵處,為日治大正十四年時之作,是泉州籍交趾陶大師蘇陽水所作,為目前蘇陽水大師留於台灣少數作品之一,此件作品不僅是是五福宮鎮宮寶之一,也是台灣之寶。

聖蹟亭

  清同治五年(西元1866 年)五福宮擴建,同時並增建一座四方形三層之聖蹟亭,於次年完成。聖蹟亭又名惜字亭、敬字亭、敬聖亭、字紙亭,專供焚化字紙。華人受儒家思想薰陶, 敬重文字,無論通都大邑,窮鄉僻壤,到處有聖蹟亭,以供焚化字紙而表崇文惜字,感恩倉頡等先賢創字造文之意。從其左右兩側的捐獻石碑上的人名可以知道,當時南崁一帶文風鼎盛, 而且南崁地區的平埔族南崁社與坑仔社也都已逐漸漢化,他們與漢人會一起參與五福宮的祭祀與慶典。

石雕藝術

  石雕除了龍柱與石柱外,其餘皆集中於廟門的三川門前步口,皆為日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 年)之作品,雕刻的匠師已不可考,但雕刻手法巧妙交互運用著立雕、透雕、浮雕、線雕等手法,神韻活潑而生動,可見當時匠師的絕贊手法與功力。柱頭上仿西方芼茛葉的柱頭作法,正可見證當時融合東西文化之流行建築風格。而石鼓與麒麟堵則為花崗石雕鑿。石雕作品有「龍堵」、「虎堵」、「麒麟堵」、「石獅」、「祈求」、「吉慶」、「平安」、「魚躍龍門」、「科甲」、「封侯」…等。值得一提的是,五福宮目前還保留有一座上刻有〔道光參年冬 南崁暨各庄 元帥廟祈安建醮 捐緣眾弟子仝立〕(西元1823 年)之清代古香爐,為五福宮鎮宮寶之一。石材主要以觀音山石為主,花崗石為輔。

木雕藝術

  五福宮內的木雕雕刻手法極盡細膩,且喜愛螭虎的造型, 人物雕刻的比例纖細,頭身比約略為一比七。作品有「獅座」、「三層透雕」之透雕貼金作品,「二通三瓜山架」、「三通五瓜山架」之大木構架,其餘多為神仙故事或演義小說內容的作品。彩繪早期為鹿港名師郭新林的族人郭佛賜所繪,現今作品多為許連成父子所繪,尤以三川殿之門神為北部名師許連成所繪,而後殿則為李登勝所繪,均為一時之選的傑作。彩繪故事多為神仙故事或取自「西遊記」、「三國演義」、「封神演義」等等演義小說內容的作品。作品有「三教共同會」、「趙子龍救阿斗」、「神勇名將黃忠」、「臥薪嚐膽」、「龍王請觀音」、「觀音收魚精」…等作品。

剪黏泥塑藝術

  剪黏泥塑大多呈現於屋脊以及水車堵部分。目前屋脊部分之剪黏作品為民國五十年代所修作,已出現使用大量馬賽克貼面的作法,將傳統形式與現代材料的時尚做巧妙的結合,作品作工精細,造型活潑,實為具有精湛技藝的匠師所作。於三川殿與迴廊的水車堵處之剪黏作品推測可能為蘇陽水的作品,但也已不可考。後殿二樓神龕處之陶瓷作品則為民國六十五年(西元1976 年)改建後殿時之作品,栩栩如生。作品有「雙龍寶塔」、「福祿壽三仙」、行龍與坐龍之姿的「雙龍」、麒麟、鳳凰、象、獅等「祥獸」、「人物座騎」、「花草」…等作品。

  五福宮廟門正對面為五福路,在五福路的二側原有六對(十二柱)日式燈柱, 其中有一對(二柱)已遺失,燈柱上有「歲次庚辰年重建字樣」。底座仿蠟燭臺樣式, 上面位置仿燈籠型式,中下位置有龍騰浮雕,另有五福宮大字三個。這十二座石柱路燈,早年是當地民眾結婚時所捐贈,石柱上刻上家族姓氏,且一次都捐贈二座, 有成雙成對之意,後來經廟方重新改建為現今的石柱樣式。

360環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