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八德-埤圳風情、美廟森活
桃之夭夭原野,種下歷史痕跡。園屋內人聲冉冉,迴盪著、生聲不息。
聽到桃園八德,你會想到什麼?隨處可見如寶石般的埤塘、香火鼎盛的三元宮……,還有多元的人文風情,寓教於樂的場館體驗。八德雖然是桃園市最小的行政區,但有很多讓人驚豔和駐足的地方,來吧!快來吧!趁著假日來趟走讀八德的輕旅行。
八德區舊名為八塊厝,相傳是清乾隆年間有謝、蕭、邱、呂、賴、黃、吳、李姓等八戶人家至莊頭、莊尾、稻埕頭、連城、舊城、公館、租倉、城外等八處進行開墾,每姓各築一屋,因而得名,客家話稱為「八隻屋」。移民中又以邱、呂二姓為大姓,其中敦德堂便是邱姓先民拓墾發展下的三合院建築,鮮明的紅磚外牆,配上保存完整的剪黏、屋脊和日治時期的磚飾、木雕,是歷史與潮流技藝結合的最佳見證。
八德區位居桃園市境之東北, 屬桃園臺地的一部分,為銜接桃園臺地與臺北盆地之門戶,緊臨桃園區、中壢區、平鎮區、大溪區、新北市鶯歌區,土地總面積為 33.71平方公里,為全市面積最小之行政區域,約佔全市之 2.8%,行政區內共有51 里。境內全為臺地地形, 地勢平坦,茄苳溪由本區西南向北延伸注入南崁溪,是早期農業發展的重要區域,除少數的旱地之外, 本區大多為肥沃的良田,土壤適宜栽種水稻以及各類蔬菜。
埤塘遍布亦是八德一大地理特徵,此以人工方式挖掘許多做為灌溉用途的儲水池塘,逐漸形成現今地理環境上一特殊生態景觀,景色優美,吸引各種鳥類棲息,其中霄裡池為清代移民開鑿洪圳口溪集水而成,全區埤塘(含水池、魚池) 數量約八十個以上。
八德區目前人口約有 21.4 萬人,人口密度為桃園市排行第二高的行政區。根據八德區戶政事務所的統計居民以閩南人、客家人、外省眷村等為主,加上少數原住民及新住民等族群。另外,八德區有近兩萬馬祖人聚居,是臺灣本島最多馬祖人的行政區;在 1956 年時馬祖施行戰地任務,馬祖人日常生活開始受到影響,加上砲彈與警報聲的威脅,生活造成諸多不便,漁獲量也逐漸減少,讓不少馬祖人選擇前往臺灣打拚,當時八德設立不少工廠,勞力需求十分龐大,生活機能也方便,漸漸就成為馬祖人的第二故鄉。
三元宮俗稱「八塊厝大廟」,是桃園市八德區「歷史悠久的古蹟廟宇」,創建於清乾隆年間,主祀掌管天、地、水,三元三品的三官大帝神祇,是三元宮廟名之來由,也是八德地區的重要地標及宗教信仰中心,此外,殿內的石雕、木雕、書法彰顯臺灣的風俗民情,均值得仔細品味。另一個信仰重點為清乾隆 46 年(西元 1781 年)間, 由地方志士發起興建的八德廣福宮,當時僅以石碑刻字為神之方式, 將土地公安奉至此,但無人管理,後來在修建拜殿的過程中,發現此塊富有意義的石碑,使廣福宮得以保存並指定為古蹟,免於在重劃區規劃時消失。
親愛的小朋友,學習不只是在教室內,更在圍牆外,在人生的路上,任何一個時機都是學習的契機。 讓我們利用休閒時間,走讀八德社區、遊讀八德自然生態,讓八德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喚醒內心的靈魂。透過八德半日走讀路線,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感動、生活懂得感恩。
龍山寺→廣豐公園→桃園大圳→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在八德大湳公園內有一座廟宇,紅色的門、紅瓦屋頂,兩側是「封火山牆」,山牆外觀像是相連的「人人」形,頭尾向上揚或向前後延伸, 與閩南式廟宇相當不同,這正是最紅火的閩東建築「龍山寺」。它大膽的馬祖紅,加在火焰造型的山牆上,除了呈現先人的智慧外,美感更是一絕。 這間龍山寺,是隨馬祖牛角村民遷徙而來。早期馬祖因漁獲日趨遞減,為生活所困,1960 年代起,馬祖鄉親陸續移至桃園定居另覓工作機會,而當時八德因工廠密集,介壽路沿線的聯福紡織、力霸紡織、廣豐紡織和其他電子代工廠,擁有許多就業機會,吸引馬祖鄉親一個拉一個移居落腳,傳承至今已有第三代,堪稱「馬祖人的第二故鄉」,移居過程中也帶來了馬祖的美食、信仰及文化。 1970 年代,在八德大湳的馬祖人,從馬祖南竿的牛峰境五靈公廟分靈建立「桃園八德龍山寺」。隨著龍山寺的建立,馬祖人移居的歷史就像一部放映機,播放著當年馬祖人在臺努力打拚的精神。找個時間參訪龍山寺,讓我們一起找出馬祖歷史的軌跡與記憶吧!
廣豐公司五十多年前在八德大湳地區,從事紡織事業,家喻戶曉的「來福毛巾」就是廣豐品牌系列的主要商品。隨著臺灣整體經濟變遷, 廣豐集團位於大湳的工廠用地,因都市計畫,變更為工商綜合區與住宅用地,作為廠房土地的轉換條件,就是企業需捐地,興建公共設施。 故現今的廣豐公園,就是由廣豐集團捐出土地興建而成,園區 1.6公頃,裡面有二個池塘和一大片綠地。在桃園特殊的地景文化與城鎮發展脈絡下,具象徵意義的「水塘」與「大片綠地」,是必須具備的空間內涵。 公園內有許多特殊環境景觀,如成列成排的榕樹紀念綠廊,是廣豐工廠時期栽植的老樹,成為公園最具懷舊歷史的林蔭廊道。公園內還栽種二十幾棵藍花楹,每年春末夏初盛開,花形如風鈴,一排紫花抓住春光的尾巴,迎風搖曳,唱著初夏的歌。如果你也想要沉醉在這迷迷濛濛的紫色夢幻裡,一定要在四、五月走一趟廣豐公園喔!
桃園地形因其臺地地勢高,故水源缺乏,因此必須想辦法儲存雨水,即使桃園埤塘很多,卻因為沒有穩定的水源,而有「三年二大旱」諺語。多虧後來建設的桃園大圳,連結桃園境內二百多口埤塘,提供充足的水源,方便人們取用水,讓桃園大圳成為桃園最重要的水利系統,也是北臺灣第一大水圳系統。早期日本殖民政府為了增加糧產,由韓裔日籍的技師張令紀,在1916 年開始興建桃園大圳,從大嵙崁溪上游「石門峽」取水,讓海拔較高的河水,可以向下灌溉桃園的田地,但是取水口位置非常偏遠, 而且必須鑿穿山壁,開發導水隧道才能送水到八德,以當時的技術來說,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程。 一直到 1928 年,桃園大圳完工,將原本的旱田變成良田,從此串聯起桃園大大小小的埤塘,讓埤塘不僅提供水源,還有提供野生與放養的淡水魚蝦生存場域,造就桃園地區成為北臺灣的魚米之鄉。 現今桃園大圳大湳廣豐出水口,沿著圳堤修築植樹美化步道,有垂柳與綠水互相輝映,還有揚水筒水車架設在大圳中,重現古早農業風光。我們可以懷著感恩的心,在桃園大圳旁漫步,飲水思源、緬懷先人,珍惜桃園這得來不易的成果。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八德館由廣豐集團無償提供場地,現由桃園市立美術館營運及管理,以服務兒童為目的,內部有兒童閱讀、美術、劇場等區域,五樓為展覽空間、六樓則是圖書館。 你以為美術館只能安靜的欣賞畫嗎?不!美術館也可以很好 玩,別以為VR 只會在遊樂場、白板機器人只會在科教館, 兒童美術館八德館設有 AR 以及 VR 專區,能讓兒童有更多元的體驗。 不僅如此,美術館還定期規劃不同的專題展,讓兒童能在不同的藝術中探索進而發現自我,展覽期間也會提供團體導覽服務以及工作坊體驗活動。有空來到廣豐置地廣場時,別忘了到兒童美術館走走看看,欣賞美術館多元的參展作品,可以讓我們在空閒的時光,擁有滿滿的收穫。
早期大桃園地區因為缺乏灌溉水源,從清朝時期便開始開鑿埤塘作為蓄水之用,因此獲得「千塘之鄉」的美名!其中霄裡大池是八德區早年最重要的灌溉用埤塘,距今已經有超過 200 年以上的歷史,不僅是桃園第一座埤塘,也是八德地區面積最大的埤塘。 霄裡早年稱為霄裡社,土地貧瘠不易栽種農作物,直到清朝時期漢人遷居此地,與霄裡原住民凱達格蘭族合作建設水利設施,共同打造霄裡大池,自此之後,霄裡地區的農田灌溉便開始快速發展,造就「看不盡的霄裡田,吃不完的霄裡米」的繁榮景象,霄裡大池對農業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霄裡大池堤岸旁還種植一整排的落羽杉,每年秋冬之際,橘紅色的羽葉與霄裡大池的美景相互輝映,呈現夢幻浪漫的美景,彷彿一幅繽紛亮麗的畫作,是民眾安排休閒旅遊的最佳去處。 沿著環湖步道前行,可同時欣賞湖邊美景與綠油油的稻田,令人遙想先民篳路藍縷的開墾精神。霄裡大池也是「八德茄苳霄裡陽光鐵馬道」的南端起始點,沿著鐵馬道向北行,將可遊經石母娘娘廟、浣衣池等知名地景。
霄裡地區因地處桃園臺地的中壢面與桃園面交界所形成的臺地崖的下方,使得中壢面地底蘊含著由崖下滲出的豐富地下水,成為居民賴以維生的重要水源,其匯聚源源不絕的湧泉,成為霄裡地區一潭潭流水清澈的浣衣池。 浣衣池的位置就位於吳氏祖堂「至德堂」旁邊,浣衣池因水源豐沛終年不斷,故附近居民便常常來這洗衣、洗菜, 此地便成為彼此交流聯繫情感的地方。此外,每到夏天,這裡也成為許多孩童玩水消暑的戲水池,談笑聲此起彼落,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位於浣衣池後方還有一間著名的石母娘娘廟,相傳吳家祖先於清初來臺移墾時落腳霄裡地區,吳家祖先尋找水源時,發現這裡有一塊閃閃發亮的大石,眾人認為此石頭具有靈性,於是就供奉為石母娘娘,在當地闢建石母娘娘廟。 「石母」是客家人特有的文化信仰, 是專職守護孩童平安成長的守護神,早期由於醫療不發達,客家人便「以石為母」祈求庇佑孩子出生後能順遂平安、健康長大。石母娘娘廟距今已超過 250 年歷史, 是霄裡當地居民重要信仰中心,也是八德區著名觀光景點。
玉元宮原名三元宮,自清朝乾隆年間開基立廟,供奉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為霄裡地區居民信仰中心,其後正殿增祀玉皇大帝,共同奉為主神,因而改名為玉元宮。 玉元宮廟樓高三層,氣勢磅礡,一樓供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五路財神等,二樓供奉天上聖母、文昌帝君、註生娘娘,在二樓穿堂同時陳列早期祭拜的工具,三樓主祀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彌勒佛等三位佛祖,香火鼎盛,參拜人潮絡繹不絕。 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是玉元宮最重要的祀典,同時也是霄裡地區最大的年度盛典。此外,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辦乞龜比賽、七月十五日中元普渡辦理慶典、九月九日重陽節敬老活動,均是玉元宮重要傳統祭祀活動與年度重要慶典。
親愛的小朋友,假日時你有什麼休閒活動呀?你是不是喜歡和家人一起旅遊呢?你知道八德有好玩而且還能學到寶貴知識的景點嗎? 如果你和家人有興趣的話,不妨規劃「八德一日小旅行」,走訪這塊集生態、文化、知性和美感的寶地, 透過實地踏查,更深入了解八德的自然與人文!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穫,也會對八德留下念念不忘的美好回憶唷!
西坡埤塘生態公園→大湳森林公園→兒童玩具圖書館→八塊厝民俗藝術村
大家有聽過「豎涵坡腳」嗎?其實西坡埤塘生態公園附近的聚落就叫做「豎涵坡腳」,這是因為以前的先民為了要保存珍貴的水源, 就在附近的埤塘放入涵管,平時會封閉出口,如果遇到一直不下雨的情形,就會打開管口取水,因此也有人將聚落稱呼為「豎啣陂腳」。至於「西坡埤塘生態公園」旁的聚落則稱為「西陂腳」,是因為以前人們在埤塘的西邊蓋房子居住而得名。 西坡埤塘生態公園裡有著大小埤塘,屬於石門大圳員樹林支渠第62 號池,因為埤塘老舊,影響灌溉和蓄水的功能,後來整修後將大小埤塘連在一起,並興建環池步道與涼亭,再搭配林蔭綠美化及 2019 年桃園地景藝術節的雲朵裝置藝術作品「歡聲笑語」,形成一座在繁華都市鬧中取靜、充滿水岸風情的休憩場所。 來到西坡埤塘生態公園,可以看到埤塘中央的步道,剛剛好將埤塘一分為二,從大小埤塘看到的景觀各有特色,所以建議可以左右各繞一個圓圈,這樣就能夠將公園極具魅力的美景、朵朵白雲的裝置藝術一覽無遺。對了!公園裡面還有大小朋友都愛玩的溜滑梯、健身設施和遊樂器材唷!
大家知道全桃園最大的公園在哪裡嗎?沒錯,就是有「八德之肺」美名的八德新「嬌」點-大湳森林公園。占地約 16.6 公頃的大湳森林公園,前身是國軍龍騰營區以及內政部警政署保一總隊。民國 106年保一總隊撤出營區,由桃園市政府接手,除了保留原有豐富生態和生物庇護所的功能,更打造能夠讓遊客體驗生態的環境教育場所以及減災滯洪的「都會型生態公園」。 大家知道嗎?其實大湳森林公園在保一總隊要移交給桃園市政府之前,警政署原本規劃要將營區全部淨空再移交, 當時市府先制止,決定先仔細調查生態, 結果發現園區裡面林相、動物種類相當豐富,不僅擁有石斑木、香楠等珍貴林木,還有魚鷹、黃鸝以及紅尾伯勞……等鳥類棲息,可說是充滿豐富動植物的自然寶庫,所以市府決定保留原本的生態, 並進行完整的設計規劃,才讓這個寶庫出現在居民眼前。因此,八德的居民真的很有福氣,在繁忙的生活之中,還可以暫時停下腳步,拋開沉重壓力,駐足在這座兼具生態(Ecology)、環境教育(Environment education)以及休閒娛樂(Entertainment) 的 3E 生態公園, 讓身心好好的放鬆,真是超級幸福呀! 大湳森林公園除了能夠讓擁擠的都會區紓解擁擠感,還能夠調節「熱島效應」,是居民促進健康、調劑身心的休憩空間,未來還有捷運可以搭乘,讓遊客能夠更方便來到這座令人稱羨的森林公園。
位在大湳森林公園內的「兒童玩具圖書館」,讓大小朋友一到這裡就會感到非常便利的是這座圖書館以「字母」來設立不同主題區, 分別是 A 區-展覽館(玩具展覽互動區)、B區-玩具修復站 & 二手玩具交換區、C區- DIY 工作坊(手作室)、D區-積木主題區(積木及桌遊展覽 & 體驗)、E 區-親子遊戲區(遊戲空間)、F 區-STEAM 體驗區(遊戲空間)、G 區-繪圖體驗區、H區-互動體驗區(生態展覽暨互動空間)、I區-生態工作坊(小演講廳)及J區- 圖書館(故事舞台)。 難能可貴的是,每一個主題館都充滿著大大小小的各種驚喜,不僅全程免費遊覽,還有志工等專人服務,讓愛畫畫的孩子能夠大顯身手,讓愛玩玩具的孩子能夠培養專注力,讓喜歡玩遊戲的孩子能夠體驗時下最為流行的數位互動遊戲以及充滿教育意義的 STEAM 玩具, 還能學習跨領域的閱讀創作,培養孩子迎接未來挑戰的生活素養。 除此之外,圖書館內還有打卡牆、森林書屋……等設施,館藏約1 萬 5,000 冊,非常適合大朋友帶著小朋友同遊、讓大家體驗在森林裡學中玩、玩中學,而且小朋友也可以帶心愛的二手玩具來交換,讓玩具找到新主人,同時還能和不同的玩具成為新玩伴,進一步落實玩具回收再運用的價值,培養孩子將心愛的寶貝與他人分享、傳遞、延續的精神。
除了充滿童趣、受到大小朋友歡迎的兒童玩具圖書館,大湳森林公園內還有「八塊厝民俗藝術村」,它是桃園第一座推廣閩南文化以及傳統民俗文化的藝術村,目前已設置四個主題展館,分別是:工藝文創館、語言推廣館、民俗節慶館以及表演藝術館。這裡除了常態展覽、民俗技藝表演、特色文創市集等活動,還會不定期舉辦手作工藝課程,可說是處處充滿熱鬧氣氛以及人文素養,讓人一踏進藝術村就會捨不得離開,從入口的閩式屋梁意象,搭配紅瓦白牆的建築外觀,置身在傳統閩式建築之中,彷彿一趟時光旅程,讓到訪的遊客都有不同的收穫,留下美好的回憶。 進到八塊厝民俗藝術村,首先會看到民俗大街,大街兩側是以「好戲登場」為主題的裝置藝術,呈現歌仔戲裡常見的人物角色:文生、武生、花旦、淨角(花臉)以及丑角,象徵著百態人生,而且這裡處處都相當適合取景、攝影。此外,我們還能在「表演藝術館」,感受鑼鼓聲裡傳達的戲棚千秋,認識南北管、皮影戲、偶戲、魁儡戲、歌仔戲等,讓大朋友回味小時候在廟會戲棚下看戲的感覺,讓小朋友認識閩南文化的重要核心藝術;此外, 藝術村裡面還設有偶戲互動裝置,透過新興的 VR 科技,增加實際動手操作的臨場感。 大家知道嗎?在「工藝文創館」裡面還有「古早冰菓室」耶!裡面販賣著傳統的古早味美食,可以讓遊客暫時歇腳、填飽肚子,也能順便逛逛商店,欣賞工藝品、傳統童玩藝品或購買紀念品、伴手禮。不僅如此,還能夠換裝體驗真人藝閣 Cosplay、觀賞歷屆桃園閩南文化節得獎的藝閣車。接著,大家還可以繼續參觀「語言推廣館」,透過古色古香的木頭,體驗古早時期書院的氛圍,展示的書架上陳列著各類閩南語繪本、書籍、電子書等,讓大小朋友認識閩南語的各種腔調或源流。 各位大小朋友是不是還感到意猶未盡呢?為了讓大家收穫滿滿, 藝術村裡面還有設置「民俗節慶館」,展出重要的民俗信仰、節慶活動, 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節慶,搭配寫春聯、乞龜、舞籠燈, 還能體驗祈福互動裝置,透過祈福儀式,讓心誠則靈的遊客獲得眾神庇佑,同時感受藝術村將傳統信仰與文化傳承給遊客的用心。 以「首都級都會生態公園」而打造的大湳森林公園佔地寬廣,除了原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公園裡保留著昔日的司令臺、大隊部和碉堡等建築,另外還將原有的國軍營舍打造成為 兒童玩具圖書館以及八塊厝民俗藝術村。誠摯邀請大家出門走 走,參與這場擁抱大自然的心靈饗宴吧!
防災教育館位於八德消防分隊旁,除了可以讓民眾參觀場館、進行防災體驗外,館內本身也是桃園市政府消防局的訓練中心,是一座複合用途的場館。結合科技、娛樂與教育,設有五大展區:分別有天災、火災、安全的家、防範與應變以及消防勇士,場館內甚至有兒童 AR 繪動消防車、CPR 結合 AR 即時回饋、居家安全解謎闖關、滅火 VR 體驗、煙霧體驗及地震體驗等,將各種消防安全課程活潑化、遊戲化, 讓民眾從多元的互動體驗中學習正確防災觀念。
馬祖會館起初為馬祖居民遷居臺灣本島的人成立的馬祖同鄉會,後來因為辦公的空間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搬家,非常不方便,故在鄉親的奔走之下爭取到經費,興建馬祖會館,於 2006 年啟用,主要供馬祖鄉親聯誼之用。這座會館的外觀是閩東式建築的樣貌,門前的石柱上刻著興建過程,見證馬祖人遷居臺灣的歷史滄桑。進到館內,內部展示著馬祖日報、金門日報、福州教學刊物等等,讓居民可以透過會館的刊物、建築、各項的陳列,更加了解馬祖。這裡白天甚至還是一處關懷據點,時常舉辦土風舞、合唱和書法等進修課程,晚間則是瑞發里巡守隊的駐所。馬祖會館不僅讓馬祖人有聯絡感情的地方,對於附近社區居民也有實質幫助。
桃園擁有「千塘之鄉」美名,早期居民之所以開發許多埤塘,主要是因為桃園的地形為臺地,含有厚實的紅土及礫石層,紅土的質地較密,地面水不容易滲入,雨水難以儲存及利用,導致缺乏灌溉用水, 於是先民普遍挖掘埤塘用以蓄水,進而逐步建構出完整的水資源灌溉系統。現今隨著社會變遷,桃園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社會,灌溉需求降低;再者因土地需求增加,公共設施用地取得不易,原有的公有埤塘,便成為設施用地的優先考量,填補鋪平,形成目前的新風貌: 剩餘的埤塘部分仍發揮原有的灌溉功能,另一部分則轉型成休閒農業或觀光用途,如八德埤塘生態公園就是轉型成觀光用途的埤塘。 八德埤塘生態公園位於八德區興豐路旁,約有 5 公頃之大,從2008 年啟用至今,一直是八德區居民喜愛的休閒遊憩場域。園區內充滿大自然的生命力,如埤塘內有臺灣萍蓬草、金魚藻、荷花、水丁香等水生植物,周圍還有許多灌木、喬木,一邊散步的同時,蜻蜓、樹蛙、雞、鴨、白鷺鷥和水鳥等,也和你一同悠遊於埤塘公園之中, 不時就會來個驚喜巧遇,讓居民可以近距離接觸多樣性生態。 若是團體參觀,還可以預約園區所規劃的豐富課程:沁入心「埤」、清「淨」埤塘、「趣」探埤塘和今非昔「埤」等,由專業的導覽人員帶你一探究竟,深入認識埤塘的前世今生、一窺水質淨化程度,培養大家關心環境的情操,進而更加重視環保。
經過前面幾章的介紹,你對於八德是不是有更深的認識了呢?原來,八德是埤塘之鄉;原來,八德人口密度高居桃園第二;原來,八德是馬祖人第二個故鄉;原來,八德有這麼多不一樣有趣又好玩的景點,就隱藏在桃園裡! 但除了前面幾章介紹的走讀景點外,八德其實還有更隱密的祕密景點讓人留連忘返喔!跟著筆者來一趟秘境尋奇吧!
曾是桃園人兒時玩樂遊憩區的八德區「大湳水上樂園」, 於閒置多年後經市府規劃改造為大湳滯洪池,此處將成為國家級重要濕地,常時蓄水維持濕地生態多樣性;其次,優美的公園綠地及環池步道,配合波光粼粼的池面,提供居民景觀遊憩的新選擇,加上汛期來時可調整滯洪池水位作為防災減洪設施,展現結合防災、休閒、景觀的新風貌。
八塊無線送信所於 1940 年 8 月 8 日設置完成,是日治時期隸屬於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的無線通信設施,位於新竹州八塊庄(今八德區)。現為中華電信所使用,並在 2018 年被登錄為桃園市市定古蹟。八塊無線送信所為三連棟的日式寄棟造建築,其棟與棟之間有廊道相連,外觀牆面為國防色系的墨綠色,周圍種植很多松樹,更增添許多隱蔽性。 當初為何建造八塊無線送信所呢?據說是因為臺灣的航空運輸自1930 年代逐漸發展,當時日本為了推動內臺航線,且計畫將臺灣當成南進的航空基地,所以在桃園設置了數座無線通信設施,作為航空及船舶通訊用的送信電台,與其相應的設施尚有桃園無線受信所和大園標誌送信所,主要與八塊飛行場、桃園飛行場和龍潭飛行場聯絡, 還能發送訊號到曼谷、廣東、上海和廈門的飛行基地,是當時重要的軍事設施。
位在八德的巧克力共和國,外觀猶如一顆從中間剝開,融出濃郁巧克力漿的巧克力,這座造型獨特的建築是用大量的玻璃元素所建構,當時特別延請屏東海生館建造團隊打造而成,融入了綠能與環保概念,利用太陽能發電、雨水回收系統及大量採用玻璃自然光,降低電力的使用量,以達到環保的效益,曾在 2012 年榮獲建築金質獎。 在這可以認識可可豆的歷史、種植環境及相關知識。整個博物館分為館內區與戶外區,各區擁有豐富的展覽特色。博物館戶外區規劃兒童塗鴉牆、熱帶花海區、溫帶、寒帶樹種區和親水池。此外,來這裡也不要錯過實用的 DIY 教室,跟著甜點老師們的步驟,遊客可以完成獨一無二的造型巧克力,不論是親子、朋友、情侶都能製造專屬的可可回憶。不過目前園區正進行整修,預計於 2024 年 8 月重新與大家見面,歡迎大家來逛逛。