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觀音區的命名由來,便不得不提石觀音的故事。但有別於桃園市其他區,大都是集中一個地區為中心發展特色,觀音區因地理環境和拓殖時期等種種因素

第一章

小區故事多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每年的六到九月,盛夏的陽光總是曬得人們汗如雨下,但這也正是觀音蓮花盛開的季節。此刻坐在大王蓮上,吃著西瓜或蓮子冰的你有沒有想過,蓮花是從哪一年開始在觀音這片土地盛開的嗎?它又是為何而開的?跟曾在濱海遊憩公園旁佇立的「祂」有關連嗎?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從蓮葉下滑落,宛如先人辛勤開墾觀音的點點滴滴,悄悄地在荷池水面濺起陣陣漣漪……

巍峨觀音現.靈秀旁桃源

        觀音區的地名最早是從石頭觀音而來的,相傳在清咸豐10年(西元1860 年)農曆四月二十二日,竹北二堡石牌嶺庄(今新屋區境或本區部分地區隸屬之庄名)有一位名叫黃等成的農家傭工在耕作返家時經過觀音溪,發現溪流中有一個貌似觀音的天然石像,感到好奇的他下水將石像拾取後放置路旁。當時的觀音聚落只有九戶人家,居民們的生活困苦,正需要一個心靈和精神信仰的寄託,於是共同為這石像搭了一間簡陋的草寮,十分虔誠地供奉這尊「石觀音」,當地也因此名為「石觀音庄」。同年在白沙墩貢生黃雲中的提議及努力下,幫石觀音建了一間福龍寺,後來居民在寺旁發現水窟湧出甘甜清澈的泉水,相傳還可治百病,寺廟便易名為甘泉寺,因寺廟香火鼎盛,此地遂成為觀音市街的發展中心。

想了解觀音地名的由來,就必須造訪這擁有150多年歷史的甘泉寺。(邱俊揚/ 攝,2022)
觀音像手持的寶瓶會流出涓涓泉水,若想取用需先經得神明同意。(邱俊揚/ 攝,2022)

蔓草踏澤過.新陂家屋起

        提到觀音區的命名由來,便不得不提石觀音的故事。但有別於桃園市其他區,大都是集中一個地區為中心發展特色,觀音區因地理環境和拓殖時期等種種因素,除了「石觀音」外,還有「草漯」和「新坡」兩個主要發展區域。

        關於草漯地名的由來,傳統( 先今可考的文獻所登錄) 且大多數認為草漯以前為沙丘背後濕地( 地表水被沙丘阻擋,不易排出),常長出草地,腳踩下去容易陷落,「漯」即台語陷下去之意,草漯即低溼長草容易陷落之地,此地名來源合乎環境特徵。

        而早年的新陂地區只是散村,東北部因較高,且接近中壢「青山番」的原住民住區,所以叫「青埔仔」;西南部因為是張家居地,所以叫「張厝」。這兩區之間多為池塘,供新墾地灌溉田圃用,散佈於池塘農田間的家屋,就以新陂命名它(「陂」有池塘的意思)。

出淤泥不染.腳下蓮花生

        因石觀音像得名的觀音區,最初是魚米之鄉,更有北部穀倉的美名;民國70 年開始,工廠進駐觀音工業區,觀音開始轉型為工業鄉鎮,但也同時有了水汙染問題。由於當時水質檢測儀器不普遍,鄉民自組的大堀溪保育協會便提出栽種「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來檢測水質。於此同時,蓮花唯美的姿態也吸引了協會成員,且蓮花的意象,恰巧可對應觀音菩薩的佛座,也難怪當時有人提議將蓮花推廣為當時觀音鄉的鄉花。西元1999 年,由民間舉辦的第一屆桃園蓮花季節慶活動,讓觀音的農業出現轉型的契機,政府也在第二年透過補助協助桃園蓮花季和休閒產業的發展。蓮花季舉辦至今已超過二十年,對「觀音」來說蓮花已不只是檢測水質的工具,更是與這塊土地息息相關的存在!

大堀溪現況(楊軒豪/ 攝,2022)

第二章

永續生態

        蓮花產業在臺灣有兩個地方最出名,分別是台南市的白河區和桃園市的觀音區。觀音的蓮花產業比白河晚,是因為在地環境運動的推行,原本田裡種植水稻的農夫才開始轉種植蓮花。

蓮花的生育規律

        按照蓮花的生育規律,可以分為浮葉期、開花期、結藕期及休眠期四個時期:

浮葉期

        從藕節上的芽體萌動開始,到挺出水面的「立葉」展出為止。在均温 18℃以上,蓮花的休眠芽開始萌動,這期間長出的葉片是浮葉。建蓮品種在臺灣南部地區,通常是三月上旬開始生長進入浮葉期,位於臺灣北部的觀音會比南部晚大約二至三週左右。

開花期

        從蓮的立葉出現後進入開花期,每一節位可長出一片立葉並伴隨一個花芽。蓮的花朵會隨葉片連續的分化生長而連續開放,花期通常可維持兩個月左右。蓮初期因葉片數量較少,養分供應集中,所以開花能力較強,中後期由於蓮葉養份供應蓮子發育及蓮葉相互遮陰,會讓開花狀況變差。

結藕期

        蓮生長到一定時期,地下走莖前端的節位開始膨大形成蓮藕,早熟的品種一般是在七月上旬,中晚熟品種則是在七月下旬或八月上旬。

休眠期

        從葉片變黄枯萎開始,到第二年春天芽體萌發為止,十月下旬到隔年三月通常是臺灣蓮花的休眠期。

蓮花的生長環境

        蓮花適合在強光及溫暖氣候的環境,如果有遮陰會造成它開花數減少;蓮的萌芽溫度在18℃左右,適合生長的溫度為26 ~ 30℃,入秋後溫度若低於22℃,開花就會受抑制;在早晚溫差大的環境下,是有助於蓮花養份的儲存,對蓮藕膨大及品質也很有幫助喔!此外,蓮花在整個生育期間都不能缺水,一旦缺水,葉子和芽體就會馬上枯萎且無法恢復,蓮花最適合生長在pH 值6.5 至7.5 之間的水中,穩定水深的靜水利於蓮花的生長,如果是流水環境則不利於浮葉的生育,而且會影響後續立葉的生長和開花。

觀音的埤塘與蓮花

        清領時期的臺灣水利設施並不完善,因此,當時沒有以經濟為目的的蓮花栽培,大多以半野生狀態長於濕地或埤塘裡,人們偶爾會採收蓮藕或蓮子食用。

有長蓮蓬、葉子挺出水面且葉緣呈波浪狀的是荷花。仔細觀察圖片,荷葉上還有什麼神奇的現象呢?(照片來源:蓮花故事館)

荷花(蓮花)

睡蓮

草漯沙丘地質公園

        草漯沙丘位於桃園市大園區老街溪口至觀音區大堀溪口北岸,為桃園市特殊地景,有「台版撒哈拉沙漠」的美譽,不但被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評選為「全台九大值得守護的海岸線之一」,更經桃園市政府於109 年6 月11 日指定為地質公園。我們可以漫步觀音「白沙屯觀景步道」,近距離感受沙丘的魅力;也可以前往「草漯沙丘地景展示館」了解草漯沙丘的地質、形成原因,以及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草漯沙丘形成原因

        草漯沙丘是因為強勁的東北季風長期吹拂,飄沙於陸地上經年累月的堆積,靠近海邊的這一側形成大致與海岸平行的沙丘型態,是相當獨特的地質景觀。草漯沙丘綿延達大約八公里長,高度最高可達21 公尺,相當壯觀,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

草漯沙丘的動植物生態

        草漯沙丘擁有藻礁以及海岸林生態系,不但有濱海動物以及鳥類,如:雙扇股窗蟹、紅脈雄蟬;更有耐鹽防風的濱海植物,如:馬鞍藤、蔓莖(海埔姜)、林投、木麻黃、番杏、苦楝、菟絲子、蓖麻、天人菊等。

草漯沙丘白沙屯步道(邱俊揚/ 攝,2022)

草漯沙丘的價值

       草漯沙丘不僅可以提供旅人觀光遊憩,更有保護海岸的功能。沙丘為海岸的第一道防線,可以保護陸地不被直接侵蝕,也保護沿海的田地及屋舍。除此之外,沙丘的形成及演化涉及岩石圈、水文圈和氣候圈等領域,可做為地形學或地質學的教學素材,是實施地景教育的好地方。最後,生長於海岸沙丘區植物為適應環境,演化出延伸的不定根、隱莖藏根或莖葉特化的現象,或是貼著地面匍匐生長,展現特殊的形貌,展現有別於其他地方的特殊生態。因此,這裡的生態值得好好的深入探究,來一場濱海生態教育之旅。

草漯沙丘地景展示館(邱俊揚/ 攝,2022)

第三章

產業觀光

觀音蓮花季

        「南白河、北觀音」是臺灣最著名的兩個賞蓮景點,從1999 年開始舉辦的第一屆觀音蓮花季,至今已超過20 年了。每到暑假,總能吸引不少賞蓮人潮。在觀音區的蓮花園休閒農業區內約有十餘家種植蓮花的休閒農場及蓮園,來到這裡不僅可以欣賞美麗的蓮花,更可以大啖蓮花特色餐、蓮子冰,還有大王蓮的乘坐體驗等著你!每年在蓮花季活動的那幾週,主會場的附近都會設有當年主題的裝置藝術可供遊客拍照打卡,還會邀請樂團或劇團到場表演,讓來訪賞蓮的遊客不僅能感受自然景觀之美,同時還能有趟人文藝術的巡禮。在2021 年的蓮花季,甚至在林家古厝休閒農場安排了古裝cosplay 體驗,讓人們能夠穿越時空,感受民初文人賞蓮的雅緻。

蓮花特色餐有使用蓮花的哪些構造呢?(照片來源:蓮花故事館)
每年的蓮花季都會有不同的造景藝術供遊客拍照留戀。
左圖為2016 年的稻草人(照 片來源:蓮花故事館)右圖為2021 年的泰迪樂活熊(楊軒豪/ 攝,2022)
想想看,大王蓮為何有如此驚人的浮力?(照片來源:蓮花故事館)

蓮園及休閒農場

        儘管比起蓮花季巔峰期的40 多家農場,現在僅存的數量可說是少了許多,但尚存的農場都開始走多元化經營,甚至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主題!比方說設有草編故事館的蓮荷園休閒農場、北臺灣最大的向日葵主題的向陽農場、擁有百年三合院古宅的林家古厝休閒農場、提供乾燥花手作的青林農場、發展成客家特色餐廳的翌軒田園、提供清潔劑DIY 課程且附有民宿的康莊蓮園、以大果楊梅為主題的金湖岸楊梅大王農場、可以釣小龍蝦的水蓮之鄉休閒蓮園、環繞著翠蘆莉花叢的捷美休閒農場……等,都可以發現這些農場不再以蓮花作為單一主題。下次不妨可以選在非蓮花季來訪,也許會有不同面貌的景觀和收穫等著你!

設有草編故事館的蓮荷園休閒農場 (照片來源:桃園觀光導覽網)
提供乾燥花手作的青林農場 (邱俊揚/ 攝,2022)
擁有百年三合院古宅的林家古厝休閒農場(楊軒豪/ 攝,2022)
圖右:以大果楊梅為主題的金湖岸 楊梅大王農場(照片來源:蓮花故 事館)
圖左:發展成客家特色餐廳的翌軒田園(楊軒豪/ 攝, 2022)
北臺灣最大的向日葵主題的向陽農場(照片來源: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觀音萬聖南瓜節

        在觀音區,除了可以在盛夏賞荷以外,在深秋也有一場盛大的活動!那便是結合當地特產的南瓜和西洋慶典的「觀音萬聖南瓜節」。萬聖南瓜節於2018 年起在觀音區舉辦,除了大家熟知的變裝派對、南瓜雕刻、南瓜地景和試膽鬼屋等萬聖節意象提供遊客拍照打卡外,每年也都有邀請魔術師、小丑、舞團或劇團等藝文表演,同時又結合蓮花園休閒農業區週邊的農場舉辦農遊體驗、控窯、稻草人裝飾和手作DIY,活動可說是十分有趣、多元。

南瓜節(楊軒豪/ 攝,2022)

觀音自行車道

        隨著近年的慢活風行,騎著自行車旅行也成為一種潮流。在觀音區也規劃自行車道,分別是北環的「埤塘之旅」和南環的「蓮園之旅」。

        北環的埤塘之旅全長6 公里,在這裡可以享受藍天白雲映照在埤塘的悠然。在福山路二段,陽光在白千層林蔭間不斷穿梭,好像在與騎單車的人們嬉戲。在廣福社區一帶,更是有著2017 年地景藝術節留下的裝置藝術,正準備引領著旅人走進藝術的大門。

        南環的蓮園之旅全長7.5 公里,串聯了許多休閒農場。薰衣草、向日葵、蓮花和波斯菊,在各自盛開的季節於此等待著你們的來訪。想暢遊觀音區自行車道不必自備單車,在南環一帶的蓮園大都有出租服務,若是騎累了,甚至可以到蓮園來個下午茶,慢慢享受悠閒愜意的觀音景色。

南環蓮園之旅。單車道上還畫著蓮花圖案。 (楊軒豪/ 攝,2022)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2019 年11 月28 日開園的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在日治時期是國際電話株式會社觀音崙坪受信所的所在地。原本提供臺灣和中國、日本間的無線電通信業務,卻在1986 年因相關設施搬至交通部電信研究所而逐漸荒廢。後來經市政府重塑,才成為今日的地景園區。區內共分庭園展銷、綠野體驗及客家工藝聚落三區。在客家工藝聚落,有展示客家百工百業的傳承和發展的客家工藝館及好客食堂;在綠野體驗區,可以享受青草及綠蔭帶來的寧靜;在庭園展銷區,更是可以看到園區最顯眼的仿生龜殼木結構設施,未來希望能提供展覽表演或銷售文創產品、農產品使用。

客家工藝聚落- 好客食堂(楊軒豪/ 攝,2022)
綠野體驗區有著許多地景藝術(楊軒豪/ 攝,2022)
庭園展銷區的仿生龜殼木結構設施(楊軒豪/ 攝,2022)

GFun 機能紡織生活館

        儘管觀音的蓮花季最初是因為工業區汙染而發起的,但現今的觀音工業區也與當年有所不同,甚至有加工廠轉向與觀光及教育結合,GFun 機能服飾紡織生活館便是一例。GFun 身為全球最大的防水透濕布料代加工廠,它在2013 年完成了第一座以機能性紡織品為主題的觀光工廠,不僅提供參觀者有關各種機能布料的原理、加工過程、成衣設計製作與檢驗把關的介紹,更規劃了DIY 和體驗活動區,讓參觀者可以透過模擬運動測試產品的活動性及舒適感!

防水透濕雨衣體驗(照片來源:桃園觀光導覽網)
GFun 機能紡織生活館,各式布料展示。(照片來源:桃園觀光導覽網)

中台環境教育資源中心

        從觀音工業區沿著西濱公路再往南走,是桃園環保科技園區。可別以為它也是一般的科技園區,在這裡面也有一個結合觀光與教育的中台環境教育資源中心。原本專營廢照明燈具回收、含汞廢棄物處理的中台資源科技二廠,於2014 年成立環境教育資源中心。中心提供兩種導覽課程,分別是「環境中汞汙染與影響」和「廢燈管與廢玻璃資源再生」,課程結束還會讓參訪者利用回收玻璃原料進行藝品DIY,不僅獨一無二,更有提倡回收再利用的非凡意義!

玻璃蘋果。
左圖:館內互動式 遊戲。 右圖:植物生長燈。(資料來源:桃 園觀光導覽網)

第四章

人文古蹟

草漯沙丘地景展示館

        草漯沙丘地景展示館位於觀音區中興路的盡頭,是一處環境教育場館。進入展示館,可以看見草漯沙丘模型,以及解說看板。配合館員導覽以及設施體驗,我們可以了解草漯沙丘形成的原因與地形、地質特性,以及在生態以及觀光的價值,是實地探訪草漯沙丘前的準備工作。

草漯沙丘大事紀解說看板,介紹草漯 沙丘形成的原因及過程。
(邱俊揚/ 攝,2022)
展示館內電視牆,讓你透過影音設備認 識草漯沙丘。
(邱俊揚/ 攝,2022)
動手翻一翻沙丘生態系活動圖卡,看 看沙丘動植物有哪些特性。
(邱俊揚/ 攝,2022)
動動手,操作互動體驗裝置,感受沙迷 人的魅力。
(邱俊揚/ 攝,2022)

草漯沙丘地質公園

        草漯沙丘地質公園是位於觀音區北邊海岸的特殊地質景觀,從觀音區忠孝路底左轉前行到底,即可抵達公園南端的入口,沿著白沙屯步道前行約2 分鐘,連綿壯闊的草漯沙丘即在眼前,極具探訪的價值。

        不同的季節來到這裡,你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風情。夏天,你可以奮力爬上沙丘,眺望海岸,享受海天一色的美景;冬天,你可以試著面向東北方,感受細沙隨著強勁的東北季風撲打在身上,見證大自然的威力。當然,你可以攀越沙丘抵達海邊,漫步在沙灘上,彎下腰來輕撫細沙;也可以坐下來,細數海潮拍打海岸的韻律,享受難得的悠閒。

        拍一張照片吧!留下此行的紀念。沙丘是最好的背景,當然,還襯著雪白的風車、蔚藍的海洋,亦或者黃昏時的落日餘暉。回程,請你放慢腳步,欣賞步道旁、腳印邊,那些濱海植物的綠葉、繽紛的花朵,那是這裡另一個世界的風景,豐富的生態讓人驚豔。

白沙岬燈塔

        白沙岬燈塔建造於西元1898 年,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是桃園的市定古蹟,也是國定古蹟,是觀音區著名的風景名勝。白沙岬燈塔為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第三座燈塔,建材為紅磚和石材,曾經於二次世界大戰時損毀,並於戰後完成修復。

        在進入燈塔的步道旁,沿線有幾座小燈塔。原來它們分別是臺灣其他地區燈塔的縮小版,搭配解說牌,讓你可以認識漁翁島、富貴角等燈塔,相當切合燈塔園區意象。燈塔園區內有一間燈塔歷史導覽室,可以讓你更了解眼前的這一座燈塔。走訪園區的過程,可以到導覽圖標示的照相點,就可以從燈塔周邊各個角度拍出好照片。

鐘塔廣場造型特別,門中間有一金屬鐘。(此跨頁照片皆為邱俊揚/ 攝,2022)
人行拱橋以紅色鋼梁構築,十分顯眼。
北區觀景台
打卡牆以黑色為底,映照出潔白的塔身
園區內的日晷是當初興建燈塔時同時 建造的
白沙岬燈塔園區的入口,可以知道此地 隸屬於交通部航港局
台灣其他地區燈塔縮小版

        我們可以漫步園區,在打卡牆前與「我在白沙岬」字句以及燈塔合照;倚著百年苦楝樹旁邊,在樹蔭下歇息片刻;在防空洞的入口往下望,遙想當年烽火連天的歲月。在燈塔園區內有一個日晷,好天氣時可以觀察影子的方向和長度,來判斷時間喔!

        過了燈塔往下走,可以到達著名的鐘塔廣場,這裡設有藍白色的造景牆,營造出地中海式的浪漫風情,讓人流連忘返;接著走上觀音溪上的人型拱橋,欣賞觀音溪沿岸風光。回程,站在北區觀景台賞景,回望燈塔,那雪白色的塔身昂首屹立,背景是一望無際的藍天,百年風華依舊。來一趟白沙岬燈塔,進行一趟人文史蹟的饗宴,你將不虛此行。

巍峨的白沙岬燈塔,已經矗立在觀音海邊超過百年。(邱俊揚/ 攝,2022)

360環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